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对中国“英语高考改革”反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98 浏览:15544
论文导读:体的增长,将带来我国在国际舞台文化竞争力的提升。四、主要结论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语言是文化交流的工具,不同的语言形式本身即为一种文化符号。长期以来,由于从文化地位和影响力角度我国处于弱势地位,英语学12下一页
【摘 要】通过对我国英语评价体系演变过程的梳理,本文尝试对英语高考改革带来的冲击以及关于这一改革的主要争论进行了分析,并从改革有效性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反思。文章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英语;高考改革;反思
一、引言
2013年10月,教育部开始发布英语高考改革的信息。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理由的决定》关于教育改革的部分对此同样进行了明确规定。截止目前,各个省份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北京将在2016年调整语文和英语的分值比重,前者增加至180分,后者减少至120分,并明确将英语考试定位于社会化考试,采取一年多次考试的模式。江苏省则从2017年开始英语高考改革。英语教育改革是否会对普通英语教育和社会培训产生巨大冲击?如何认识外语教育政策变革与国家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本文尝试对上述理由作出回答。

二、我国英语评价体系演变

自1952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全国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关于外语的地位以及如何更为规范的对外语进行评价一直是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从本质上来讲,英语等外语属于交流工具,其在高等教育入学考试中的地位与宏观经济环境、国家政策紧密相关。1949年建国之后,我国长期遭受西方社会的制裁和封锁,经济和技术支撑主要依赖苏联。因此,俄语学习成为当时的主流,社会外语培训机构也以俄语培训为主。伴随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得以恢复,致力于更好的理解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英语教育在国家层面被置于一个较高位置。基于英语教育和评价体系的规范性特征,可以将1952年至今我国的英语评价或者测试体系划分为如下的四个阶段(刘决生,2005):
其一,1952至1965年前夕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刚刚开始实施,配套政策体系尚不完备,英语测试的题型主要包括三类:阅读题、汉译英和英译汉,阅卷方式采用人工阅卷。考虑到这一阶段英语命题的随意性偏大,主观题目比例非常之高,英语评价体系尚不具备规范、客观特征。同时,英语的地位时刻面对处于主流的俄语的冲击;
其二,1977年至1987年的第二阶段。1966年开始后,高考被取消,直至1977年在同志要求下高考恢复。这一阶段的英语测试走过了自行命题(1977年恢复高考时),全国统一命题(1978年起)以及自80年代中期起开始的高考英语标准化讨论,并以广东省为试验区域。这一阶段命题开始逐步走向规范化,题型逐步演变,客观题比例上升。1985年之后,参加标准化考试的省和自治区开始使用光电阅读器评阅试卷的客观题部分。因此,1977至1987年的第二阶段,开启了我国英语评价体系规范化的进程。
其三,1987年至2001年的第二阶段,开启了英语考试的标准化阶段。全国各地在此阶段相继实现了英语标准化考试(MET),在1990年后MET升级为NMET(National Matriculation English Test),并被推广至全国范围。这一阶段的题型走向了规范化和标准化,阅卷模式采取机器评阅和人工评阅相结合,前者评阅客观题型,后者评阅写作部分。
其四,2002年至今的第四阶段。2002年起,北京开始高考自主命题,掀起了各个省份自主命题的浪潮,但关于高考单独命题的有效性展开了广泛讨论,主要包括这一命题形式的考试成本是否过高以及自主命题带给教育公平的伤害等理由。由于各个省份高考试卷存在差异,增加对考生构建更为合理的评价体系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长期以来,存在着恢复全国统一考考试的呼声,以增加不同区域之间的教育公平,使得欠发达地区可以分享更多的教育资源。

三、英语高考改革带来的冲击以及争论

基于创新的分析视角,关于英语高考政策的改革可以归结为一种制度创新。所谓创新,即是指一种新产品、新策略或者新的思想。创新能否被普遍接受或者采纳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由于创新往往意味着一种更替,这一“更替”过程必定伴随着比较和争论,否定和怀疑,即存在所谓的“阵痛期”,这一特征在制度创新层面表现的更为显著。数十年来,英语在我国语言政策规划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与之共同成长的还有市场规模巨大的英语培训市场。因此,英语高考改革关系到这一语言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社会培训诸多层面,这一制度创新带来的冲击不容忽视。在这一冲击背后是关于这场改革的争论,主要有如下两个观点:
其一,改革将带来英语教育的变革。长期以来,我国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层面投入巨资开展英语教育,成本巨大,但由于教学策略陈旧、应试教育思维,学习个体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为低下。基于成本—收益分析这一视角,过去的英语教育是一种非理性行为(成本大于收益)。英语高考改革重新确定了这一语言的地位,有利于引导英语学习实现合理回归,合理避开英语学习中的功利主义。因此,此次改革将对整体英语教育带来系统冲击,授教者与学习者都需要作出新的调整。
其二,改革不利于国家战略,同时将加剧不同地区的教育不公。英语是世界第一语言,不仅包括使用群体的规模,同时包括这一语言在国家政治、经济和学术研究层面的主流地位。因此,英语依旧非常重要,降低英语地位不利于国家战略的实现。改革之后,英语教育可能从基础教育阶段逐步消失,发达地区可以从社会英语培训中获得英语教育补充,但落后地区的学习个体可能难以获得社会培训这一渠道来加强英语能力提升。因此,从这一角度分析,英语高考改革有可能引致新的教育不公平。
上述两个观点,分别讨论了改革的好处以及存在的风险。本文认为,从短期来讲,这此改革会存在加剧教育不公等潜在的风险,但从长期来讲,改革将引导英语教育回归到语言学习的本来道路,并为中文学习以及中文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提供了政策基础。语言同时是一种文化,中文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群体的增长,将带来我国在国际舞台文化竞争力的提升。

四、主要结论

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语言是文化交流的工具,不同的语言形式本身即为一种文化符号。长期以来,由于从文化地位和影响力角度我国处于弱势地位,英语学论文导读:
习需要被置于较高的国家政策层面,以达到“师夷制夷”的基本目标。改革开放30多年之后,我国开始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文化和语言输入”作为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渠道被重新重视,“中文”也被置于一个更高的位置。因此,英语高考改革对英语教育以及英语培训都带来冲击,但从长期来讲,这一改革有利于英语学习合理回归,提升学习者的应用能力,从更高的层次上,为中文和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提升我国整体影响力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理由的决定[N].新华每日电讯,2013-11-16.
[2]刘决生.我国高考英语测试的历史与目前状况[J].上海教育科研,2005(3):40-43.
[3]王银泉.从国家战略高度审视我国外语教育的若干理由[J].中国外语,2013(19):13-24.
[4]陈美华,陈祥雨.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背景下的国际文化传播与语言规划[J].艺术百家,2013(6):40-44.
[5]胡文仲.新中国六十年外语教育的成就与缺失[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9(3):163-169.
[6]陈美华,陈祥雨.从英语高考改革看当前我国语言政策规划[J].贵州社会科学,2014(6):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