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树立迈向世界文化强国新文化观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835 浏览:83012
论文导读:
内容摘要 增强我国整体文化实力和竞争力,客观上要求我们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提炼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丰富实践成果和各国的有益经验,形成迈向文化强国的新文化观和富有操作性的策略:具有自觉的文化体系设计能力,树立社会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观念,形成创造文化魅力的巨大活力,发挥创新驱动的强大能量,壮大推动文化交流和国际文化贸易的实力。
关键词 世界文化强国 新文化观 重点与策略
作者 花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上海 200235)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增强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研究”(13&ZD038)
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提出要增强我国整体文化实力和竞争力。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又是一个亟待拓展的实践领域,需要我们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和谐发展的战略全局上把握这一重大任务,提出富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策略;根据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的要求,提炼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丰富实践成果和各国的有益经验,形成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文化观。
文化强国具有自觉的文化体系设计能力
从国家综合竞争力的角度看,文化软实力是一种通过影响力获得广泛认同的软性力量。它是一种基于核心价值观念并且通过文化创造、文化生产、文化贸易、文化交流、文化服务而实现的感召力、吸引力、影响力体系。它既源于广大国民的巨大创造活力,又依赖于先进的国家治理体系。
大量事实说明,一个大国所拥有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是不能自然而然地转化成为国家实力,历史传承的物质财富和文化遗产也不可能长久造福子孙,它必须通过富有远见的国家战略、先进的体制政策和强有力的治理能力,才能把这些资源凝聚成为包括文化软实力在内的国家综合实力。
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Herbert Simon)在谈到“人造科学”时指出:1.社会系统是设计出来的,而非自然命定的;2.设计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为我们可以在过程中不断转变将要实现的目标;3.良好的设计往往鼓励看理由的新鲜角度,追求更加有价值的理想和更加睿智的路径。这也就是说,一个大国国力系统的设计者和建设者所拥有的远见卓识和胆略睿智,能够以历史的前瞻性视野,主动设计和实施超越前人的模型图和路线图,推动国家克服各种不利因素而成为世界强国。这为我们分析大国崛起的战略和路径提供了富有启发的视角。
许多有识之士指出,世界上大国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发展模式的竞争,“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大国会在保障自身安全与利益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其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国家间在各方面展开竞争,失败者要被迫接受为胜利者带来成功的模式”[1]。在人类历史上多次出现过跨洲和全球性的霸权国家,包括古罗马帝国、13~17世纪的大蒙古帝国、19世纪的大英帝国、20世纪中叶的苏联,它们拥有广阔的国土和殖民地,掌握了当时主要的资源和商品市场,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武装力量。但是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庞大的帝国依靠对跨洲资源的巨大掠夺和消费,缺乏核心的价值观念和长远的文化自觉,滥用国库的开支,必定使得帝国的制度日趋僵化,国力严重消耗亏空,最终被历史的浪潮冲刷而去。一个缺乏优良的制度设计、人文精神和文化活力的国家,无论多么庞大,都将被内部的腐败和外部的挑战所压垮。面对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全球秩序不断重组的大趋势,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大国之问”,那就是“当时建立起的经济和社会体系以及国家精英所具有的相应政治特质越来越明显地阻碍国家在当代世界赢得主导地位。当前所面对的重要理由是:什么可以让大国在当代世界保证发展和具有竞争力”[2]。
大国兴衰的实践证明:唯有一个大国自身保持不断创新的活力,才能培育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强有力地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在世界范围内显示自己的影响,率先提出和实践全球性的议题。所有这些需要一个富有创造性和远见卓识的大战略,这一个大战略并非一脉相承的陈旧套路,而是体现国家使命和人类福祉、历史规定性和主动创造性相统一的愿景、制度、路径和步骤的总和,是历史视野、科学头脑、实践理性、操作智慧的高度统一,也就是文化软实力的精髓。国家之间的文化软实力之争,从动力的作用上来说,就是国家之间的文化创新制度设计和文化创新能力的竞争。
