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触摸理文化古脉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876 浏览:116490
论文导读:见时,就怀着这样的心情。风花雪月——提到大理,大多数人都知晓“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巧了,到大理的第一晚,一夜无眠,陪伴我的就是窗外一阵阵呼啸而起的风声。晨起,独步街头,风过拂面,不寒不冷,无沙无尘。抬眼望去,但见苍山在西,逶迤青翠;洱海在东,碧绿如玉。路边,篱前,院墙头,屋檐下,是一簇簇恣意开
当一个地方成为传奇,你该如何与它相见?
犹如一部好电影,被先睹者剧透太多。等到你去看时,便忍不住要一一印证。
我和大理相见时,就怀着这样的心情。
风花雪月——提到大理,大多数人都知晓“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巧了,到大理的第一晚,一夜无眠,陪伴我的就是窗外一阵阵呼啸而起的风声。
晨起,独步街头,风过拂面,不寒不冷,无沙无尘。抬眼望去,但见苍山在西,逶迤青翠;洱海在东,碧绿如玉。路边,篱前,院墙头,屋檐下,是一簇簇恣意开放的三角梅,明艳艳的,让来自北方的人觉得太过奢侈。至于那雪,那月,无缘得见,竟也不觉得遗憾了。
匆匆一瞥三塔寺、蝴蝶泉,就要离开大理城。原以为印证完毕,这就是传说中的大理。晨光中,我们出发,开始之后几天的采风行程,马不停蹄,奔宾川,过祥云,到巍山,过洱源,去剑川,最后止于鹤庆。当然,它们都是大理州辖下的领地。
一路上,所见所闻,总有惊喜。却原来,在传说中的大理之外,还有着这样一个大理。我们是在山水中行走,又更像在历史中穿行。古刹,古镇,古乐,古石窟,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古意盎然的大理。
古刹
鸡足山在宾川境内,一山滴翠,寺院林立。据传,鸡足山是如来佛祖生前到过的两座圣山之一,也是全国最高的汉传佛山。从开山建寺以来的千余年来,高僧辈出,也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前来朝圣。
那天去鸡足山天柱峰绝顶金顶寺,从缆车下来,沿石板路拾级而上。有雾,时重时薄,如轻纱,如浓云。金顶寺也就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裹在雾中,一级一级地踏在石阶上,忍不住就这样想,这条路,吴道子走过,米芾走过,李贽走过,徐霞客走过,董其昌走过,徐悲鸿走过……一代一代的人,在这里感受佛性,催生灵性,有所思,有所悟。他们的大慈大悲,他们的大智大慧,至今仍如眼前的岚烟一般,氤氲滋养着这座圣山,抚慰启迪着后来人。
走一山,又一山,在山的深处,在山的高处,总有古寺名刹安然等着芸芸众生去朝拜。祥云境内水目山上的水目寺、北岗塔林,巍山境内的道教名山魏宝山中的南诏土主庙……佛光梵音,香火缭绕,一路洗礼,让人内心澄明、虔敬。
古乐
这还是一片古乐飘荡之地。最有名的就是巍山的南诏古乐和剑川的白族古乐。
有意思的是,南诏进人中原历史的大事居然就和南诏古乐有关。史载,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南诏260人的大型乐团进入当时的唐朝都城长安,为唐德宗李适表演大型“南诏奉圣乐”乐舞,历载史册,被列为唐代十四部乐典之一。
现今,在南诏古国发祥地的巍山,南诏古乐历经沧海桑田,奇迹般的保存下来。
南诏古乐,又称洞经古乐,融中原文化、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于一炉,集吹、打、弹、拉、唱、诵为一体。目前,巍山已经收集整理了一百余首古曲。
那夜,在巍山古城,明代古楼拱辰楼,听南诏古乐。
