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传播媒介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96 浏览:12329
论文导读:这样会失之偏颇。不是所有的传播媒介都可以被称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媒介,例如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一般来说,只是专业人士或者爱好者关注的对象。相对于一般受众来说,不免艰涩难懂,只有那些面向大众的普及性12下一页
【摘 要】马克思主义走向大众,不仅是其理论本质的诉求,也体现了大众的现实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传播媒介作为信息的承载者与传递者具有重要地位。传播媒介与马克思主义两者之间的相互适应,不仅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程的现实发展,而且昭示了传播媒介自身的变化特征。
【关键词】传播媒介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自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来,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方兴未艾,梳理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实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途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关系等理由的探讨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研究成果虽然丰硕,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存在“视野狭窄、视角单一,缺乏有效的理论分析工具和全球化视野”。[1]就这一目前状况,近年来,也有了一些研究与探索。例如,从传播学的视角来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就成为关注对象。传播方式策略是形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是内容,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都体现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走向大众,是这一命题的中心议题。一个完整传播过程中包含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对象、传播媒介、传播效果五个要素。传播媒介起着连接其他要素的纽带作用,没有传播媒介,传播行为就不会产生。因此,要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传播学视角的研究,离不开对其传播媒介的考量。传播媒介作为贯穿这一传播过程的因素,以传播媒介为中心讨论这一传播过程,在传播媒介发达的今天,具有现实作用。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传播媒介

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是一个大众化的过程。它之所以能深刻地转变中国,正是得益其成功的大众化。不仅使广大的人民群众接受了这一外来的思想,而且在实践中丰富、发展了这一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新的发展。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本身,还是中国的现实,在实践中结合并完成了自身的转变。虽然说现代传播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提供了借鉴与支持,但要更广泛地传播,使大众更深刻地接受,并内化为人的信念,必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特征。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倡导者之一,曾经指出:“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是要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2]。”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这里体现了群众性与实践性两个特征。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化成果只有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会被群众广泛接受,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诉求。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的理论,其宗旨是谋求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这一宗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从自身走出,融入到人民群众的实践之中,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与此同时,人民群众为争取自己的利益,也具有掌握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化理论指导实践的要求。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化成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统一于实践之中。群众性与实践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两个最为本质的特征,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只有这样的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出发,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就是它在全世界无产阶级与社会大众中不断传播,并为他们所理解、接受,最后用于实践转变自身命运的历史。

2.马克思主义传播媒介的大众化历程

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大都采用报刊杂志作为传播媒介进行传播,其对象主要局限在知识分子群体,以理论学习为主。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在实践中掌握群众和被群众掌握,并在宣传发动群众的过程中,传播媒介也逐渐丰富起来。这一过程,不仅经历了一个由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的过程,也存在着一个媒介的大众化过程。与此同时,传播媒介在中国的发展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可能。美国传播学家汉诺·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一为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采用面对面传递信息,主要使用口语、表情、动作、眼神等媒介,并用人体的感官或器官来执行的;再现的媒介系统,采用绘画、文字、印刷、摄影等再现的方式作为媒介,用物质工具或机器来执行;机器媒介系统,采用电信、电话、电影、广播媒介等,不论发信者还是接受者都要通过机器才能完成。[3]汉诺·哈特是从媒介出现的次序,展现了一个传播媒介的进化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是由一批进步知识分子主要采取示现、再现的媒介方式进行宣传,进而扩展到机器媒介。事实上,马克思主义者在向大众传播中,开始是有着诸多不适与障碍,其中媒介就是其中之一。首先,当时的工人、农民多不识字,加之当时中国的传播媒介的发展比较落后,所以,能够选择的媒介有限。要与大众接触,首先要讲大众能够听懂并理解的话,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群众性与实践性就统一在宣传鼓动行动之中。
传播媒介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的地位
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出发,传播媒介是信息的搬运者,是连接其他要素的桥梁,其含义如下:一是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物、工具或技术手段;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4]传播媒介集诸多功能为一身,并且这些功能相互交叉补充。对传播媒介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地位的探讨,就是基于其自身功能出发,从传播学角度的解读。在此,我们有必要区分一点,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大众推广,两者关系紧密但也有区别。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研究提供了内容,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则提供了走向大众的方式、策略及途径。

1.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物态存在的传播媒介

传播媒介首先是作为信息的储存器的基础功能,才能满足其他功能。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媒介,在其承载内容上应当有所针对性,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内容,都看作是大众化的对象,这样会失之偏颇。不是所有的传播媒介都可以被称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媒介,例如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一般来说,只是专业人士或者爱好者关注的对象。相对于一般受众来说,不免艰涩难懂,只有那些面向大众的普及性论文导读:
读本、影视作品等,才可以被称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媒介。之所以这样区分,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受众,用不同的媒介输送不尽相同的内容。正如所说,“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5] 作为物态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大传播媒介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众化传播媒介,一来作为历史资料,具有借鉴的意味,在相对集中的范围内,从历史的角度进行梳理与研究,把握其脉络。二来,在面向大众的过程中,把专业理论学习与大众普及作一区分,以利于在现实中的应用。传播媒介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