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新我国教育不如民国?荒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859 浏览:108271
论文导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一凡近日在《环球时报》上撰文称,网上近来疯传一些段子,吹捧民国时期的教育。拿那时的著名文人与如今相比,又拿当时教授的工资与如今相比,再拿当年免费的高等教育与如今相比,最后得出结论:中国的教育每况愈下。事实果真如此吗?比较当今的中国经济与民国时的经济,就会明白教育进步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无论说民国时期的教育如何“先进”,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中国人的识字率在10%~20%。在这么少的识字人口中,能上大学的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民国时期能上大学的人是什么社会背景,不用费更多口舌就能想明白。对这么小的精英阶层搞免费高等教育,虽然对政府是个负担,但却也是承受得起的负担。今天,中国的识字率占人口的90%以上。今年大学的报考人数在939万左右,各大学招生计划总数大约在698万左右。拿民国时期区区几个知识分子跟如今庞大的知识人口相比,能说明什么理由?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的教育经费分配主要是向基础教育倾斜的,正是这种分配模式奠定的基础,才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脱颖而出。20世纪90年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作的一份报告,比较中国的教育制度与非洲国家的教育制度,它的结论发人深省。中国与非洲国家教育制度的最大差别是中国教育经费中70%用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只占政府教育经费开新我国教育不如民国?荒唐!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支的30%;而包括非洲在内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是反过来的,70%以上用于高等教育,不到30%的教育经费用于基础教育。别小看这点差别,因为正是这种差别决定了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而许多劳工成本比中国低得多的发展中国家却很难吸引到外国投资。
当然,中国的教育制度并非无懈可击。大家在批评中国教育制度时,有时是“恨铁不成钢”,希望中国的教育制度能变得更好一些,培养出更多的不仅有基础知识,更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但我们必须正视历史,不应该让那些不切实际,甚至混淆黑白的流言蜚语混进批评声中,误导我们的青年。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zjbzrlw/lw32758.html上一论文:探讨唐僧教育启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