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对于方言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撞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299 浏览:71318
论文导读:依旧是平时最主要的交际工具,而对外汉语教学也势必会处在这种影响的包围之中。该文试图讨论方言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造成的冲击以及解决途径。【关键词】方言方言文化方言语境对外汉语教学中国既是人口大国,也是语言大国。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人群中形成了丰富多样、差异极大的方言文化。方言,也称作土语或
【摘 要】
方言文化既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又是汉语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分支,有着重要的社会交际作用。人们的社会日常交际仍以方言或地方式普通话为主,在不少地区,包括一些官话地区,普通话仍然很不普及,方言依旧是平时最主要的交际工具,而对外汉语教学也势必会处在这种影响的包围之中。该文试图讨论方言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造成的冲击以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
方言 方言文化 方言语境 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既是人口大国,也是语言大国。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人群中形成了丰富多样、差异极大的方言文化。
方言,也称作土语或地方话,既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又统一在汉语的大家庭之中。著名汉语语言学家韩作黎先生上世纪80年代主持编纂的《新华词典》对“方言”一词准确地诠释了它的语言学作用:“一种语言在不同地方经过历史演变而形成的分支,通行于一定的地区内”。可见,任何一种方言,尽管与其他的方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都是汉语言的分支,是汉语言的变体。这种变体既有地域的语言特色,更有社会的交流作用和人文作用。
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变迁而承载着丰富的文学、文化等方面的内涵,不同的生活习俗、生产习俗、礼仪习俗、称谓习俗、审美习惯、思维方式、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背景等文化现象也必定会在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各个方面留下深深的文化烙印。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必定会碰到如何很好地理解方言语境,使学习者透过方言的蕴籍来了解丰富的中国文化,进而正确自如地使用汉语的理由。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必须重视方言语境的影响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政府把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作为法律,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推广普通话作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有这条大法为准绳,我国各级学校的汉语教学和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对外汉语教学都是以普通话为标准语言的。但是,几十年过去了,人们的社会日常交际仍以方言或地方式普通话为主,在不少地区,包括一些官话地区,普通话很不普及,方言依旧是平时最主要的交际工具,而对外汉语教学也势必会处在这种影响的包围之中。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只要一踏上中国的土地,不管身居何处,都会发现自己面对的一个窘境,那就是在课堂上学到的汉语和在生活实际中听到用到的汉语有很大的不一样,那就是普通话和方言语境的不一样。
以西安为例,留学生们在教科书上学到的“孩子”一词,在社会生活中哪怕是在校园里,人们都很少使用,不管男孩女孩,统统称作“娃”。有时为了说明孩子小,还要加一个修饰语,称作“蕞娃”。作为修饰词的“蕞”字,教科书中解释为:(1)完整的东西破成零片零块(2)零星,不完整(3)絮烦、唠叨,从中根本读不到“小”的意思。如果让不懂西安方言的留学生去理解这个词,他就会一头雾水:怎么会有一个“不完整”而且“被打破成零片零快”的孩子呢!
西安人把“吃饭”说成“咥die(阳平)饭”。“咥”即是古汉语,查辞海而知,咥:咬。《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要表扬一个人做事有条有理,特别是表扬一个女人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齐,人们会说他(她)很“倭wo(阳平)也ye(轻声)”。宋代人编有《文韵》中解释道:“倭,顺貌”,即是“平顺的样子”,只是关中人在方言里因所指对象不一样,而出现了多义现象。实际上仍是《文韵》所说“顺貌”的引申或扩大。催促别人做事情快一点,西安人会说“克里马擦”;称赞一位姑娘漂亮,人们会说她长得“心疼”;女娃娃留的小辫被叫做“帽盖”,男孩子淘气被说成“匪咋了”;西安本地人用“嘹得太太”来形容“美好”,用“失塌咧”来说明事情没有办好或东西被损坏……
就是和普通话有着相同语义的同一个词语,在西安方言里,也会因其读音差别很大而成为留学生的交际障碍。比如西安南郊长安区的人们把“喝水”读成“喝fei(去声)”,把“读书”读成“dou(阳平)fu(上声前半截)”;而旅游胜地法门寺的当地百姓则会将“喝水”说成“huo(上声前半截)shei(去声)”,将“读书”说成“dou(阳平)shi(上声前半截)”……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例子虽然不多,但足以说明外国留学生会经常碰到的社会交际中的语言障碍。这些障碍显示出了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了课本教学与社会交际之间不小的距离。认知这种情况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本领。
教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当然要使用尽可能标准的普通话,不应该也不可能首先去传授一个地方的方言。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让学生接触一些当地的方言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背景,“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可以提高学生对整体汉语的认识,善待汉语丰富的资源,真正把汉语看成一种巨大的财富;更重要的是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在广大的汉语交际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张振兴,1999,4)
