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苗族传统文化对苗族农村儿童教育影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841 浏览:120639
论文导读:这里人均耕地面积少,而且旱地多,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和薯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茶叶和中药材等。黄板乡下辖28个行政村,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8%。此次调查对象共有152名儿童,年龄在3至12岁。其中127名儿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到沿海或内地的较大城市务工,余下的25名儿童的父母或在家务农,或在县城等较近的地方打短工
摘 要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贵州省松桃苗族农村地区的儿童由祖辈、亲朋或父母中的一方监护,这使得他们从小就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同时把教育的重任更多地推给了学校。而这里的学校教育因沿袭着全国升学教育的办学模式,教育内容、策略等与苗族儿童的生活相脱节,无助于他们获得在本土社会存活中所需的知识,不能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其生长的环境及孕育其中的文化,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对儿童的教育影响,以弥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足。
关键词 苗族 传统文化 古歌 教育
:A
1 松桃苗族地区儿童教育的目前状况调查及理由分析

1.1 家庭教育

选择松桃苗族自治县作为田野调查点,是因为这里苗族人口比重大,苗族文化相对保存良好。松桃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梵净山东麓,地处湘、黔、渝两省一市结合部。全县国土面积3409平方公里,总人口73万,其中以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8.1%。本文以松桃苗族自治县的黄板乡为考察点,对其下辖的当摆、大寨、卡罗和纳冲四个苗族村寨进行调查。
黄板乡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境内北部,东北部与松桃县长兴镇接壤,西部与重庆市秀山县梅江镇交界,南连蓼皋镇。这里人均耕地面积少,而且旱地多,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和薯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茶叶和中药材等。黄板乡下辖28个行政村,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8%。此次调查对象共有152名儿童,年龄在3至12岁。其中127名儿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到沿海或内地的较大城市务工,余下的25名儿童的父母或在家务农,或在县城等较近的地方打短工。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儿童由祖辈或亲朋监护,父母中一方外出务工的儿童则由留下来的另外一方照顾。
这些苗族农村儿童的监护人由于年纪较大、每天忙于农活以及文化程度较低和溺爱等理由,使得他们无法承担起教育的重任。尤其是祖辈或亲朋监护,因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只是负责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至于其他的诸如道德方面的教育,他们只能进行简单的说教。而在外务工的父母由于不在子女身边,对其心灵关爱不仅少,其影响也非常有限,更多的是留在物质层面上。这种种理由致使这些留守儿童缺乏的家庭教育,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这些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例如尊老爱幼、关爱父母等良好的道德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赞扬和鼓励,更得不到强化。而在其成长中出现的一些反社会行为,也因没有受到相应的惩戒和教育而得以更改。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道德行为观念的活动和亲社会行为的出现都是观察和替代强化的结果。因长期缺乏祖辈和父母的家庭教育,这无疑会导致苗族农村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这些道德行为。

1.2 学校教育

对于3至12岁儿童而言,他们很多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祖辈溺爱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产生了严重的缺陷,从而造成在苗族农村儿童教育方面学校教育尤为重要。而在升学教育和“城市取向”的办学模式下,这里的学校教育存在着一种“舍乡取城”的趋向,学校的办学宗旨,教学策略仿照城市教育模式又不能有效结合办学地点的实际情况,导致所传授的知识无助于苗族农村儿童获得其在本土社会中存活所需的知识和资源,与苗族社会功能脱节,在松桃苗族新农村建设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教育无法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弊端迫使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以促使苗族农村儿童健康成长。
乡村儿童教育应该有效链接知识和现实社会。使儿童徜徉在文字知识和乡村社会文化底蕴中。苗族农村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其赖以生长的环境及孕育于其中的乡村文化。乡村是苗族农村儿童成长的地方,他们在这里习作嬉戏。乡村文化渗透了他们的每一个生活细节,是他们生活“智慧”的源泉。在这些乡村文化之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乡村文化逐渐瓦解、衰落,但它对于在乡村成长的少年们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乡村教育离不开乡村生活、乡村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而乡村少年的生活与经验又融入了乡村文化之中。
2 苗族古歌对松桃苗族农村儿童的教育影响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不同品质和富有个性的人,而这离不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环境。每一个人都属于一个特定的民族,他(她)的成长离不开其赖以存活的社会环境和民族文化体系,每个人都很容易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看待事物。松桃苗族村寨中生长的儿童从小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其知识经验、技能等获得离不开其生长的环境及孕育其中的文化价值体系。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苗族文化对苗族儿童个体成长的影响。
因没有文字,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苗族只能借助服饰、歌唱等非文字的方式传承和延续本民族的文化。其中苗族古歌就是苗族传承文化和记录历史的重要载体之一。苗族古歌也叫苗族史诗,是苗族诗歌中的一种。它是苗族古代社会的“编年史”,是苗族先民的“百科全书”,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在苗族群众的生活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日常生活、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以及祭祀等各种活动都要传唱,是苗族群众记录历史、获得祖先遗留下来的各种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同时,由于苗族社会在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一些以古歌等为依托的习俗,它们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反过来又渗透于个人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规定人们的生活实践。

2.1 苗族民族历史的教育

松桃苗族隶属于东部方言区苗族,旧时称为“红苗”,我们可以从古歌文本《苗族古歌·部族变迁》中追溯松桃苗族的迁徙发展史,“古时苗人住在广阔的水乡/古时苗众住在水乡边的地方/打从人间出现了魔鬼/苗众不得安宁/受难的苗人要从水乡迁走/一支苗人住旺几的城池……一支留在溆浦(今湖南的一个县)/去麻阳就住麻阳(今湖南的一个县)/从句吴的水乡迁来/沿水乡边的陆地找地方/来到吉吼(今湘西乾州)的地界/来到吉首(今湘西州府)的地方……一支去往平款/一支去往酉阳(今重庆市酉阳县)……一支来到镇竿(今凤凰县)/一支来到料高(今松桃县城蓼皋镇)……苗人又发满了盆地坝坪/苗众又发满坡满领。”这首古歌告诉我们苗族的迁徙路线和松桃苗族的发展史。通过这首古歌,我们知道,苗族在从北方在迁徙时,其中的一支留在了松桃,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后,演变成今天松桃苗族的分布格局。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zgctwhlw/lw43705.html上一论文:试论大众文化冲击下的校园文化对高校美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