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立足文本,感悟文本语言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726 浏览:118716
论文导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要实现这一对话,产生思维碰撞,达到心灵沟通,对文本语言的品读理解是根本所在,正如叶老所说:“文艺鉴赏还得从语言、文字的透彻了解入手。”因此,阅读教学必须立足文本,走进文本语言,开展语言教学。

一、文本语言——表情达意的客观载体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阅读教学中,对文本语言进行深入品读鉴赏,必定能探得作者思想情感的奥秘。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所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这里的“披文以入情”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首先从宏观层面讲,就是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整体感知,建立起对作者思想情感的初步认识。例如,诵读《如梦令》数遍,学生亦能朦胧感知李清照在词中流露出的愉悦的心境。其次从微观层面讲,就是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对文本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一段文字、一句话、一个词语,进行品味鉴赏,从而达到深刻理解文本主旨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夹竹桃》一课,老师抓住“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句中的“迎风吐艳”字,引导学生探讨此字在传递情感上的作用。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通过学生认真的品味鉴赏,同学们感受到:夹竹桃开得旺盛,源于季先生对夹竹桃韧性的赞美之情。

二、文本语言——提升阅读鉴赏力的抓手

一个人的阅读鉴赏能力大致分为理性鉴赏力与感性鉴赏力两大类。理性鉴赏力主要指习得一些阅读技巧并加以运用的能力,比如诵读、联想、想象等。感性鉴赏力当指一个人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力,即通常所说的语感。学生只有在诵读、咀嚼、品味、感悟语言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技法、发展思维、培养语感、提升阅读鉴赏力。例如,诗歌鉴赏中“比较”技法的习得,教者如果只是一味强调其重要性,对学生掌握这一技法势必产生不了多大益处。然而,如果我们带领学生走进语言现场,引导学生在“春风又绿江南岸”与“春风又到江南岸”之间咀嚼品味,在“清风徐来”与“清风吹来”之间揣摩感悟。那么学生在品评诗句、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就会发现这种鉴赏技法的妙处,自觉运用到其他语言鉴赏活动中,从而提升自己阅读鉴赏的能力。

三、文本语言——生成自我语言的母体

茅盾先生曾经说过:“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也是创造的第一步。”就学生写作而言,文本语言无疑是其理想的模仿对象,是其生成自我语言的母体。首先,从文本特点看,现有教材不乏佳词丽句、经典素材,例如,唯美的《荷花》语言片段、富有哲思的《最大的麦穗》,等等,无不值得学生诵读模仿。其次,从语文课堂的特点看,语文课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以文本语言为母本,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经长期熏陶,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紧紧依托文本语言,以读、悟、写为三种主要教学手段展开教学。“读”指反复诵读,“悟”是认真揣摩,“写”可描摹仿写,语文教学中坚持三管齐下,学生运用语言、生成语言的能力必将取得令人惊喜的突破。

四、文本语言——开展语文教学的媒介

语文教学的性质决定了文本语言作为课堂教学媒介的不可动摇的地位。然而实际教学中舍本逐末的现象屡见不鲜:上《卢沟桥烽火》,让学生看一场电影;读《石榴》,拿着实物分析一遍……这种架空文本内容、文本语言的行为,只会让学生离语文越来越远。而只有那些老老实实以文本语言为教学媒介进行的教学设计、展开的教学活动,才会让学生悟得语文的“真味”。如《军神》一课的教学,围绕沃克医生饱含敬佩之情的赞叹:“了不起!你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位军神!”展开教学,通过抓住“一声不吭”、“紧紧抓住”、“汗如雨下”、“竟被抓破”等关键词语的品读来还原人物形象,随机播放手术场景的片段来活现人物形象,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刘伯承忍受的疼痛是何等的剧烈,刘伯承的意志又是何等的刚强。学生读出的也不只是语言文字,而是获得深刻情感体验后,水到渠成地发自内心的情感倾泻。
语文的基础是语言,语言是解决所有“语文”理由的起点和支点,阅读教学理应把文本语言作为根本落脚点。■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沙洲小学)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zgetwxlw/lw42083.html上一论文:浅谈新时期十年美国通俗小说汉译的时代特征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