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提高工科“传统文化”素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383 浏览:130939
论文导读:
【摘 要】当今工科大学生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的理由。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于提高工科大学生综合素养作用重大。大学应该从课堂和课外两个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工科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教育。
【关键词】传统文化;工科大学生;素养教育
如何全面的培养我们的大学生,如何全面提高人数众多的工科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我们今天全社会都必须要认真探讨的话题。
一﹑当今工科大学生培养的情况分析
当今社会发展速度如同脱缰野马,越来越快,让人难以适应。社会对于人的要求水准也越来越高难﹑越全面,一个大学生仅仅掌握了专业技能,从某种作用上说并不能算是一个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而必须要德、智、体全方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我们今天高等教育的发展虽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很难说就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文科与工科之间存在的难以逾越的知识结构方面的鸿沟,造成了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多是“专才”而不是“通才”。
工科的大学生基本上是从中学时代起就远离了文科知识。一方面是一部分人本身可能就对文科知识兴趣不大,不是很热衷学习和了解文科知识。另一方面也由于高考的严重压力,即使是对于文科知识感兴趣的学生也不可能对其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了解。到了大学阶段,由于思维已经形成了某种定势,而且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来自于学业和就业的压力),使得大部分工科的学生对于人文知识的价值理解已经很难从思想深处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了,所以目前相当一部分的工科学生一生当中对于人文知识根本就没有多少了解和学习的可能性。
我们从各个角度去分析和论证工科大学生人文知识如果缺乏所带来的后果,都会清晰的看到这个后果是很让人担忧的。正如很多学者分析的那样,缺乏人文知识底蕴的大学生,无论在思维模式﹑思维策略﹑文字和语言的表达﹑价值理念﹑道德修养﹑创新意识等等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缺陷,进而严重的阻碍了工科大学生的发展。

二、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纳入工科大学生培养的体系中

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纳入工科大学生培养的体系中呢?这是我们目前需要考虑的难题之一。
我们当前的工科大学生的培养体系虽不能说很完善,但也已经是运转了多年,从实践的层面来看确实是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合格人才,并且是很成体系了,改动起来并不是很容易(虽然高校经常进行教改,但很难从体系的层面有所撼动)。但是时展的太快,教育如果不积极赶上甚至超前,就只能逐渐被社会淘汰,所以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已有的工科学生培养模式对于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对今天迅猛发展的市场经济对于工科人才的需求就有些力不从心了。现在中国的发展确实是需要全面发展的工科人才,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纳入工科教育体系中是需要立即着手的工作了。
对于工科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系统教育,要从课堂和课外两个方面下手。
首先,就应当加强课堂内的教育。我们目前的大学生无论从学习时间方面还是从学习习惯方面来讲,课堂内的学习都是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应该当仁不让的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门课来操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作为公共课,让工科的大学生普遍接受一次以“中国传统文化”课为载体的人文知识普及教育。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选修课的形式先让对传统文化和人文科学有兴趣的学生得到系统的教育。无论是哪一种性质的课程,都要认真设计教学的模式,一定要设法打消大部分工科学生头脑中对于人文课程养成的习惯性的轻视和厌倦的定势,要摆脱中学为了高考而养成的对于文科学习“背”的恶习,要在生动性上下功夫,整个“中国传统文化”课的教育就是一个目标:让工科学生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喜欢人文科学。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座恢宏﹑华美的殿堂,不需要死乞白赖的拖着后生小子们去掌握,而只要真的把我们的青年人领到中华文化殿堂的大门,那种让人震撼的力量一定会让我们的青年人崇拜和欣赏的。我们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大学生﹑我们工科的大学生认识我们的中华传统。“中国传统文化”课对于工科大学生的教育不应该是知识性的教育,而应该是体会性的教育。让我们的青年人找寻到了某种体会(对于传统文化的体会)就可以了。中华文化其实常常就是一种意境,中华传统的教育也常常表现为一种意境,一种孔夫子抚琴而歌的意境,我们工科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课就应该追求一种意境,而不要单纯的追求分数和所谓的知识教育。有了这样一种认识,然后再来设计课程教学和课程考核,无论是教学还是考核都一定要为了这个目标服务,万万不能再走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否则在工科大学生中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的作用就不大了。
其次,要在我们的大学中创立一种氛围,一种重视人文修养和重视传统文化的氛围和意识。尤其是在一些工科大学或是以工科为主的大学中(由于历史理由,这一类的高校在我国并不占少数),要尤其注意这一点。我们有些大学偏重于工科,学校里到处是实验室,浓重的工科气息随处可见,但严重缺乏了人文的身影。当今许多工科大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自己的专业课外,就几乎不接触其他的人文课程了,大学生的课外生活也几乎和人文知识毫无瓜葛。因此工科的大学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气质。学校各级组织应该以传统文化为介质来活跃校园生活,开展多种形式的蕴含传统文化知识的校园活动,如组织以弘扬传统的艺术为主题的艺术节,组织剪纸学习班,民族艺术队,国学班,传统文化协会等等,把大学生调动起来,不是把人文素养的培养停留在口头,而是要落实在每一项具体的活动中,活动开展起来了,氛围就自然形成,而且无形中就把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学生也就在生活的实践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和人文文化素养。
总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是我们今天中国人的义务和职责,探索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是我们今天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把工科的大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我们高校教师工作目标,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科学培养工科大学生是我们今天高等学校中每一位成员必须深思的课题。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zgctwhlw/lw42048.html上一论文:浅析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