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对初中英语学困生形成原因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39 浏览:17618
论文导读:
为了解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理由,本文通过归因理论对学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对非学困生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了学困生的有关归因。

一、调查对象及策略

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有关部门对某地三所初中七到九年级共106名学生进行了关于“英语学困生”的调查,有效问卷100份。平均年龄14.63±0.65岁。其中英语学困生35名(男生20名,女生15名),非英语学困生20名(男生5名,女生15名),以学生平时考试成绩评判是否为学困生,并参考相关的档案资料和教师评价。这些学生都没有明显的躯体或精神疾病,与学困生做对照组的学生均为学习成绩中等以上学生。对调查结果的分析采用的是韦纳的三个维度归因法。

二、问卷设计

问卷采用韦纳的归因原理进行设计,将可能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及结果的因素归纳为八种: ①可制约的、稳定的内因,比如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兴趣等。②可制约的、不稳定的内因,比如学生的学习策略、注意力、努力程度等。③不可制约、稳定的内因,比如学生的健康、智力、能力等。④不可控的、不稳定的内因,比如情绪、疲劳等。⑤可控的、稳定的外因,比如同学关系、教师评价等。⑥可制约的、不稳定的外因,比如同学、教师的帮助等。⑦不可控的、稳定的外因,如学习条件、教材难度等。⑧不可制约的、不稳定的外因,比如运气、给予等。

三、调查结果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得出以下结果:
①不管是英语学困生还是非学困生,都认为自信心及对英语课程的兴趣都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②学困生及非学困生都承认学习策略及努力程度是影响其学习成绩的主要理由。③学困生更容易从能力方面归因;学困生喜欢找外界的环境理由。④非学困生更容受疲劳及上课情绪影响。⑤非学困生觉得教师的帮助影响自己的英语成绩,但部分学困生觉得教师的帮助对自己没有影响。⑥不管是学困生还是非学困的男女生,都倾向内因的归因。但是非学困女生比男生更倾向内因归因,而学困男生比女生更喜欢内因归因。

四、结果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归因分析,得到初中英语学困生的一些特点,具体如下:
①智力因素。较多学生将学习困难的理由归结为自身的智力理由,觉得自己没有学好英语课程的主要理由是自己“脑子太笨”。②学习能力。不少学困生将英语学习成绩差的理由归因为教师的教学能力低下,尤其是男生对这方面的归因较多。③英语学习环境。当前,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很重视,想尽办法为孩子创造较好的学习环境,比如,请家庭教师、家中学习环境等。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学困生常常因自身缺乏这样优越的条件而自卑与苦恼,该自卑感常常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习困难的理由。④努力程度及学习策略。很多学困生将自己英语成绩差的理由归因为自身不够努力、没有找到学习的有效方式等,他们大多不相信运气因素,并觉得学习不好的根源在于自身的内因。该归因说明学困生对在英语学习上陷入了困境,但他们不打算放弃对该学科的学习。
从动态角度分析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归因,以及对未来的行为、期望、情感的影响,采用韦纳提出的三维归因法分析如下:
第一,从初中生英语学科不理想的目前状况来看,如果学生把较差的学业结果归因外界学习环境太差、教材太难等不可制约的、稳定的因素时,学生可能会减轻失败带来的羞愧、内疚感,并很可能原谅自己的行为,这种情况不利于提高他们坚持学习的信心,因为稳定的归因是造成学生不转变学习状态及行为的因素。学习信心的降低可造成较差的学业成果,国外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责任心与学业效果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第二,如果初中生把英语学习的失败归因为偶然事件、运气不好等不稳定的外部因素时,学生将不会放弃学习,很可能再次尝试努力学习,以实现对学习成功的高度期望。其实,对成功的期望实际上是一种很远大的抱负。有研究表明,树立的抱负水平对学生学业效果有很重大的影响。第三,如果学生把失败的学习效果归因为疾病、疲劳、情绪不佳、努力不够等内因时,那么,他将会产生愧疚感,但不影响其对未来成功的期望,还可能激励其今后更加努力地学习,因为这些不稳定的归因是造成学生行为较易转变的因素。第四,如果学生将失败的学业归因为脑袋笨、记忆力差、学习能力低等稳定内因时,可能出现“LH”现象,在学校的教育情境内,“LH”现象的特点是,学生学业失败后,将失归因为能力不够,他们觉得即使再努力也只会重蹈覆辙,最终放弃努力学习的行为。这种状况是学生对较差的学习效果产生的消极归因反映。
总之,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了初中英语学困生对学习困难的理由归因特点。教师应根据学困生的具体特点,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其树立信心、走出困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乐观、向上地全面发展。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yyyyxlw/lw23556.html上一论文:探究ESP课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