中国政府庄严地向全球宣布:中国迈向世界强国之路,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与历史上出现过的罗马帝国、大英帝国、蒙古帝国等强国,以工业、科技和军事的优势,建立跨区域乃至全球霸权,获得超级资源和财富的道路都不相同,也与源于基督教、希腊-罗马文明的西方国家的文化主流理念不同。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世界作用”;突出了自主的改革与创新,又强调了各国的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既传承了5000年中华文明所积淀的深刻智慧,又吸取了近代以来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它的伟大战略作用在于中国以及其他非西方大国的整体和平崛起,可以不同于传统西方大国的和平崛起模式,超越传统的不同社会制度和价值观的差异。因此,中国的大国崛起之路,就需要有更坚定的文化自觉性、制度设计的引领性、引人入胜的感染力,才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广泛的认同,而为全人类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文化强国要树立社会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观念
文化强国的软实力,只有体现在强大的思想力量和价值观念上,才能把亿万国民凝聚成为一个坚强的社会共同体。它的核心价值观念,是指引国民沿着“什么是有价值的”和“怎样实现这种价值”的道路,去追求理想的航标,也是凝聚民心、民智和民力,引领国家强盛的核心要素。这种强大的思想力量之产生,不但要依赖国家的战略、制度和动员,也需要企业、组织、社会团体及个人,贡献多种资源,共同创造、友好互动和相互分享。由于文化建设在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是以人文内涵为核心的,是全体企业、机构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结果。离开了广大国民普遍认同的软实力,必将是外强中干而充满危机的。中国急需的不是扩大文化产品的产能,而是提炼和创造文化内论文导读:台上扮演一个引领潮流的明星城市角色。2012年2月,美国物理学家马克·P.米尔斯(MARKP.MILLS)、工程与应用专家朱勒M.奥迪诺(JULIOM.OTTINO)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科技变革将引领新的经济繁荣》的文章,指出1912年前后出现的新技术——电气化、电话、汽车、不锈钢和无线电深刻地转变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而在100年后的2
容的精华。中国作为人类四大古典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国家,拥有5000年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资源。从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诸子百家开始,直到秦皇汉武、魏晋风骨、唐宋文采、康乾盛世,所以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断言:“在成为民族国家之前,中国首先是一个文明实体”[7],“中国人之所以与众不同,有强烈的自豪感,其根源并不在于近代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经历,而在于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所拥有的悠久历史”[8]。但是这些巨大的资源还没有在当代中国人的提炼下转化成为大量文化精品和文化新品。比如,中国缺少以10种以上语言在全球发行1亿册以上的单部文学作品,缺少在全球票房超过3亿美元的电影和动画电影,缺少连续演出超过10年以上的优秀演出剧目,缺少在全球具有偶像作用的音乐、电影和演艺明星。在全球具有标志性的20多个文化奖项和文化评选,如诺贝尔奖、普利策奖、艾美奖、奥斯卡奖、金球奖、普利兹克建筑奖等方面,中国所占的比重与经济大国的地位不符合,有许多是空白。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在2012 年末发布的《全球文化产业50大企业评选》中,美国沃尔特·迪斯尼以年营业收入380亿美元(2011年)名列第一,新闻集团以及时代华纳分列第二和第三位,日、法、德、英等国知名企业皆有上榜。中国入选的2家企业为万达(37名)、腾讯(46名)。
中国初步形成了文化生产体系,但是该体系中缺乏科技含量高、创意含量高、商业模式新颖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核心品牌,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量核心内容。而这恰恰是阐发“中国梦”的文化内涵,表达具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全民族的文化共同体,吸引和团结国际盟友的核心文化力量。有鉴于此,中国迈向文化强国之路的重点之一,就是突出文化内容的创造,加强文化精品的生产,提升文化生产的品位,以质量取胜,以品位占优,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为骨干,实现从“文化产能大国”向“文化创造强国”的转变,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未来成为一个对全球产生巨大影响的先进国家。近年来,中国各地的文化企业正在采取多样措施,包括加大原创内容和品牌开发,在不断变化的技术与商业格局中寻觅新的机会,启动相应的项目并重新配置资源,增强企业的总体创新能力。2013年末《光明日报》评选的第五届中国文化企业30强,这些企业总的主营收入首次超过2000亿元大关,达到2047亿元,涌现出万达、腾讯、华强、盛大、宋城等一批拥有强大科技研发能力和自主品牌的优秀文化企业和集团,显示了中国文化生产力主体迅速壮大的良好势头。
文化强国要发挥创新驱动的强大能量