在舞台前的矮木桌前坐下,但见台上的演出者多为白发老者。少顷,一声鼓响之后,演出开始。《风人松》《开坛偈》《柳青娘》《三称》《牛歌》……一首首古曲连贯而出,清丽淡远处,如寺庙屋檐下摇动的风铃声;浓烈奔放时,又如飞流直下的瀑布轰鸣。此时此刻,你人在台下,心却已走远。你仿佛正身处往昔历史中,看南诏国如何兴起繁盛,如何灰飞烟灭;又好像徜徉于自然中,高山、流水、梅花、兰草等,在眼前一一飘过。
你会感叹,这些演奏者,用他们手中的扬琴、古筝、木鱼、古瑟、编钟、罄、二胡、丝弦、琵琶、大鼓等,就那么一拨一拉、一敲一弹,就将你带离尘世喧嚣,进入缥缈深幽的历史、自然之中。
听罢,走出古楼,便见天上一弯新月高悬。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月亮还是那个月亮,那些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缔造王朝的人儿今安在?历史上,几乎每一个帝王都会为自己大建陵墓,但与唐王朝同时期存在的南诏国13位诏王,至今人们没有找到他们的一座王陵。这个王朝的身影就这样消逝得无影无踪。
好在,还有南诏古乐,通过它我们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余温和回响。在这个作用上,称南诏古乐为研究民族古乐的活化石,是封存于南诏故土深处的宇宙来音,并不为过。
古石窟
“归来不负西游眼,曾识人间未见花。”
看完石钟山石窟,我想起了宋代俞国宝的这两句诗。“曾识人间未见花”有点夸张,但却表达了我见到罕见之物的心情。当然,让我惊喜的不是石钟山随处可见、星星点点的野花奇卉,不是丹霞地貌造成的石头开花奇景,而是石钟寺区那出神入化的石窟艺术,尤其是第八号石窟——“阿姎白”雕塑。
石钟山石窟隐于剑川境内的石宝山深处,创于晚唐,历经300余年陆续开凿而成,被誉为“南方的敦煌”。在16窟、139尊像中,既有释迦牟尼、八大明王等佛教造像,又有带有人间烟火气的樵夫、童子等塑像。而石钟寺窟区八窟之中的“阿姨白”雕塑则是其中的异触摸理的文化古脉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类。
“阿姨白”,在白族语中意指女性。一个女性的雕塑,何以能登堂入室,堂而皇之地与佛祖、王者之像同列一处?
有人说是少数民族地区性崇拜的产物。
有人说是女性祈求子嗣、保佑顺产的产物,是早期居民生殖崇拜的遗物。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就持有这一观念。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非主流说法。
那天,在石钟寺窟区,顺着山径,一个个石窟细细地看过来,南诏第六代国王异牟寻议政图、南诏第五代国王阁罗凤出巡图、地藏王菩萨像……或庄严肃穆,或高贵典雅,或慈祥稳重。而“阿姎白”雕塑则在这组石窟的最尽头、最高处。看到“阿姎白”的第一眼,没有想象中的忐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安心、妥帖感。“阿姎白”就这样在山的高处,坦荡荡地面对山野,面对天地,面对匍匐在地的善男信女,施予他们生命力和希望。
不管当初雕刻者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刻出了“阿女央白”,如今它的受欢迎程度超过了其他石窟。“阿女央白”石刻前供人跪拜的莲花石蒲已经被磨出了凹坑。历朝历代,被无数双手虔诚地涂抹香油,女阴石刻也已经变得乌黑光亮。
正像女作家迟子建所感知的那样,这具生命之门具有睥睨世俗的天真无邪气质,就像“一枝娇艳异常的金喇叭花,在深山野谷摇曳”。
走过这些地方,才真正知道大理之大之美,历史之悠久,文化之深远。大理不仅仅是传说中的风花雪月、苍山洱海,大理还有许多宝贝“养在深山人未识”。行色匆匆,浮光掠影,我们所触摸到的大理文化古脉,也就是管中窥豹而已。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zgctwhlw/lw10365.html上一论文:试论文化馆事业的发展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