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基于不同译本狄更斯《大卫·考坡菲》外国文学译介转换对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017 浏览:17973
论文导读:
【摘 要】文章主要是针对不同译本的狄更斯的《大卫·考坡菲》,进行外国文学译介的转换策略的研究。通过对其在翻译过程中的不同译入语语境和外国文学译介之间的关系,仔细的研究了外国文学在译介过程中所体现的不同民族文化意识。不仅有助于认识外国文学译介中所体现的社会意识形态,还通过对不同时期外国文学译介转换策略的内在特点对宏观文化价值取向进行了解。
【关键词】外国文学译介;转换策略;社会意识形态
在对外国文学进行译介时,其对于本土文学作品创作的冲击力是非常大的,而且在译介的过程中,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民族意识形态对译介的影响却没有进行相关的研究。本文主要针对狄更斯《大卫·考坡菲》的不同译本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比的方式对其中体现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外国文学译介转换方式进行论证分析。从而进一步对意识形态影响下译介的内在特点进行深入研究。由于意识形态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本文仅对政治、宗教和道德进行分析研究。并且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特定背景下外国文学译介的主要特点及其文化理由。

一、社会意识形态与译介转换策略的文化价值取向

本文在进行译本的选择上,本文采取了三个不同时期的译本。一是1914年由林纾、魏易和译的《块肉余生述》、1982年由张谷若翻译的《大卫·考坡菲》以及2003年庄绎传翻译的《大卫·科波菲尔》。在对这三种文学样本中包含意识形态内容的翻译转换策略取向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社会意识形态策略略选择的文化价值取向有着明显的差别,20世纪初主要的文化价值取向偏向于“归化”,而在20世纪末主要取向于“异化”。
20世纪初和20世纪末都是向西方学习的主要时期,这段时期内我国民族文学进行两次“开放思想”的运动。从宏观理论上分析,这两个时期的文学翻译必定持“接受”的态度,但是,其结果却不尽然。20世纪初虽然也开始进行外来文化的吸收,但是却有着局限性。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中,一些知识分子仍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立场进行坚守。在文化心理上,面对西方文学的涌入,他们仍然以中国的传统思想来进行对西方文化的解读,由此可见,当时的对西方文学译介的思想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国封建文化的影响,使意识形态方面译者在进行译介时,一方面担心外来文化会对本土的意识形态造成冲击。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进行译介时对其进行文化过滤,通过对译入语文化中的规范来对原文进行改写。
在20世纪末的时候,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大量的接触西方文化和科技,开始对中西文化进行新的研究。除了继承和发展本土的文化传统外,也开始接受外来文化,对于其中的差异性也给予理解,对其多样化的意识领域也开始吸收和接纳。因此,在进行译介时,“异化”必定成为其主导思想。

二、意识形态与译介转换策略的内在关系

(一)源语言与译入语

源语言与译入语在社会意识形态的对应程度与译者的改写程度成反比,源语言对应程度越低,改写程度越大。众所周知,林纾并不懂英文,这使得他在翻译上受制于口译者,因此,在他的翻译中受原文的影响较小。20世纪初不管是社会意识形态还是社会文化意识,我国与西方国家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甚至是文化冲突。在政治上,我国封建专制制度与西方的主义思想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宗教上,中国传统的道教和佛教思想同西方基督教在神灵观念、人的本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区别。基督教的传入并没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据统计,林纾在对这部文学中出现的教堂、礼拜之类的内容删减率达到54.39%。在道德方面,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封建礼教,如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朋友之间等均按照儒家规范标准。而西方意识中把对人性的尊重看的更为重要。在翻译中林纾常常“强外国人的思想行为就中国的理论规范”例如,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Mr.Micawber delivered an eulogium on Mrs.Micawber’s character,and said she had ever been his guide,philosopher,and friend,and that he would recommend me,when I came to a marrying time of life,to marry such another woman,if such an-other woman could be found.
林纾将其译为:密考泊遂历称其妻嘉言懿行,为世贤女,能相夫教子,共处患难,且谓余曰:“汝论娶者,所娶亦当如吾妻,惟不审闺秀中更有贤类吾妻否?”在这一段中林纾把一个要求平等的妻子转变成遵守妻纲的中国传统妇人。
到了20世纪末,我国的文化意识在很大的程度上进行了转变,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宗教道德方面都与西方文化有了更多的共识。、平等等思想取代旧的封建的思想,新的思想诸如人人平等等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宗教方面,也开始有人信奉基督教。这种源语言—译入语文化意识上的转变,也同时带动了译介转换。世纪初的翻译进行改写、删减、意译等大多数是因为方便国人的理解,更加符合国人的阅读习惯和表达习惯。而世纪末的翻译大多进行的是原文直译,总共约有10处进行改写,尽最大的努力凸显源语言的信息。而对于不能进行直译的地方,采取语言学范围内的变通,而不是直接进行改写。在很大的程度上把译入语文化意识与西方意识形态进行结合。
例如:.......it was still because I honored you so much,and hoped that you might one day honored......
林纾译为:然尚希翼顺谨侍君箕帚,附君得名,予愿已足。
张谷若译为:那也是因为我把你的名誉看的很重,并希望有一天,你也能把我的名誉看得很重。
庄绎传译为:那也仍然是因为我很尊重你,也希望也许有一天你也许会尊重我。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zgmjwxlw/lw50840.html上一论文:简谈幼儿语言资源发展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