文化强国的软实力建设要顺应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顺应全球范围内产业转型的深刻变化,发挥创新驱动的强大能量。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比之前数千年创造的财富总和还要多,而进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以来,人类创造和分享财富的能力又是工业化时代难以比拟的。一个更加富有活力的全球创新环境正在形成,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也成为文化强国巨大能量的主要来源。
文化成果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创新,是突破前人的水平而贡献新理念、内容、产品、形式的能力。国家文化整体实力中的创新力,包含了创意、创新、创造。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深浅不一地连接到了一个巨大的网络中。只有文化创新力,才是全球公认和喜爱的文化硬通货。所有具有全球权威的影视、音乐、动漫、新闻、游戏、视觉艺术、工业、时尚、建筑和包装设计等奖项,都是以创新作为首要标准的。诚如英国学者查尔斯·兰德利所说:“在崭新的城市构架下,创意是主要的通货之一。”他用一个五重奏公式来评价创新文化作为世界硬通货的特点:“好奇心(curiosity)、想象力(imagination)、创意(creativity)、创新(innovation)与发明(invention)这五个关键词,构成了无懈可击的五重奏。”[9]
在文化软实力视野中的创新,首先是文化创造与科技进步的有效融合。在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从电气、电影到无线电技术,都深刻地转变了人类文化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今天,城市文化的潮流又一次沐浴在科技太阳升起的灿烂霞光中,哪一座城市能够及时抓住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机遇,她就有可能在全球舞台上扮演一个引领潮流的明星城市角色。
2012年2月,美国物理学家马克·P.米尔斯(MARK P.MILLS)、工程与应用专家朱勒M.奥迪诺(JULIO M.OTTINO)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科技变革将引领新的经济繁荣》的文章,指出1912年前后出现的新技术——电气化、电话、汽车、不锈钢和无线电深刻地转变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而在100年后的2012年,大数据、智能制造、移动网络革命与信息和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视听技术、新材料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加深刻的变革,给文化领域的感知方式、创造方式、传输方式、消费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涌现出3D电影、电脑仿真、数字游戏、人机互动、网络音乐、数字出版等一系列新型文化艺术生产方式和表现样式,也促成文化产业链、文化资源供应链和文化服务品牌链的重组。
例如,从1980年世界上第一部绘图电脑在美国诞生,3D数字技术就给电影产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启发艺术,艺术引领科技”,这是一个你拉动我,我启迪你的互动型马拉松比赛。1986年三位想把艺术和科技结合的“造梦人”——企业家史蒂夫·乔布斯、艺术天才约翰·拉赛特、科学家爱德·卡特穆尔合作,成立了历史上第一家3D动画公司——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他们创造出传统电影难以企及的震撼性视听效果,成为全球电影特效的新标准配置,并且以电脑动画软件技术团队的身份首次获得2000年奥斯卡大奖。他们出品的世界上第一部电脑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在全球票房超过3.5亿美元,使得全球电影界同行相信,电脑动画与合成技术将是未来电影技术的颠覆性洪流。基于电脑特技的3D动画电影以一种全新的创作能力和审美形态从传统的2D论文导读:.PatWood.TheImpactofInternationalCulturalTradeofChinaonLondonconsumersandReturnonInvestment.北大文化产业评论.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文化贸易统计2012.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2.实习编辑阮凯上一页123
电影中崛起,而成为风靡全世界的强大艺术潮流。这样一个稳步增长、潜力巨大、能够对各国产生政治、经济、文化多重效应的全球文化贸易市场,必定是全球大国竞相争夺的广阔“蓝海”市场,也必定是中国发挥文化软实力,把国内文化产业的规模转化成为对外文化贸易的优势,显示“中国梦”与“世界潮”相通,体现有中国特色现代化理论、制度、道路之影响力的重要领域。有鉴于此,有英国学者敏锐地提出:中国是近年来在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成为全球文化贸易大国指日可待。那么,中国在推动文化贸易方面如何建立文化贸易利益相关者的理想互动团队,包括中国客户、英国和目标消费者,从而形成共享利益链呢?[11]这是又一个针对中国的“文化贸易之问”。
根据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文化强国的部署,我国建设对外文化贸易强国应该形成如下的战略目标:分两个阶段稳步推进,到建党100年基本建成体现对外文化贸易强国的框架,到建国100年全面形成对外文化贸易强国的实力,使得中国文化贸易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前三强,保持并且不断提高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总体顺差。要实现上述的战略目标,必定要推进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体系建设。
