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什么是80后文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687 浏览:31586
论文导读:

一、80后文学的历史出场

黄平:80后文学的标志性起点,在于《萌芽》杂志1999年所推出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在大众、媒体、图书市场层面,成名于“新概念作文大赛”的韩寒、郭敬明,一直被视为80后文学的代表。韩寒系“新概念作文大赛”首届一等奖得主,郭敬明则连获第三、四届一等奖。而且,“新概念作文大赛”不仅贡献出韩寒、郭敬明,也贡献出一大批活跃于当下文坛的80后作家,比如徐敏霞(第一届一等奖),周嘉宁(第二届一等奖),小饭(第二届二等奖),马小淘与张悦然(第三届一等奖),颜歌、霍艳、蒋峰、林森(第四届一等奖),张怡微(第六届一等奖)等等,以上仅是一份不完全的名单。
80后文学的说法,就目前所见,来自《萌芽》与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萌芽小说族丛书”的宣传:“文坛80后”。《萌芽》杂志与浙江文艺出版社合作,在2002年、2003年先后推出“萌芽青春文学丛书”“萌芽小说族丛书”,系“新概念作文大赛”部分获奖者的小说单行本。2004年开始,《时代》周刊等国内外媒体介入对于80后文学的关注,80后文学的说法被普遍传播与接受(一开始往往被犹疑地称为80后写作)。回顾80后文学的历史出场,某种程度上,《萌芽》杂志对于80后文学的推动,类似于《新青年》杂志对于五四文学的推动,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金理:《萌芽》杂志确实为80后提供了最初的平台。“新概念”的评委成员主要由高校文科知名教授和文坛资深作家组成,同时,《萌芽》主办作文大赛当然也不乏扭转杂志当时经营危机的考虑。“知识权威”与“商业行为”可以合作,但也埋下了“文学性”与“市场利润”分立的伏笔,这一分立后来就显现为“新概念”得主们不同的发展道路。郭敬明凭借突出的商业意识和运作能力,将文化公司、出版阵地、品牌杂志及衍生产品(如“小时代”电影系列)等捏合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甚至开设征文比赛来进行再生产。而张悦然尽管同样拥有自己的Mook《鲤》,但她一直被视为80后中纯文学的代表。尤其具有标志意味的是,郭敬明抄袭事件之后,张悦然发博客指出,郭敬明的不道歉行为让其“丧失了从文资格”,同时呼吁80后写作群体紧急自我拯救。这表明先前貌似一体、以“新概念”得主为代表的80后创作阵营在内部开始分化,表现出对文学的不同理解和态度。此外,网络也是重要的生产机制,韩寒就非常积极地借助博客、微博、APP阅读应用(“ONE·一个”)。
80后作家中也有人不经过“新概念”助推,而通过传统文学机制登台。如甫跃辉、郑小驴、孙频、文珍、吕魁、陈崇正等(他们和“新概念”得主中蒋峰、颜歌、霍艳、张怡微、林森等人构成了今天80后作家中走纯文学路线的代表),他们依然坚持以《人民文学》《收获》《钟山》《花城》《作家》《山花》《大家》《江南》《西湖》等老牌文学刊物作为阵地,以作协、主流文学奖、学院批评家为评价体系。比如甫跃辉,科班出身(复旦大学文学写作专业培养的第一位研究生,师从王安忆),现为中国作协会员,供职于上海文学杂志社,获得过《人民文学》主办的短篇小说创作奖,先后出版一部长篇、三部中短篇小说集,去年复旦大学中文系还为其举办了研讨会。从这份履历来看,甫跃辉完全是传统作用上的作家。
黄平:比较而言,80后文学批评家的出现,和80后作家相比要晚得多。在被视为文学黄金年代的五四或20世纪80年代,一代人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交替出现,互相支援,引领着文学变革。然而随着90年代以来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文学批评的话语权由作协系统、文学期刊向大学与科研院所的转移,文学批评的学院化程度不断强化,对于教育履历与专业训练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学批评渐渐摆脱传统社会主义文学体制中的特殊属性,如落实主流意识形态的意志,规范与指导文学创作,而是在文学研究体系中重新定位,大致相当于“当下文学研究”。在这种与80年代全然不同的批评场域中,新一代批评者入场的前提,往往是获得文学博士学位,而在不考虑各类跳级的情况下,最年轻的文学博士是二十八岁。可资参照的是,韩寒、郭敬明大致是在大学本科的年龄段出版轰动一时的处女作;而同年龄段的批评家,正在各大院校宿舍楼下的复印店里,排队打印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
正是由于这种时间差,这几年多家媒体都发起讨论——为什么80后文学批评家姗姗来迟?而且,一部分80后文学可以通过市场生产与流通,80后文学批评绝无可能通过市场自发出现。基于此,传统文学体制这几年不断加大扶持的力度:其一,就文学期刊而言,《南方文坛》张燕玲老师,《当代作家评论》林建法老师,《文艺争鸣》张未民、王双龙老师,《小说评论》李国平老师等重要的当代文学批评刊物主编对于80后批评家多有支持,先后已有几位80后批评家获得以上刊物的年度优秀论文奖。而且,《南方文坛》在举荐青年批评家的“今日批评家”专栏基础上,在2012年邀请杨庆祥、金理、黄平开设“80后学者三人谈”专栏,持续一年(共六期),讨论各自的文学志业,以及对于文学史与当代文坛重要理由的看法。其二,就文学机构而言,在李敬泽、吴义勤、李洱几位老师的主导下,中国现代文学馆从2012年开始推出“客座研究员”制度,对于年龄有明确要求,入选的以70后为上限,聘期为一年,在聘期内举行各类研讨会,为这批青年批评者提供话语空间。聘期结束后由文学馆牵线,北京大学出版社为每一位研究员出版一本批评专著,这往往成为这批青年批评者的代表作。目前2012级、2013级客座研究员已经结束聘期,先后入选的80后批评家有杨庆祥、金理、黄平、刘涛、傅逸尘、何同彬六位,他们大多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这类名牌院校,或者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解放军报》这类重要的文化机构。2013年6月,中国作协广邀南帆、白烨、陈晓明、程光炜、吴义勤、阎晶明等著名批评家,以及各大文学研究期刊主编到会,专门为这六位80后青年批评家举办了一场专题研讨会。其三,就文学出版而言,在上述提到的北京大学出版社之外,云南人民出版社从2013年秋开始,推出80后批评家丛书,作者阵容包括杨庆祥、周明全、金理、黄平、刘涛、何同彬、徐刚、傅逸尘、李德南、项静、康凌。北岳文艺出版社即将出版“火凤凰新批评文丛”(这是90年代那套品牌书的延续),入选的80后批评家则有杨庆祥、金理、黄平、何同彬、。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zggtwxlw/lw48225.html上一论文:简析《雪》的语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