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思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885 浏览:71600
论文导读:系统、更有效地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然而,对于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其计算机文化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同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时代对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文章对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目前状况进行分析,进而对该课程的教学思路进行改革,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关键词:高职院校;
摘 要: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职院校各专业都相继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以更系统、更有效地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然而,对于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其计算机文化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同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时代对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文章对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目前状况进行分析,进而对该课程的教学思路进行改革,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的应用已经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而各大高职院校也相继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以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基本能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常用的微机操作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1]。

1.教学存在的理由

由于我国各地区的教育水平不同,各高职院校学生在入校时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其中有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已经接受了计算机的基础教育,或参加过有关计算机的培训班,因此,这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然而,有些学生在入校之前没有进行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学习,基础操作能力差。面对这种差异,高职院校若使用相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对其进行教授,必定会导致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上课听不懂,从而影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整体教学。
同时,目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总是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对一些必要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缺乏必要的实用性,从而无法激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最终影响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再加上教学手段陈旧,即使普遍运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是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往往只是将所教授的内容做成教学课件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对相关的概念进行熟记,在这里,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无法有效地培养其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计算机的学习比较重视操作能力的学习,然而目前部分高职院校虽加强了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和实验设备的投资,但是,学生真正进行计算机知识操作的机会还是很少,大多是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促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

2.教学思路的改革

第一,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的时候,就要对其进行合理的选择,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目前状况。如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必须将学生现有的计算机文化水平和不同生源之间计算机水平的差距考虑进去,尽量避开选择那些过于深奥的知识,从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而且教师必须选择那些与实际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知识,来实现该课程的有效学习。
第二,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任务驱动”是指学生在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时,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并带着理由,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在这种教学模式的驱动下,能够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理由的能力,让学生在巩固枯燥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同时,激发其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其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师在利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实际教学时,就可以充分收集实际应用中各企事业单位的需求,然后通过任务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主探索其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和制作的技巧,真正实现教学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2]。
第三,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置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在课堂上,利用“任务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实践技能,而在每章学习结束后,又可安排综合实训任务,让学生在利用本章知识的基础上自主选题,制作出相关作品,提高其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在课程全部结束后,教师又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让学生利用所学技能去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理由,充分地培养学生计算机基础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我国的高职院校普遍注重的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在实际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要不断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对该课程的教学思路进行改革,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提高其综合素质,最终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张 伟.关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深思[J].科教文汇,2011(4):97—99.
[2]张红琴,白林如.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2,8(24):132—133.
(作者单位: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zgctwhlw/lw25207.html上一论文:试议第29届奥运会伦敦申奥宣传片的文化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