第一,我们应鲜明地提出建设互惠开放型文化贸易体系的“中国主张”,推动其成为广泛的“世界共识”,强调文化贸易是全球开放型贸易体系的组成部分和人民共享的福祉。各国要在文化贸易的竞争中合作,在互惠赢,在追求本国文化贸易时兼顾别国利益,在寻求自身文化发展时惠及别国发展,建立发展创新、互惠联动、开放共享的国际文化贸易新格局。
第二,我们要壮大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市场主体,在全球文化贸易的主要领域,包括数字内容、电影音像、创意设计、新媒体、音乐视听、艺术品等,拥有200家以上的跨国公司和骨干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文化企业中,在全球最大的20家视听企业等方面,在全球依托数字科技所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文化新业态、新兴产业中要拥有一大批外向型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
第三,我们要形成对外文化贸易的空间布局,结合对内和对外两个大局,依托中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文化多样的国情,依托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和全国10个大城市圈,建立东中西部各有侧重,沿海与内陆相互呼应,城市与乡镇各有优势的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功能区和产业集群。
第四,我们要确立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目标市场,2012年中国与美、日、德、中国香港和英国等五大贸易伙伴的文化进出口额之和占中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的53.5%,这反映出中国对金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等文化贸易市场开发不够[12]。要结合中国的国际战略,形成面向亚太和欧洲地区,面向亚太、欧洲、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等主要战略方向的目标市场国家和地区,建立辐射周边和全球主要国家的对外文化贸易辐射圈,在与中国战略利益攸关的地区形成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优势。
第五,我们还要优化对外文化贸易的空间布局,在三大城市群和10大城市圈,建立50个以上推动对外文化贸易的产业服务平台,建立一批国家级和省市级的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产业园区和文化艺术保税仓库,并且与国家的对外自由贸易园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基地、对外贸易基地等相互呼应,形成一个专业提供文化贸易的法律、外贸、财税、投融资、专业鉴定等方面的服务机构体系。
第六,我们亟须不断创新对外文化贸易的制度和机制,通过渐进改革和探索创新的方式,逐步在鼓励出口、通关便利、财税扶持、保税租赁、出口退税、人员进出、外汇结算、建立海外基地等方面形成有效的制度和机制,释放改革创新带来的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制度红利”,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中国对外文化贸易领域,使得中国成为全球范围内鼓励对外文化贸易最为有效、最为便利的国家之一。
第七,我们也要提高文化双向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把对内和对外两个大局结合起来,在逐步放宽对外资进入国内文化产业领域限制的同时,鼓励中国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充分利用国际文化资源,创新文化外贸产品和服务。既善于推动“中国内容,世界表达”,又善于体现“世界潮流,中国表达”,提高中国文化产品在国际上的亲和力和传播力,让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长惠及各国人民。
参考文献:
[1][2]尼古拉·兹洛宾.世界寻求有吸引力的新模式.参考消息,201

1.7.25.

[3]恩格斯.美国旅行印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龙永图:15年后,世界会发现中国是受人尊重的国家.中国艺术报,201

1.12.16.

[5]向勇.超越硬创新:从软创新到巧创新. http:///academic/View/2012/12/19/201

3.html.

[6]约瑟夫·奈.金融危机后的中美实力——约瑟夫·奈在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讲演.文汇报,2010.12.25.
[7][8]马丁·雅克,张莉、刘曲译.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16

5、208-209.

[9]Charles Landry. The Creative City. London & New York,2008.
[10]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 .
[11]Pat Wood.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Trade of China on London consumers and Return on Investment.北大文化产业评论.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2.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文化贸易统计201

2.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

实习编辑 阮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