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文化传播要素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52 浏览:16011
论文导读:也得到了提高,更关键的是楚剧的剧本出现了本子戏和移植戏。楚剧的生角主要是运用传统模式表演戏剧作品,擅长演绎来源于民间的真实故事。旦角唱腔纯朴自然、亲切动人,比较常表现家庭生活戏,充满人情味和生活气息。作为传播的主体,楚剧演员经历了民间艺人、茶园、戏园、学校培训再到专业舞台不同阶段,在演出形式上大胆借鉴
[摘要]借用传播学理论研究楚剧是一个崭新的学术视角,通过研究这个选题可以弥补楚剧的传播学研究的学术空白。5W模式是传播学研究的经典模式,简洁明了地勾勒出传播的基本形态、揭示传播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本文通过全面的研究楚剧的传播者,剖析楚剧演员作为传播主体的重要性;通过研究楚剧剧本的传播内容,分析传播内容随着时代演变的进程;通过研究楚剧表演的传播渠道,总结楚剧表演舞台发展的兴衰;通过研究楚剧的传播受众,揭示楚剧听众族群的变化;通过研究楚剧的传播效果,强调楚剧的文化内涵,分析楚剧的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本文力图通过对楚剧传播学要素的深入全面的研究,为楚剧在新的融媒时代繁衍传承,持续发展奠定全面详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楚剧 传播要素 传承与发展
楚剧是湖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湖北省传统的地方戏曲艺术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融入了丰富的楚文化元素,是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日常生活中最受欢迎的地方戏曲艺术形式之一。除了恩施和郧阳地区之外,楚剧广泛流传于湖北省各个地区。楚剧原名“西路花鼓”,刚开始以花鼓戏的形式流传在湖北省黄陂、孝感、黄冈一带的,故又称“黄孝花鼓”。
进入到信息时代,楚剧和其他地方戏曲、曲艺等一样,将面对新一轮的冲击和洗礼——在新旧媒体传播的交替时期、在市场经济和艺术价值的夹缝之间尴尬取舍。楚剧作为地方曲艺的瑰丽一支,其繁荣与发展也越来越迫切的需要吸纳其他兄弟学科的优势,学习其他艺术形式的优点。学科间的融合、借鉴与发展将会给传统的地方曲艺音乐的发展提供一条适合新时代步伐的新道路,迎来地方曲艺音乐传播的新春天。长久以来对于湖北地区的楚剧研究一直局限于音乐学、民俗学和文学创作范畴,在融媒时代,传统的地方剧如何能传承、创新,需要用传播学的理论和视野予以解答。

一、楚剧的传播者分析

(一)楚剧演员的成长历程。

楚剧演员的表演风格经过漫长的发展阶段,其中还借鉴了其他剧种的表演艺术,楚剧演员在演唱和表演中采用了很多京剧和汉剧的表演元素,在戏曲的角色行当上也区别于其他戏曲,并没有严格的划分类别。早期开办茶园的老板认为找一些花鼓戏演员在茶园演出,会使茶园的生意变好有利可图。于是茶园老板从乡间找了一些花鼓戏演员,身着非常简单的行头,开始营业唱戏。后来茶园关闭建立了专门上演楚剧的戏园,戏园和茶园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戏园里设立了专门提供给楚剧演员表演的舞台,还设立了观众席,观众必须买票才能入场观看表演。共和升平楼、玉壶春、天声舞台三家戏园鼎足而立,楚剧的发展到达了第一个辉煌时期,楚剧演出的音乐变得丰富、布景更加精美、化妆技术也得到了提高,更关键的是楚剧的剧本出现了本子戏和移植戏。
楚剧的生角主要是运用传统模式表演戏剧作品,擅长演绎来源于民间的真实故事。旦角唱腔纯朴自然、亲切动人,比较常表现家庭生活戏,充满人情味和生活气息。作为传播的主体,楚剧演员经历了民间艺人、茶园、戏园、学校培训再到专业舞台不同阶段,在演出形式上大胆借鉴其他戏曲形式的有点,逐渐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演出风格,受到了楚剧观众的喜爱。

(二)楚剧导演的形成与发展。

传统的楚剧是没有导演的,楚剧发展初期只有口传身授的师傅为徒弟说戏,慢慢随着楚剧的形成和发展,因为一些巧合因素才开始有了楚剧导演。在花鼓戏时间,楚剧是一种来自民间的艺术,楚剧艺人都来自民间属于业余性质,表演场所的条件也十分有限,多数情况下,楚剧艺人表演的都是自己学艺的成果。后来随着楚剧走入城镇表演,开始有了说戏的师傅,这个算是楚剧导演的雏形。
新时期以来,职业的楚剧导演队伍逐渐建立起来。楚剧导演开始追求作品的完整和统一,创新楚剧的艺术表现手法,不断的追求文学的深度、表演的真实、音乐的感动、舞蹈的绚丽和舞台的华美,他们的努力使得楚剧的舞台艺术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二、楚剧的传播内容分析

(一)花鼓戏的传播内容。

楚剧的起源于花鼓戏,原型为农村里的高跷表演形式。在最初阶段,花鼓戏只是人们穿着不同的装扮踩着高跷唱小调。随后表演形式随之发展,由单人演出演变成为男女对唱。后来由于高跷的不方便,花鼓戏中省去了高跷的部分,变成在平地上表演。随后除了演唱小调又加入了故事情节贯穿整个演出过程,内容更加通俗易懂。逢年过节时,花鼓戏就变成了老百姓喜闻乐观的一种演出形式和必不可少的娱乐方式。大家搭建草台,配上音乐节奏,以生、旦、丑的角色形象扮演各种不同的人物,最开始楚剧就是以这种土戏的方式形成演出过程。湖北花鼓戏在继承传统剧目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些来源于平时生活的小人物。用大家熟知的名字,着手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反映一些现实生活的理由,在传播内容上贴近生活。通过这些细微而又平凡的生活琐事,描写了平凡人物,与群众显得十分接近,于是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后来甚至出现一些楚剧演出中只是保留原本的故事情节,将楚剧剧中的人名全部换成大家熟知的名字,达到拉近现实的目的。

(二)改编自外国戏的楚剧传播内容。

楚剧是一个非常开放的艺术形式,从来都不拘泥于固有的传播内容,是一个改革开放中的剧种。20年代就移植了秦腔的剧本,改编成楚剧的经典剧目。1927年又由楚剧进化社对德国著名作家歌德的话剧进行了改编。楚剧进化社将《史推拉》改编成了《费公智》,并展开公演。这部改编自外国戏剧的楚剧是一个洋为中用的成功例子,原本的文化差异,时代距离因为适当的调整,丝毫没有影响中国的观众欣赏这部楚剧的内容。

(三)建国后的楚剧传播内容。

建国初期影响最大的一部楚剧是武汉市楚剧团的《葛麻》,这部楚剧还被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成了电影。随后武汉市楚剧团对楚剧《葛麻》又一次进行加工和整理,参加了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大获成功。《葛麻》是楚剧的代表剧目之一,也是楚剧中丑角的经典剧目。整部楚剧演员都以念白为主唱腔为辅,方言在楚剧中充满了群众基础和一种艺术的美感。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zrsgglw/lw48428.html上一论文:简谈互联时代的传播如何更简单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