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消费文化下媒介责任缺失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493 浏览:117663
论文导读:
摘 要:市场经济带来了消费经济,随着消费文化的发展,新闻消费主义现象理由较为凸显。媒体报道追求对公众物质消费的刺激和精神消费的创造,失去了新闻本身的独立于客观。本文着眼分析消费文化下大众媒介传播责任的缺失,通过“社会阶层”理论与实际例子相结合,分析论证物欲化社会造成的“伪新闻”现象。
关键词:消化费文;身份认同;“伪新闻”;
1674-3520(2014)-05-0054-01

一、消费文化与社会阶层

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国内消费文化的主要研究者尹世杰认为:消费文化就是消费领域中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是人们消费生活方面各种创造性活动的升华和结晶。国外学者鲍德里亚认为:消费文化就是在消费社会人们消费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这里有双层含义,首先,就经济的文化维度而言,符号化过程与物质产品的使用,体现的不仅是实用价值,而且还扮演着“沟通者”的角色;其次,在文化产品的经济方面,文化产品与商品的供给、需求、资本积累、竞争及垄断等市场原则一起,运作与生活方式领域之中。很多西方学者在论及消费文化的时候认为,人对消费品的需求是可以被严重异化的。人的不断地被刺激、被放大,甚至“人越来越变成消费机器,变成彻底的消费者,他唯一的目标就是拥有更多的东西,使用更多的东西。”1因此,在这个作用上,鲍德里亚认为,使用价值也可以被“拜物化”,正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拜物化的重新整合,构成了商品的拜物化。这样,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反映了社会关系。物的使用价值的社会性源于需求的社会差异性。在社会分化的情况下,不同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会影响人的需求。

二、“集体意识”约束力的消解

市场经济带来了消费经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意识部分摆脱集体意识异军突起,中国迈入大众消费时代,消费方式与结构呈现出巨大变化。在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中,娱乐文化教育服务消费的增长速度较为显著。“1985年,中国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消费比重仅为3.9%,1997年提升到9.2%,2005年提高到14.2%,在各类消费比重中超过居住比重而上升到第二位。”2一方面,大众传媒适应市场化和受众消费的需要,也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和深化改革。传媒在吸收西方先进媒介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同时,也引入了西方流行的消费主义文化。另一方面,传媒在追逐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以市场需求进行产业化运作。媒介传播的重点由生产偶像转向消费偶像,传媒在追求商业价值的过程中,其产业功能得到充分释放。应该看到,传媒市场化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僵化体制,有利于媒介资源管理的整合和媒介自身的壮大发展,对于合理配置媒介信息资源,丰富受众的媒介消费方式,推进新闻的化进程,强化媒体的自主创新能力等,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中国传媒业在市场化和产业化过程中,过度强化了其经济功能而导致社会守望和环境监测功能不断弱化,媒体社会责任缺失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理由。认真检思西方传媒消费主义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文化层面上所造成的社会责任缺位,是当前媒介文化建设面对的一个重大社会理由。

三、传媒消费文化中媒体责任的缺失

当代西方传媒消费文化作为资本主义商品和资本的重要传播手段,其倡导的个人主义、实用主义、消费主义观念,形成了一种强势的全球化消费文化,对中国社会生活的诸方面都将产生全面的影响。而中国传统消费文化受宗亲主义消费观念影响深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消费文化传统与现代交织。在中西消费文化模式冲突域调试过程中,应该对中国传媒消费文化目前状况有清醒的认识和深思。
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空间和事件维度,要比任何西方国家的跨度都大得多。就中国的清醒而言,总的来说,消费文化使重视道德说教的禁欲式文化转变为承认、尊重和满足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它使乌托邦的禁欲式文化转变为享乐主义的文化。禁欲式文化的产生一部分是生产力不发达条件下的无奈选择,一部分也是人为造成的以革命的理想主义替代现实主义的结果。我们不能否认消费文化在这个上的积极性,但基于消费文化的并不能最终给人类带来满足,反而增生不安和焦虑的社会心态,加之其对环境的破坏和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危害,更急于它的全球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我们不得不对它的本性和后果提出更多的反思。
四、结语
理性、文明的传播消费文化与科学发展观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社会的其他发展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全面提高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物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随着消费结构向着发展型和享受型省级,人们日常消费中“自我表达”和“身份认同”的更加强烈。精神消费文化将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传媒消费文化作为精神消费文化最主要、最直接的表现形态,需要在新的社会环境中不断探索、提升,形成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传媒消费文化。
参考文献:
【1】[英]Don Slater:《消费文化与现代性》,林佑圣、叶欣怡译,台北弘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年版,第12——13页
【2】陈学明,吴松,远东编《痛苦中的安乐——马尔库塞、弗洛姆论消费主义》,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17页
【3】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译,三联书店,2000,第44页
【4】范剑平,张少龙.《中国市场消费结构的演进过程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见张少龙主编《中国市场消费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11页
【5】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
【6】杨魁.《消费文化:从现代到后现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78页
【7】李蓉.《大众传媒中的新闻消费主义倾向》,《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8】《周正龙意欲进军娱乐圈》,《重庆晚报》2008年3月28日
【9】肖鹰:《中国学者为何“学而不术”——兼谈于丹现象》,《中华读书报》2007年4月11日第一版
注释:
【1】陈学明,吴松,远东编《痛苦中的安乐——马尔库塞、弗洛论文导读:姆论消费主义》,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17页【2】范剑平,张少龙:《中国市场消费结构的演进过程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见张少龙主编《中国市场消费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11页上一页12
姆论消费主义》,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17页
【2】范剑平,张少龙:《中国市场消费结构的演进过程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见张少龙主编《中国市场消费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