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莱顿《艺术人类学》对艺术原理启迪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18 浏览:15456
论文导读:
摘要:莱顿在《艺术人类学》中用人类学的策略研究艺术的本质,并且仅限于用原始艺术揭示艺术原理。原始艺术这一特殊阶段仍然包含在一般艺术中,所以通过莱顿这本书的成果来研究一般艺术的原理,从特殊现象中发现艺术的普遍规律。
关键词:莱顿;艺术人类学;一般艺术原理
1006-026X(2013)12-0000-01
莱顿的《艺术人类学》视野居限于史前艺术,但是全书着眼于用史前艺术回答一个基本理由:是什么构成了艺术?这与一般艺术原理需要回答的理由一样,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艺术原理的启迪。

一、艺术的实用目的与审美目的

在莱顿研究的小型社会的艺术中,有些地区的雕刻品,或者说艺术品,只是出于实用目的制作出来的。比如入会仪式的雕刻品,在当地人看来这些是为实现对神灵的制约提供了途径,这些雕刻品固然不能少,但是一旦某件雕刻品丢失,他们会用另外一个物品代替,只要达到实用的目的即可。这样出于实用目的的物品可以划在艺术品之外了,但是如果以此为标准,那么现代艺术博物馆里的大量品都要付之一炬。我们眼中的艺术品之所以是艺术品,不能以它是不是出于实用目的来断定,而是看凝结在物品上的特征是否有艺术价值。有些物品的艺术价值少些,只是稍加打磨,或只有几笔勾勒的轮廓,但我们仍然承认它的艺术贡献。更何况莱顿也指出“尽管这些雕像没有涉及美(创作主体没有涉及美的概念),但是仍然存在着判断雕像是‘好’或‘坏’的标准”[1],一件与相应的神灵不相似的崇拜物不仅没有使用价值,而且对雕刻者来说也是一个危险物,“这些出现在仪式中的必要的实用主义的人工装饰品是如此之精美,以至于成为‘艺术性的优秀代表’”[2],从中可以看到并不是所有实用品都没有艺术价值,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文物既是历史又是艺术结晶的理由。
当然,纯审美的目的制作艺术品更易理解。这些以审美为目的的艺术制作,并不是到人类发展相对成熟后才有,审美的目的是我们的精神所求,只要我们的精神不灭就会产生纯审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都是产生纯艺术的土壤。所以不管是实用目的还是审美目的,都有可能产生艺术,艺术是人类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的产物。

