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培养当代文化自觉深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543 浏览:20023
论文导读:

一、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大学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和专业人才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极度功利化的副产物。例如: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体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审美情趣水平下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导致大学精神渐渐的流失;社会信息爆炸加速了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对我们的腐蚀,让“社会人”逐步异化为“经济人”。人们不是在劳动中去寻找自我,而是为了获得物品才去劳动,拜金主义让人被自己的劳动产品所奴役,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深重的。
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基于对中国在全球日益崛起的文化深思,在早年就提出了“文化自觉”这一概念。具体为:文化自觉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特色和发展的趋向,既不是“复旧”,也不是“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为的是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中国崛起的不仅仅只有经济史的作用,而且更有着世界文明史的重要作用。世界各国都已逐渐明确,一个真正的大国崛起,必定是一个培养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的深思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文化大国的崛起,只有具备深厚文明潜力才是大国崛起的资格和条件。
当今中国的崛起最根本的应当是文化的崛起。当韩国文化携《来自星星的你》这类韩剧和劲歌热舞亮眼类韩星以强劲势头席卷整个中国的时候,啤酒炸鸡一夜风靡,而学韩语也备受青睐;当美国文化塑造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和“世界和平”角色通过媒体传播泛滥的时候,个人讲奉献、讲付出、传统的集体主义观念也受到了冲击。这类现象在大学生中尤为严重。大学生在面对外国强势文化价值观的冲击难以应变,对自身民族、国家、文化在认识和情感以至于心理上存有陌生感和疏离感,这势必将严重导致民族精神的危机。这种现象归根到底,是我国大学生的文化历史视野狭窄及文化底蕴不够,对待他国文化盲目追捧,然而对待本民族文化却缺少文化自豪感,不能够客观地站在世界文明史的高度来看待世界和中国。就像我国学者余英时的看法:浮慕西化而不深知西方文化的底蕴,憎恶传统而不解中国传统为何物。
大学是人们各项价值观诞生的摇篮,担负着传承文化、审视文化的使命和选择文化、创新文化的角色。文化自觉更多的像是一个警示,若不提高文化自觉,大学将失去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正如十八大提出:党员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精神追求。人类的进步都需要精神支柱,而良好的文化自觉就是最好的精神食粮。文化育人是大学教育的本质,更是社会价值的维系。德国学者施密特就提出过自己的观点:应该在全球泛滥的伪文化压力面前捍卫自己的文化特性,高校应该是这个方面的主要源泉——不要把本民族的伟大文化成就和价值传承丢弃在受忽略的角落。所以,在人生“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在眉睫。

二、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的途径反思

费孝通先生提到文化自觉是维护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更新和发展,且要和世界对话,成为世界文化新秩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地说,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就需要作为大学生引路者和知心人的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文化自觉意识的教育。
目前,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既包含了马克思理论、哲学、心理健康教育、历史、文化等人文科学,同时又有政治、军事理论、形势政策、法律等社会科学,联系了人文和社科、历史和当代、理论和实践,体现了大学教育中“授业”和“传道”、“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虽然课程丰富,但从实际社会情况反映出的却是学生们实际运用能力却还远远不够。我们在实际教育中可以多注重运用和体会,去引导大学生们的文化自觉意识,构建自我文化自觉体系。可以以专题培训和学习交流为载体,通过网络、宣传栏、群、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阵地,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为契机,让大学生在自主开放的形式下强化文化自觉意识。利用宣传片、讨论学习,利用积极的文化展演也是很好的途径,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构建民族的文化自觉。
在中国古籍里教育的本义被称为“育英才”、“树人”、“守义”等,教师的职责为“启蒙”、“人生而蒙,常无师友则愚”、“致知格物”、“专精博学”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注重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就是要让当代的大学生立足于我国的文化传统,放眼世界文明史的高度来审视中国与世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转变为沟通中西、人文和科学、现代和传统的历史新人,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的实施者,勇做中华民族崛起的担当者。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zgctwhlw/lw40071.html上一论文:浅论园本文化环境创设之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