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语用视角下英语教育保障体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24 浏览:8158
论文导读:法结构—文化知识”,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否能真正理解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和目的?是否能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教材内容适当地删减或增补?是否能判断所用教材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笔者在对高校英语教师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受到学时数及课堂人数的影响,为数不少的教师仍然以课文分析和词汇作为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文章首先分析概括大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目前状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造成目前状况的深层次理由,并从教师教育、评价系统和软环境三个层面提出针对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育宏观保障体系。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语用能力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闫薇(1980- ),女,山西太原人,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芮燕萍(1971- ),女,天津人,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研究。(山西 太原 03005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山西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目前状况与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晋规办字[2011]8号)
[]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9-0102-02
随着指导思想和教学策略上的不断探索与改革,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在教学大纲、教材教法、教师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等各方面都成绩斐然。然而,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同样要对现存的理由有清醒的认识并不断反思。本文从培养语用能力的视角出发,分析在大学英语教育中造成学生语用表达能力薄弱的理由,并进一步从宏观层面探讨基于语用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育保障体系。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语用能力培养目前状况

美国基础外语教育的5C标准(交际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贯联connection、比较comparisons、社区communities)明确指出,外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外语交际技能,并帮助学生通过对本族语与目标语的对比领略本族文化与外语文化的内涵与差异,从而获得更广泛的信息和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和素质,从中可以看出语言交际技能在外语教学中占据基础性地位。而在实际教学中,说和写属于表达能力范畴,也可以理解为语用能力范畴。在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过程中,交际教学法在课堂的应用为提高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然而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目前状况的众多研究发现,学生在表达技能上仍然存在较大理由和差距。笔者曾就此理由进行访谈,访谈对象为10 位在美留学生,他们在留学之前都接受了完整的本科大学英语教育。大家一致认为在英语使用的过程中,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较好,而口头交际能力并不理想。值得关注的是,他们都通过了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由此看来,我们不得不承认英语教育尽管一再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仍不乐观。因此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语用表达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成因探析

在以培养语用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交际教学法作为主流的当下,为何大学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方面仍然不容乐观?语言教育是一个综合多项要素在内的复杂性过程,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在合理的教学思想或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完整的教学活动框架体系来实现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在这一教育体系中,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模式、教师职业素质、教材、教学评估、课堂活动设计、教学硬件水平等直接决定或影响教学效果。
1.指导思想与教学模式。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功能主义语言观为背景的交互型教学模式开始进入课堂,这一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推动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用技能,注重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性。针对交际型教学理念的需求,我国在这一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将说和写的能力培养纳入教学目标,英语教材的编写也添加了说和写的内容,更注重语言使用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口语成为评价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然而,尽管如此,以结构主义语言观为指导思想的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仍然流行于众多高校的英语课堂。这一思想认为语言是由语音、词汇、短语、句子等各个单位由下至上逐级构成的一个符号系统,它是一种自主的内化体系,并以独立于外界事物的状态存在着。在这一语言认识的指导下,大学英语教育更注重教师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以语言构成规则(词组、句法)的分析讲解为主,这造就了阅读先于写作、听先于说的教学模式。虽然多数教师能够意识到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碍于教学环境等因素仍然倾向于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组织课堂。
2.教师职业素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招生规模显著扩大,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随之而来的是对英语教师的需求激增,这就导致师范类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无法满足高校英语教师数量要求,有相当多的教师来自于综合性大学,在没有经过教师职业教育的情况下直接走上教学岗位。而以交互型教学模式为主的语言课堂尤其需要教师能够巧妙地设计课堂表达活动并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那么没有师范教育背景的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极有可能无法灵活运用教学技巧,缺乏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基本技能,不善于关注学生情感或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样一来,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便无法顺利完成。
3.教材与测试评估。“在外语教学中,使用合适的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修订完善的同时,大学英语教材也根据教学改革的需要逐渐从传统的“课文阅读—语法知识—词汇练习”模式转向“交际功能—语法结构—文化知识”,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否能真正理解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和目的?是否能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教材内容适当地删减或增补?是否能判断所用教材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笔者在对高校英语教师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受到学时数及课堂人数的影响,为数不少的教师仍然以课文分析和词汇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而省略交际训练和写作技能训练部分。毫无疑问,这样的选择仍然将语言教学局限于理解技能的培养,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目前,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是英语教学的主要评估手段,虽然客观上能够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漏洞,根据学生成绩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策略,但以考试为主的评估手段也会带来负面反拨的作用。例如,论文导读:学刊,2013(3).邹为诚.外语教师职业技能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上一页12
教师和学生都可能以考试为指挥棒,考什么学什么,考什么讲什么,最终导致学生视野狭窄,无法培养语言综合能力。以四级考试为例,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仍然占有相对较大的比例,这就导致一部分教师在大学英语读写课上以分析课文语法结构为主,忽视写作这一语用能力的培养。
4.教育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大学英语教学也因此更为多样化、生动化。在读写课中,教学课件的使用能够有效节省板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在听说课中,网络版软件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将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结合起来,改善教学模式。但是,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过度关注图像及感官效果,缺乏对多媒体教学价值的理性认识,反而使得语言课堂教学成为以PPT为背景的“填鸭式”教学,同样无法起到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效果。

