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对于历史知识特点及其对中学历史课堂语言要求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371 浏览:146832
论文导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影响人们内心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语言。教师口中的语言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就像演奏家手中的乐器,画家手中的颜料,雕塑家手中的刻刀和大理石一样。没有乐器就没有了音乐,没有颜料和画笔就没有绘画,没有大理石和刻刀就没有雕塑,同样,没有活生生的、深入人心的动人语言就没有学校,就没有教育。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
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有出彩的教学语言,既准确科学,精炼严谨,又形象趣味,洋溢,诙谐幽默,抑扬顿挫。这不仅充满了教师的智慧,而且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
本文就从历史知识的特点方面探讨其对历史课堂语言的要求。
何谓历史知识?乍一说起来,似乎非常简单,历史知识不就是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的历史事实、历史事件吗?这样的观点就把历史原本同历史知识混淆了。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历史原本与历史知识的关系,是客观存在与主观认识的关系。历史知识,实际上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历史的认识。所以,历史认识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历史知识的性质和特点。因此,我们所说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就是对历史的认识;历史教师传授历史知识,实际上是在传授对历史的认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实际上是在学习对历史的认识。关于历史知识的特点,史学界提出了不少看法,如过去性、具体性、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综合性、阶段性、时序性、因果性等等。历史知识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语言的特点。
1 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和时序性特点
这是历史知识最根本的特征。历史是人类社会过去的全部实践活动,是过去的,是不能重复出现。且这种流逝的过去是先后发生的,发生过了就不再会变化了。客观历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发展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任何人和事物都不能阻挡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客观历史的时序性特点决定了历史学科体系具有时序性的特点。所以,历史知识,特别是远离现实社会和学生生活的历史知识对于学生来讲,大都较为陌生,除年代较近的之外大多来自间接经验,无法直接体验,而这种间接经验则通过教科书集中体现出来。这一过去性和时序性特点就要求教师在讲授历史知识的时候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以生动精妙的语言再现过去的历史。
如小农经济史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学生对这一经济模式较为陌生,教师就可以结合《天仙配》的神话故事,以生动的、学生熟悉的素材来辅助,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其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等特点。
再如对于什么是新航路,学生比较模糊,教师就可以以生动的语言说:新航路是相比"旧"航路来说的,旧航路是指由西欧经过地中海经过亚欧大陆到达东方(中国和印度)的商贸路线。新航路则从西欧出发,绕过地中海,另外再寻找一条通往东方的新的航路。
2 历史知识的具体性特点和客观性特点
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和时序性特点决定了历史知识是具体和可观的。任何历史知识都有具体的时间、地点,有确定的情节,有具体的经过,任何历史现象都离不开一定人物的活动。所以,历史知识是由背景、人物、时间、空间、经过和结果等明确的要素构成的,离开了这些明确的要素,历史知识就无具体性可言。历史知识的具体性特点要求历史教师注意课堂语言的表述要符合史实,要精确无误。如这些历史事件或术语:天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国民大革命等等,教师在讲述的时候都要如实讲解,确保准确、严谨。
历史是确确实实发生的,历史知识就是对这种历史知识的特点及其对中学历史课堂语言的要求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客观的历史的反映,所以历史知识具有客观性,这一特点就要求历史课堂语言要准确无误,力求做到语言确切、用词严谨。如,"秦王嬴政"和"秦始皇"就不能混淆乱用。秦统一中国之前,叫"秦王嬴政",不叫 "秦始皇"。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以后,才可以叫"秦始皇",因为皇帝的称号是秦统一之后开创的。如果教师不加注意的乱用,就违背了历史知识的客观性特点。再比如关于辛亥革命的作用,有的教师说成是:推翻了"封建制度" 或者"封建统治",这就不准确。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制度中的政治制度,即君主专制制度,封建的经济制度和思想制度是在延续到后来才逐渐结束的,所以说不能说是推翻了封建制度。辛亥革命后封建性质的统治依然存在,比如袁世凯的封建统治,张勋的复辟帝制等,所以说也不可以说推翻了"封建统治"。
3 历史知识的科学性特点
历史知识的具体性和客观性特点决定了历史知识的科学性特点。历史教学语言按其内容可分为一般教学语言与历史专业语言。历史专业语言是指正确运用历史术语,即历史学科的专门用语,这些专门用语是由历史基本概念组成的名词体系,每个词都有其特有的定义域,是不能随意使用的。这种科学性特点就要求历史教学语言也要科学。
历史语言不同于文学语言,不能有任何程度的虚构。对历史过程的讲述、人物生平的介绍,必须符合史实;在分析历史理由、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揭示历史规律的时候,必须从史实出发,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比如在教授《开辟新航路》这一课时,"新航路"、"地理大发现"是特定的历史名词,千万不能进行篡改,用其他的讲法进行表述,如"新路"、"海路"等;在讲行开辟航路的过程的时候要联系到地理知识,掌握西班牙和葡萄牙开辟的方向以及四个航海家的航线。这时就不能表述为:葡萄牙向右,西班牙向坐,而应该说向东和向西。不能说达.伽马先是向下到了非洲最南端,再向上沿着非洲东海岸,最后向右到了印度,而应该表述成向南、向北、向东这样的方位名称。再比如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集权制度,而不能说成"皇帝制度",因为后者不具有概括性。
比如在讲宗法制、分封制、皇帝制、三省六部制、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城邦制度、罗马法、资产阶级代议制等制度的时候都要遵循这种科学性特点,不可歪曲、篡改、随意渲染。
4 历史知识的综合性特点。
历史是包罗万象而博大精深的,特别是现在的新课程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成》中这样写到"论文导读:指出的"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作为历史教师要有出彩的教学语言,既准确科学,精炼严谨,又形象趣味,洋溢,诙谐幽默,这样才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重要功能。上一页12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我国唐代著名历史学家刘知己在《史通》中也说:"夫其书虽以史为主,而余波所及,上穷王道,下掞人伦,总括万殊,包吞千有。"这写话说明了历史研究的范围是非常广阔的。人类历史发展本身的丰富多样性,决定了历史知识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即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文化、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等等,可以说,历史知识是整个社会知识的集大成者。比如现在高中新课程历史教材(人教版)是由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等构成,可以将这些内涵涵盖了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几乎全部内容,这就显现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特点。对于这种情况,历史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课堂教学语言,要通过艺术化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如临其境、深受感染,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得以形成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充分理解这种综合性的历史知识,从而真正理解知识,内化知识。同时历史知识的综合性特点也可以为我们历史教师所用,可以优化为我们课堂教学中风趣的、磅礴的历史语言。
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是的,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没有什么比语言更富于感染力,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了。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作为历史教师要有出彩的教学语言,既准确科学,精炼严谨,又形象趣味,洋溢,诙谐幽默,这样才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重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