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我国造园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深入发展思想基础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530 浏览:160812
论文导读:为主,充以禽兽其中的早期的宫苑形式,而古代苑囿中的山水的处理手法被继承,凿池筑山形成人工自然山水,从而达到妙极自然的意境。在园林的总体布局上,以山水自然为主题,流水、绿化、山石是其构成因素,经过匠师们长期的实践和提炼,不断推陈出新,发展成了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力的艺术:结合地形堆山,使山路崎岖迂回、峰峦叠障、洞
中国造园艺术具有悠久的传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已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和成熟的造景、理水、布园形式,它追求自然真趣,小中见大,寄情自然,取得与诗文绘画同源的审美共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而魏晋园林艺术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紧密相连,它是历史发展的必定产物,是人们的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的综合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中国园林艺术发展历史悠久,早在魏晋时期就已成为较为稳定的芝术创作形式。它师法造化,崇尚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着力表现中国文化的诗画意趣,传达文人的思想情感与品德情操,形成了精巧、雅致、幽远、写意的山水精神特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本文着重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基础、意识形态、传统价值观的等方面,探讨该时期园林艺术深入发展的文化基础。
魏晋园林艺术发展的思想基础
汉末以来的剧烈社会动荡与变革,也引起了社会思想的深刻变化,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互相残杀,迫使上层阶级对社会前途不抱希望,动荡的社会基础使他们深感人生生死无常,富贵瞬变,于是滋生出悲观失望、消极颓废的思想。沉重的社会压力使他们只能将自己的情感思想、理想抱负寄托于“亦真亦幻、自由无束”的“世外桃园”。“寄情山水之间,放浪形骇之外”,结趣山林、隐遁江湖,被视为高士行为而受到尊敬,此时的自然界已不是人们可畏可敬的对立物,而是可亲可赖的依托环境,自然与人形成了相互交融的鱼水关系。因此,魏晋时期造园活动日盛,人们在园林中寄托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也使得此时的园林具有山水、田园般的诗情
画意。
魏晋园林艺术发展的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
魏晋时期确立了士族制度的特权,士族的思想行为影响了当时文学、艺术、建筑等领域。由于具有优裕的生活条件,一些贵族豪门追求奢华生活,以园林作为游宴享乐之所,推动了园林的发展。特别是汉时就已经传人我国的佛教,在这特定历史时期,极度兴盛。佛教的发展和魏晋玄学的兴起,对这个时代的美学和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这个时候起,中国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理想,那就是认为‘初发芙蓉’比‘错采镂金’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这是美学思想的一个大的解放,诗书画开始成为活勃勃的生活的表现,独立的自我表现。”在讲究忍辱、积德、行善、超世的佛教思想影响下,当时流行“舍宅为寺”为风气,贵族官僚们把自己的住宅捐献出来作为佛寺,宅园也就成了寺院的附属园林,从而形成了新的园林形式——寺庙园林,此时也兴建了大量的寺院、佛塔、石塔等,这些佛寺一方面成为市民游览的活动场所,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当时的园林形式,除了亲入山林之外,人们也竞相在城市营园以形成自然气氛。当时最大的寺院应推建康的同泰寺,“为梁武帝所建,寺有浮屠九层,大殿六所,小殿及堂十余所……璇玑殿外,积石为山。盖天仪激水,随滴而转”。另有以环境幽静著称的栖霞寺,泉洲的南天寺,杭州灵隐寺等,这些寺院与名山胜水、历史文物荟萃在一起,吸引着游人,园林艺术极其兴盛。
魏晋时期园林建筑艺术构成特点
由于文人逸士寄情山水,风雅自居,又由于寺院丛林的大量发展,同时加上绘画的文学艺术的影响,我国园林艺术向自然山水形式发展,宫殿、楼阁、建筑为主,充以禽兽其中的早期的宫苑形式,而古代苑囿中的山水的处理手法被继承,凿池筑山形成人工自然山水,从而达到妙极自然的意境。在园林的总体布局上,以山水自然为主题,流水、绿化、山石是其构成因素,经过匠师们长期的实践和提炼,不断推陈出新,发展成了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力的艺术:结合地形堆山,使山路崎岖迂回、峰峦叠障、洞壑幽深、探水构崖,配以山花异木,或垂蔓悬葛、移花接木,宛如自然山水,在形体高大的山林中建亭立阁,俯瞰或眺望园外,达到扩大空间的艺术效果。峰回路转、山石掩映、鸟语花香、穿插其间,显得宁静幽远。水体设计上或人工开凿,或引源聚泉,似断似连,开合自然,构成深邃曲折的自然情趣,同时在水面上用桥、廊、岛来组织,使水似分非分,相互渗透,将远山、萧寺、浩水、花卉、云霞、月色、鹤唳、梵音、琴书等各种形式相融合起来,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意境。
结 论
自魏晋以来我国自然园林逐渐形成了完整独特的艺术风格,师法造化,再现自然,体现诗情画意,崇尚高雅含蓄的意境是其基本特征。它的形式更加自由、开放和活跃,与自然环境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注重文化传统的继承性和历史文脉的延续性。中国园林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在魏晋时形成稳定的创作思想和手法,多向、普遍、小型、高雅、写意是其鲜明特征,它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是人们观念、思想、审美的具体表现,对后世有极大
影响。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作者简介:张红军(1968-),男,陕西岐山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在职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室内外环境艺术
研究;
段渊古(1960-),男,陕西岐山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要从风景园林艺术研究,本科,教授。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zqlw/lw50605.html上一论文:试论近代西欧对我国建筑及其艺术的与记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