三、基于语用能力培养的教育反思与策略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育从指导思想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到教材与测试评估的修订与完善,再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都取得了一定进步,也为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但是教育机构及教师主体在贯彻落实这些成果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反思和探索。
1.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健全教师培训机制。从大学英语教育对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如何实践大学英语改革所推行的教学大纲和指导思想关键在于英语教师。因此,如何成就优秀的英语教师,使其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切实贯彻语言教育的指导思想成为关键的课题。如前所述,我国大量英语教师毕业于综合性大学英语专业,在教育理论及教学技能方面相对较为薄弱,这就要求高校在建立教师长效培训机制的同时,尽量为教师创造语言教育专业提升的条件。例如,与语言教育研究专家合作,定期举办语言教学艺术、课堂管理、教育心理学等讲座或学习班,帮助教师认识先进的教学理念,了解指导思想的课堂表现形式;建立一对一的新老教师联系机制,推动教师间交流与合作;以制度的形式鼓励教师在教学技能和教育改革上的研究探索,加大对语言教师交流访学的资助力度。
2.探索多元化教学评估模式,有效减除单一应试模式的负面反拨效应。评估是教学活动的检测系统,“教学离不开评估,科学的评估可以为教学提供良好的反馈,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教学效果,改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在现行大学英语教育中,我们仍以考试测验的终结性评价为主,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校级英语等级测试等。单一应试模式以成绩作为教学质量的评判标准, 这种“一刀切”的评估模式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 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师而言,也会由于考试成绩指标的压力而忽略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技巧的培养,课堂教学以考试为导向,局限于以理解能力为主的培养模式。相对于单一的终结性评估而言,形成性评估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活动表现的监测,从课堂观察、学生成绩档案、教学日记、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非测试性评估活动中,教师可以更好地诊断教学中存在的理由,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根据具体环境设计有效的课堂实践活动,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3.优化语言教学软环境,提升语用培养方案的可行性。自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推行三十余年来,英语教学从传统的“教师—黑板—粉笔”逐渐转向“教师—多媒体课件—自主学习系统”,课堂活动也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模式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但是,目前在多数高校英语课堂中存在着教师与学生比例失衡的现象,语言教学大班授课的形式严重影响教师课堂实践环节的安排,学生的交际训练无法得到有效监控和意见反馈,甚至流于形式。除此之外,大学英语教师工作量大的理由普遍存在,繁重的教学任务直接影响着教师对教学理念的实践、对课堂活动的设计,以及对教材教法的认知。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的学习在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良好的课堂环境是确保英语教学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师生比例的理由,为教师实践科学的教学策略创造良好的软环境,才能将“注重语用能力培养”这一思想落到实处。
四、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教育理念的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教材教法的改善等各个层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阻碍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因素。本文在概括目前大学生语用能力目前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大学英语教育中造成学生语用表达能力薄弱的理由,并进一步从教师教育、评价机制和教学软环境三个宏观层面研究如何有效推动英语教育以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健康发展。当然,从微观层面看,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活动设计、教材内容的补充或删减、师生关系的培养、语言错误的纠正技巧等仍有待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胡文仲.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深思[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1).
[2]李磊.基于5C标准的美国基础外语教育及启迪[J].教学与管理,2010(9).
[3]王守仁.高校大学外语教育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4]闫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现存理由及策略研究[J].语文学刊,2013(3).
[5]邹为诚.外语教师职业技能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