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古代我国科技文化解题思维发散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94 浏览:15298
论文导读:
古代中国的科技辉煌灿烂、世界领先,文学艺术独具一格、异彩纷呈。古老的中国是一座文化的富矿,值得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这个专题讲的就是这座文化的富矿。这个专题的知识点多而琐碎,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多是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在命题上,直接考查基础知识记忆的题目较少,通常是融合文化史、经济史甚至还有政治史的内容,以材料型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而且所用材料多是文言文和图片,试题难度较大。下面结合几道典型试题,学习这部分内容。

一、经典例题

例1 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称之为“信口雌黄”。“信口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
A.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D.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
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剖析 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深度理解和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和成语“信口雌黄”是关键信息。矿物颜料“雌黄”类似于今天的修正液,说明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由此延伸出的成语“信口雌黄”丰富了汉语,所以说纸的应用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材料中没有提到印刷术,也没有提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或科技的传承创新理由。
答案 C
点拨 关于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各版本教材内容差距较大。人民版只有四大发明和简略的古代科学思想,人教版、岳麓版还讲到了数学、中医学和农学等。综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主要是围绕四大发明命题。这部分内容我们学习的重点还是四大发明。
材料型选择题注重对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其次要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
例2 《十袈斋养新录》载:“自明以来又多一教……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与这段记述相符的作品是( )
A.王阳明《传习录》 B.文征明《点阐贴》
C.顾炎武《日知录》 D.吴承恩《西游记》
剖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材料中说自明朝以来三教之外“又多一教”,并“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并且它通俗易懂,流传广泛,“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联系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又多一教”指的是小说这种世俗文化。
答案 D
点拨 有关古代中国科技文化的材料多是文言文,给解题增加了难度,要充分利用教材知识来帮助我们理解和翻译文言文材料。
科技文化不能独立于经济政治而存在,在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时,经常涉及到经济史和政治史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做题时要打开思路,不要囿于文化史的范围。以本题为例,联系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我们理解材料并得出答案。
例3 著名学者、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说,语言使人类别于兽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语言的产生是自然的造化,文字的创造是文明的奇葩。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说:“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字大家庭里,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下面关于汉字与中华文化关系说法错误是( )
A.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B. 汉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C. 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与发达的汉字是分不开的。
D. 以汉字为载体的文化就是中华文化。
剖析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字,文化不能记载和传承,A项正确。汉字不仅有使用价值,还有审美价值,比如书法艺术,唐诗、宋词、对联等这些艺术形式只能寓于汉字当中。汉字文化本身就是多姿多彩的,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项正确。语言无优劣,文字有高低,世界上很多语言没有文字或只有一些简单的文字,而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是一种发达的文字系统,C项正确。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贡献,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四大发明,其实汉字也是。历史上我们的邻国日本、越南、朝鲜等都曾使用汉字,只是近代以来才逐渐停止使用。
答案 D
例4 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
A.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剖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结提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考查同学们对中国古代汉字的发展演变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甲骨文和现代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根据题干图片文字比较可知,甲骨文与现代的文字具有某些相似之处。根据所学知识,甲骨文是可识读的文字,楷书之前是隶书、小篆,楷书工整规范,“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指的是行书或草书。
答案 A
1.著名科技史专家江晓原曾说:“关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理由,在20世纪初年的一些著名中国学者看来,根本就不是理由,他们认为中国古代当然是没有科古代我国科技文化解题思维发散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学的。”现在仍有学者认为古代中国只有技术,没有科学;只有sciences(学科),没有science(科学)。这种观点反映了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什么理由( )
①古代中国科技发展落后 ②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缺乏理论概括和分析 ③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主要通过经验的总结和典籍整理取得 ④古代中国社会注重社会人文理由的探讨,不重视对自然的探求,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2.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下图论文导读:
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
A. 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 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C. 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 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
3.苏轼对下图评价:“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由此可见该作品( )
A.追求布局严整
B.富于色彩美感
C.受印象派影响
D.注重诗情画意
4.“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历史无异。”材料主要说明( )
A.戏曲最初在民间街坊兴起
B.戏曲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戏曲的兴起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视野
D.戏曲剧本主要由历史故事加工而成

5.北魏孝文帝深受汉族文化影响,对汉族诗文很有研究,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是( )

①“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②“硕鼠硕鼠,无食我黍”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6. 古代中国文学主流的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反映了( )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③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④城市经济的繁荣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