担任对外汉语课程的教师,既要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更要把努力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当做教学工作的重心。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普通话、方言和英语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对比,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当地文化。比如在教“孩子”一词时,同时将“孩子”“娃”“kid”形成对比教给学生,用英语单词“little”来解释“碎娃”中的“碎”,然后再联系教授教材中的“小孩”讲解。在讲到“漂亮”一词时,用英语着重强调西安方言中的“心疼” “not heart-ache, but cute”。这样做,能够帮助他们很快掌握日常生活中必须的社交能力,使他们在会说普通话的前提下,又能听懂方言,能较顺利地与当地人交流。当然,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祖籍何处,教师都必须对从业地的方言有熟练掌控的能力,不如此,就不能把课堂教学与交际实践完美结合。

二、重视文化心理素养的修行

“修行”,本意是指宗教徒为达到精神升华,“根据教义而实行的苦身修养”(《新华字典》1980)。这里用到“修行”二字,是想说文化心理素养对教师的职业修养,既很重要,又颇有难度。首先,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备各种文化的兼容性,他既要熟悉目的语——汉语——的文化背景,又要了解不同国家学生的母语文化,还要掌握从业地的方言文化。
有论文导读:不意烤熟后特别好吃,就有了世代相传的“锅盔”一词。其实,很多方言词汇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蕴藉,教师对这些资料只有多搜集,多整理,多积累,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挥洒自如。其次,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备各种文化的包容性,对任何民族的、地域的文化特别是方言文化,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见。我们常常听见有同仁以
一则趣闻,说的是当年满清政府的外务大臣李鸿章1896年8月出使欧美时,在美国华盛顿曾设晚宴,向主人的殷勤之情致谢。答谢致辞中,李大人依照中国人的习俗,谦恭备至,说饭菜不香,做的也不好,请各位客人不要嫌弃,吃好喝好。不料这段话第二天见报后竟引起轩然大波,饭店经理亲自登门质问李鸿章哪一道菜用料不好,哪一道菜做工不精,弄得李大人张口结舌,最后不得不向饭店正式赔礼道歉,方才平息事端。这则趣闻被很多教材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典型案例录用,说明中美的文化差异。
西安有一种地方特色小吃,状若大饼,方言叫做“锅盔”。传说早年间塞外将士出征御敌,行军打仗,条件艰苦,做饭少有锅灶,有士兵就将头盔倒置火上,把和好的面团压平放在里面烘烤。不意烤熟后特别好吃,就有了世代相传的“锅盔”一词。其实,很多方言词汇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蕴藉,教师对这些资料只有多搜集,多整理,多积累,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挥洒自如。
其次,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备各种文化的包容性,对任何民族的、地域的文化特别是方言文化,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见。
我们常常听见有同仁以鄙夷的口吻轻视操方言者,嫌他们说话太土。诚然,泱泱大国,必须有统一的语言文字,大家在交际中必须尽量地使用普通话,以求方便准确,但是方言语境所体现的文化特色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得到体现。现行的对外汉语教材基本以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等在京高校为主力,但“‘北语’的教材走的是精英道路,就是外国人来了,在教他的时侯,必须要板正,不能在语法上有错误,说出来的话必须优美,必须让人感觉从说话人的身上就能看出中国的语言真美。但是这个美是个相对的概念” (谭震,2006,2)这种精英路线在北京之外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觉缺乏语境感,因而实际上是很难走得通的。
中国学生一生花费在学习英语上的精力、财力不可谓不多。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下来,学过的各式各样的英语教材,毫不夸张地说,能用麻袋装。可是,他们一但走出国门,便会发现在国内学到的基本都是教科书的语言,很正规,很标准,但实用交际性能却很差。其中不乏很多英语学习的佼佼者。同理,对外汉语教学给学生教什么,怎样教,是在应当引起每位教师的重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管理者可根据当地语言和文化实际,开设方言及方言文化课程作为辅修,配合以当地旅游资源的利用,开展情景教学。若能组织人力,编写一些阅读资料作为配套教材,相信更会有积极的作用。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应以教会学生汉语普通话作为第一目的语,同时将地域方言作为第二目的语,让学生掌握。这样,才能让以汉语为目的语的外国留学生真正了解汉语的博大精深,才能使“汉语热”真正地热起来。
【参考文献】
【1】韩作黎. 新华词典,1980
【2】张振兴.方言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4)
【3】谭震.“地热”中的对外汉语教学必将喷涌——访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许琳【J】.对外大传播,2006(2)
【4】刘晓丽,余波.方言语境下的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 (4)
【5】张振兴.方言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 (4)
【作者简介】张莉(1980),女,香港理工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现任西安翻译学院人文艺术院对外汉语教师,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