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走进音乐文化 提升审美价值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539 浏览:156358
论文导读:性情,提高了审美趣味,使他们不仅有美的心灵,更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尽情地领略美、创造美!二、体验音乐,提升欣赏力《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要以审美为核心,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指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好习惯,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走进音乐文
摘 要:让学生了解音乐美、理解音乐美、体验音乐美、表现音乐美。以多种形式体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将美育融入音乐教育的过程。
关键词:情感;体验;欣赏;想象;表现力
1002-7661(2014)02-052-01
“没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就没有相应的审美层次”,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了解音乐美、理解音乐美、体验音乐美、表现音乐美。以多种形式体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将美育融入音乐教育的过程。

一、理解作品,升华情感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歌唱教学要“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只有当演唱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演绎。在音乐学唱中要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价值观得到升华,从而达到以陶冶心灵的目的。所以说,音乐的教育本身是审美的教育,通过审美来获取音乐中的情感。所以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拥有丰富的音乐情感。
《爱的人间》这首歌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专门为盲童写的一首感人的歌曲,不仅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观看残奥会视频,介绍青年盲人歌手杨光,8个月就因病而双目失明,他以乐观的方式寻找色彩,在音符中描绘着美好的生活。在星光大道的舞台上,杨光用音乐唱出人的心灵、情感的美好、生活的恩赐。还播放了《千手观音》录像,借助音响资料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精神世界,感受残疾人以顽强的毅力超越残障、超越自我的人格魅力。充分让学生感受文化底蕴与内涵,让学生产生心灵与情感上的共鸣。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两者相辅相成。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让歌曲在感动自己的同时也感动学生。这样,我们就发挥了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了学生的性情,提高了审美趣味,使他们不仅有美的心灵,更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尽情地领略美、创造美!

二、体验音乐,提升欣赏力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要以审美为核心,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指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好习惯,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走进音乐文化 提升审美价值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的感受,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能力,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欣赏课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借助音乐欣赏培养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通过学习和培养是可以提高一个人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审美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音乐的感知、情感的体验、想象以及理解。音乐的感知为音乐审美最初的阶段,是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的重要阶段。所以,要了解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对音乐的体会和感受,就必须使学生了解音乐里的情感。音乐的审美是无法脱离想象的,但必须要以音乐的情感作为基础,才能更好地去理解音乐。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这四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的,促使学生在音乐上的欣赏能力不断地提高。
如在欣赏《森林水车》一节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内容,上课伊始,我播放了欧洲古老的水车图片,并配以相应的文字介绍,使学生在头脑中对水车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表演不同的角色,一个组围成一个圆圈转起来表现水车的转动,很有力量和气势;一组同学表现水,通过手的上下摆动表现水的波浪。在音乐的表演中,表演者通过不同的表演方式将自己的情感升华和表现。随着欣赏者对音乐的理解逐渐将感情投入到音乐中。

三、发挥想象,提高音乐表现力

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包括歌唱能力、演奏能力以及综合表演能力等。俄国大文豪契可夫说:“歌声是太阳,没有歌声的生活就像没有太阳的生活一样苍白、淡化。”学习唱歌是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学习者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但仅仅唱会歌曲是不够的,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使学生会唱歌、唱好歌,这样才能体验到歌曲的旋律美、意境美。合唱是训练学生音准的途径,很多教师认为一定要把单声部唱准再进行合唱,其实这样很难让学生真正唱准,合唱进入得越早效果越好。越早进行合唱训练,学生的能力提高得越快,学生能够参与唱出和声效果的美好享受是无可替代的。审美、艺术的表现功能,有助于克服机械、消极、被动的模仿论、反映论,突出审美创造美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表现与再现的统一,是中外美学、艺术的优良传统。
歌词教学是“音乐想象”的基础。歌词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语言,是构成音乐形象的“物质”基础。音乐课本里所选歌曲的歌词鲜明生动,是内容美、声韵美、节奏美和意境美的统一。有表情地朗诵歌词,细致地分析、体会歌词,可以使学生在文字的引导下,进入想象的空间。在此基础之上再来学唱歌曲,学生就会把文字描写的形象与音乐描写的形象结合起来理解,展开“音乐想象”。从而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音乐审美能力,要让每一个孩子体验到音乐之美。将美育融入音乐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淡化技能、鼓励参与、培养兴趣,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愉悦和美的享受。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在学生亲身参与的艺术审美活动中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净化心灵,塑造完善人格,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 次.音乐美学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2] 闫 妍.浅议钢琴教学中音乐表演能力的培养,宿州师专学报,2002,6.
[3] 张 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4,11.
[4] 艾 伦·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zgctwhlw/lw19630.html上一论文:简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基于文化视角实施识字教学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