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体育赛事文化传播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953 浏览:81973
论文导读:
摘 要 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区别于一般体育运动的具有审美精神的文化盛宴。从一定作用上来讲,每届奥运会的召开,其实也是一场辉煌的文化盛宴展。
关键词 奥林匹克运动 文化 传播
:A
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的传播是伴随着奥运会的兴起就开始出现的一种文化活动,并且随着我国现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它也在不断地得到更新与提升。
1奥林匹克文化传播的定义
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是指:大众传播媒介经由对奥运会比赛的传播,而将蕴涵其中的运动精神、运动文化、运动知识等传播出去的过程。
2奥林匹克文化传播的内涵
奥林匹克文化的内涵指:奥运会活动及奥运会举办过程的各环节中,所蕴涵的各类文化作用、文化符号、文化元素、文化指向等一系列的综合表达。

2.1 奥运会开幕式所体现的希腊文化

2004年8月13日,雅典奥运会开幕式在希腊雅典奥林匹克主体育场举行。
开幕式表演的第一幕的主题是“欢迎奥运”。这一幕向世界展示了希腊的传统文化,如服装和民族乐器等。
开幕式演出第二幕的主题是“升希腊国旗”。
第三幕的主题是“寓言”,这一幕向世界展示了部分希腊神话,也就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
第四幕是“历史年轮”,它利用10幅画卷讲述了从公元前2000年到1832年希腊独立战争中的英雄,著名的雕塑如掷铁饼者,都是希腊文明中最灿烂的篇章。

2.2奥运会闭幕式所体现的文化

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主要表现希腊神话中酒神“狄奥尼索斯”文化,再现希腊传统的欢庆宴饮场面。

2.3奥运会吉祥物所呈现的文化

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五个,五个吉祥物的特征涵盖了中国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五个“”代表了中国传统的吉祥俗语“五福”。同时,五个“”分别为蓝、黑、红、黄、绿无色,恰好与奥林匹克五环相吻合。五个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的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

2.4奥运会火炬文化

雅典2004年奥运火炬外观制成橄榄叶:数千年来,橄榄树一直被地中海国家视为神圣之树,它不仅是希腊最有力的象征之

一、也是雅典城邦的古老象征。

总之,奥运会是传播世界文化的载体,是展示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3我国体育赛事文化传播的困境
近年来,中国的体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竞技体育的发展更是举世瞩目。但是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我们也应看到中国体育赛事文化传播中存在的一系列理由。

3.1体育赛事文化传播的内容与路径比较单一

当前我国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盛会与特色的体育赛事文化活动,还不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弘扬。

3.2体育赛事文化传播结构不合理

当前,肩负体育赛事文化传播重任的主要是电视台的体育频道,而内容也多是以乒乓球、排球、足球等竞技性体育比赛活动为主;这造成了乒乓球、排球等热门体育项目被人们热捧,取得了深厚的群众基础,而铅球、以及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不断边缘化,体育活动发展形成了明显的两极分化。

3.3金牌至上的竞技体育传播观念占据主导地位

竞技体育模式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也带来了体育发展的异化,导致群众性体育运动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严重滞后。
4我国体育赛事文化传播困境的化解之路
中国要成为体育强国,就必须让更多的人认同中国的体育赛事文化价值,必须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和美、中和”的体育理想与“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有机融合起来,形成新的中国体育赛事文化。

4.1充分发挥媒体的传播功能

在体育赛事文化传播过程中,应发挥好体育传播的文化传承功能,推动体育赛事文化向纵深发展。通过体育媒体可以将体育赛事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推动不同体育赛事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推进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4.2大力发展体育产业

体育文化产业的兴起不仅有助于体育赛事文化的传播,还能培养起新的体育文化消费群体,进而引导社会的体育赛事文化意识。
在体育产业化的过程中,应发展各类体育赛事、职业体育联赛等,以此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群众体育消费习惯,传播体育文化,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长久的动力。
此外,国家应在政策上对本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文化给予支持,提升民族体育赛事文化的竞争力。针对传统体育赛事文化的短板,在组织设置、活动形式、时间场所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甚至直接的经费支持。同时,应调整国家体育赛事文化产业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体育赛事文化传播领域,推进体育赛事文化产业的综合开发。
参考文献
[1] 徐本力.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强国、大众体育强国内涵的诠释与评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
[2] 曹婷,张洁.谈媒介形态对文化发展的影响[J].青年记者,2012(3).
[3] 韦魏,杨静.媒介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异化[J].青年记者,2012(3).
[4]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zrsgglw/lw32843.html上一论文:浅析中国高校微博的信息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