二、艺术的内容与形式

艺术的定义,一种偏重于形式,认为艺术要产生和谐令人愉悦的感受;另一种偏重于内容,认为艺术要包含隐喻具有象征性。
先来看艺术的内容。对艺术内容研究的深入,自然而然地牵扯到文化传统理由。这里的文化传统重点不在于它的时间累积性,而在于一定范围内群体的共同认知形成的文化推力,艺术离不开人,而人是社会性的,从社会性方面看,文化传统对艺术莱顿《艺术人类学》对艺术原理的启迪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在对艺术内容这方面的影响是直接的。莱顿在提到小规模社会中人们用树叶与神联系起来崇拜时说:“事实上,类似的信仰,即便有部分是出自日常经验,但更多的是依赖文化传统。”[3]比如猫头鹰,不管是在东方国家还是在西方国家,它的习性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将猫头鹰和东西方艺术联系起来时,我们可以看到文化传统的力量。在中国文化中,猫头鹰昼伏夜出,飞时像幽灵一样飘忽无常,使人产生种种可怕的联系,是不祥之鸟。但在西方国家中,因为古希腊神话中,猫头鹰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爱鸟的一种,所以人们把猫头鹰尊敬为雅典娜和智慧的象征。文化传统对艺术的影响,还可以明显地在图腾艺术中显现。杜尔干研究认为澳大利亚地区的土著对于自己的宗教信仰有着结构化的分类,而这种分类的标准即是文化,文化使图腾具有了概念,而成为社会群体自己的“标志”。即使使用了相同标志的群体,因为赋予这个标志的作用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信仰。莱顿在介绍完杜尔干的研究后指出“无论杜尔干的理论存在怎样的局限性,他还是敏锐地察觉出了艺术品在图腾体系中的重要性”[4],即在图腾的视觉表现上体现了群体内聚力的文化。甚至图腾的外观比不上图腾内在的认知价值。贝宁的艺术家们大量使用艺术传统来描绘制度和国王的超人性。研究埃及第一王朝的艺术,发现视觉艺术有其内在的语法,绘画像语言一样表达思想,而他们表达的思想就是他们贯彻的文化传统。另外,从艺术能指的复杂性和不规则性上也能看到文化传统对艺术的影响。由于艺术和语言都有相似性,所以艺术和语言或许也表达了不同的但是在文化的总体作用组织上的重叠的部分。艺术能指所呈现的各种形式存在于艺术所传达的多层作用之中,而这多层作用是文化传统赋予的。
艺术的形式,虽然也受其文化传统的影响而有不同,但这种影响并不是艺术形式的决定因素。直接影响艺术形式的因素还是个体的创造力。从单个艺术品看,即使文化传统会影响艺术的整体风格 ,但同样文化传统下,由于创作者的感受力和创造力不同也会产生形式各样的艺术品。一个艺术品的所指不可能是一个物质对象,它必定是个心理图形,纵使心理会受文化影响而趋同,但在个体完成艺术品的过程中,心理是有个体差异的。从群体艺术品来看,艺术的形式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刻板交流的延伸,而是通过重复及变化来达到特殊的效果。这种变化不是稳固的传统的文化能直接带来的,这就需要个体的创造力来推动完成。总之,艺术的内核不能抹杀个体的创造力。
分析了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似乎仍然没有解决艺术的核心是哪一个的理由。其实对艺术内容与形式的深入分析,不难发现两者是缺一不可的,两者也是相互作用的。艺术品的创造概念是从文化传统中来,但概念必须依附形式显现,受形式的制约。在有些时候艺术的内容较之艺术的内容有压倒性优势,但是不是说内容压倒形式就是真正的艺术,有时候光注重内容而不注重形式的艺术品,最终会被时代所淘汰,所以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三、艺术标准的多样性

在同样的艺术品面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是文化传统差异导致的。土著人对约鲁巴雕像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如果雕像作品与一个真人形象明显相像,就被认为是可怕的。但欧洲人对人体形象的逼真度曾经孜孜以求,如果以欧洲人的标准来看约鲁巴雕像,当然不会觉得比他们自己的雕像好。当不同文化成员在观论文导读:找作用,确定标准,这往往是第一反应。但是现在我们需要认识到,我们作为外文化的观赏者,不能用我们的审美标准臆测小规模社会的标准。莱加社会的艺术品不仅能给所有者或保管者带来财富和影响力,而且使他们具有威望,自然地莱加人对艺术品的评价更侧重于艺术的内容,对艺术品的赞美是因为能给他们带来影响力和威望。所以个体的差异
看一件特定的艺术作品的时候,他们要根据如何最好地将它“确定”在熟悉的图形结构中,来完成一个特殊的解释。从自己熟悉的文化传统出发去寻找作用,确定标准,这往往是第一反应。但是现在我们需要认识到,我们作为外文化的观赏者,不能用我们的审美标准臆测小规模社会的标准。莱加社会的艺术品不仅能给所有者或保管者带来财富和影响力,而且使他们具有威望,自然地莱加人对艺术品的评价更侧重于艺术的内容,对艺术品的赞美是因为能给他们带来影响力和威望。所以个体的差异有可能会带来评价标准的多样性。
四、总结
莱顿《艺术人类学》揭示了艺术的构成和规律。如同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对文学四要素的分析,艺术也可以分为几部分:艺术目的,对应“艺术家”;艺术内容和形式,对应“艺术品”;艺术标准,对应“鉴赏者”;当然这三者都包含在“世界”当中。艺术家创造艺术品的目的具有复杂性,有的偏重文化传统,有的偏重个人创造。文化传统直接影响到艺术的内容,个体创造了直接影响艺术的形式,当然艺术内容也会有个体创造力的影响,艺术形式也会受文化传统的影响,因为文化传统与个体创造力、艺术内容与艺术形式双方是互相作用的。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艺术的评价标准就会有多样性。
参考文献:
[1][英]罗伯特·莱顿著,李东晔、王红译.艺术人类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
[2]同1:10.
[3]同1:6.
[4]同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