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基于体验哲学“手”概念隐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462 浏览:106311
论文导读:watch和handofanaltimeter等。(三)手意指制约、掌握。如汉语中有高抬贵手、一手遮天等。类似地,受某人指挥的人也可被称作手下。英语中也有表达如:Theprojectiswellinhand.(四)手意指与手指有关的技能。如汉语中的妙手回春、身手、眼高手低等。英语中如:Ihadahandatcarpentry.

(五)手映射到空间域。例如,汉语中有

【摘要】体验性哲学是概念隐喻的哲学基础,概念隐喻中的人体隐喻是借助于人体某个器官或部位的功能特点构成隐喻概念,以此来认知另外一个领域概念的隐喻形式。本文将在体验性哲学的基础上,对英汉语中“手/hand”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关于“手”的各种含义,并感受英汉文化异同。
【关键词】体验哲学人体隐喻“手”
2095-3089(2014)03-0030-01
目前, 人们已逐渐认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 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隐喻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为人类理解和描述事物提供了新视角,使词语的作用得到了延伸。人类由近及远、由实体到非实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决定了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手”是人类的重要器官,“手”的概念也被映射到了其他抽象化领域中,比如“水手”“老手”“give me a hand”等。本文将从体验哲学的视角,分析英汉语中关于“手/hand”的概念隐喻的表达的异同。

一、基于体验哲学的隐喻分析

体验哲学(Embodied Philosophy)这一术语最早是由西方学者Lakoff&Johnson在新经验主义(Experientiali)的基础上于1999年提出的,其主要观点为:范畴、概念、心智和作用是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其最基本的形式是主要依赖于身体部位,空向关系,力量运动的感知而逐步形成的。它认为人类认知和作用都是基于身体经验而形成的,语言符号也是这样,遵循“现实—认知—语言”的发展程序,Lakoff和Johnson认为体验哲学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础,其实早在古希腊,就有哲学家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他认为人类几乎将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各种方式投射于客观物质世界,采用人体隐喻化的认知方式来认知世界。我国古代先哲也早有“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论述,把人体作为衡量周围事物的标准,以体认或体验的方式来直接认同于外部世界。
概念隐喻作为人类形成和表达概念的基本途径之一,是两个概念域或认知域之间的结构映射(mapping),即从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投射。据此,一个范畴赖以得到解释的概念域是用另一个概念域来解释的。按Lakoff &Johnson(1980)所说,“隐喻的本质是指借它类事物理解和体验该类事物”。这里所说的“它类事物”指的就是始源域,而“该类事物”就是目标域。作为始源域的“它类事物”是隐喻认知的基础,通常是人们所熟悉的的、有形的、具体的东西;而作为目标域的“该类事物”往往是人们陌生的、抽象的东西。人体及其器官即是人类赖以实现隐喻化的一种基本的、重要的始源域。人的身体如果是一种符号,其肉体的各个器官和功能就是一种语言。因此,人类在认识世界时,不自觉地倾向于用身体作为媒介,去认识世界,描绘事物,表达感情。由此可见,人体隐喻对于人类的思维与认知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手/hand”的人体隐喻化方式

“手”/hand有多种含义。下面展示了在汉语和英语中与“手”有关的表达,以此分析基于体验哲学的“手”的隐喻含义。
(一)手是工具。例如,如汉语中有动手基于体验哲学的“手”的概念隐喻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束手无策、束手就擒等。英语中表达如lend somebody a hand 和 to ask somebody for a hand 等;(二)物体上伸展且可动部分是手。如汉语中有(红烧)猪手和(机器人的)机械手等。英语中有hand of a watch和hand of an altimeter等。(三)手意指制约、掌握。如汉语中有高抬贵手、一手遮天等。类似地,受某人指挥的人也可被称作手下。英语中也有表达如:The project is well in hand.(四)手意指与手指有关的技能。如汉语中的妙手回春、身手、眼高手低等。英语中如:I had a hand at carpentry.(五)手映射到空间域。例如,汉语中有手头、左手边和右手边等。英语中有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和 at hand等。(六)手意指参与。例如,汉语中有不要插手此事、袖手旁观等。英语中有to wash one’s hands off something, 意为不再参与某事。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英汉语中的“手”和“hand”有许多相似之处。英汉概念隐喻中存在这种相似性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源于概念隐喻的经验基础的自然结果。东西方人拥有大体形似的身体经验和物理经验,因此人们对“手”的认识是趋同的,从而表现出相同的隐喻投射。我们面对的是相同的客观世界,共享自然规律;人类还有相同和类似的身体器官、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这就决定了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具有基本共通的思维,这也从体验哲学角度解释了语言的普遍性。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窥见不同民族原初体验和认识世界的一些基本方式。概念隐喻作为人们对新领域的概念和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对人们认识事物、事物概念的形成及语言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隐喻在本质上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人体隐喻的体验清楚地说明了语言的体验性。
参考文献:
[1]蓝纯.从认知的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
[2]卢卫中.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特点[J].外语教学,2003(11)
[3]束定芳.论隐喻的运作机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4]王寅.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
[5]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85-86)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zgzxlw/lw33408.html上一论文:谈述生态文明的哲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