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性别因素第二语言习得影响及教学启迪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065 浏览:23475
论文导读:
【摘 要】对于性别差异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研究尚不多见,其研究成果也普遍粗略表明女强男弱的现象。为了进一步分析男女性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具体差异及其影响作用,本文结合了社会语言学、心理学以及第二语言教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通过对75名在校初中生及若干任教于各个年级的英语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对性别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具体表现进行描述和分析,并提出相应教学策略,希望对第二语言学习中性别研究和第二语言教学有所启迪作用。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性别差异;多学科阐释;教学启迪
前 言
第二语言习得(SLA)是指儿童或成人在习得母语之后对第二种语言的习得,但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远比第一语言习得更为复杂,语言习得的结果也更加参差不齐,学习者个体差异是使得输出结果产生差异性的不可忽视的因素(Rod Ellis)。Rod Ellis建构的个体差异研究框架(1994)则明确包含了学习者性别、态度、年龄、性格、学习动机、语言学能、认知风格、学习策略等因素。其中性别差异也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最终结果的一个因素,由于过去的研究成果普遍表明女性在语言学习方面普遍优于男生,其作用结果较不明显[1];性别差异研究涉及教育学、心理学与社会语言学等多门学科,具有交叉性边缘性,因此需要得到语言学家以及教育学家更多的重视,更多地将性别考虑在二语习得的研究和具体教学法中。本文正是通过研究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性别差异来分析性别差异对于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影响作用。

1、第二语言习得中性别差异的多学科阐释

第二语言习得产生性别差异的生理基础首先取决于男女大脑发育程度的不同,人的大脑左右半球在功能分工明确:左半球被人们称为意识脑,同理解、知性、记忆有关,语言中枢也位于大脑的左半球(布罗卡区和45区);右半球为潜意识脑,在思维能力方面比左半球优越。女性的大脑左半球发育较早程度较高,女婴做半脑发育通常早4个星期,因此女性在第二语言学习许多方面都表现出相当的天赋;男生比女性右半球的发育要快一些,相对表现出更强的联想和思维能力。[2]其次,男女之间在发音器官存在着天然的差别,通常情况下,由于女性相关神经元在大脑皮层分布更密集,听觉和视觉收到刺激的反应速度更快,不过这些差别都是很细微的。[3]
男女在心理特征上存在的差异也即“性别心理差异”[4](P201)在二语习得研究中不可忽视。主要表现在认知的方式上,女性表现为场依存性(Field dependent),男性表现为场独立性( Field independent) [5]。Oxford(1995)认为“场依存型学习者喜欢非结构化的学习形式,不涉及分析的总体交际能力较强,而场独立型学习者注重分析性的语言学习活动”,认知方式的不同决定了男女学习风格的迥异,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各有优势。另外,在记忆能力上女性倾向于机械记忆,男性倾向于理解记忆。
社会文化因素也导致了儿童或成人第二语言习得性别差异。由于男女社会角色和社会性别因素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及教学启迪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分工具有明显差异,许多社会提供给女性的职位要求的语言规范性比男性更高,因此女性更倾向于选择社会声望比较高的语言变体进行学习。比如,中国女性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标准英式发音的模仿学习。文化角度来看,女性从古至今大多承担着温文尔雅的角色,而男性在大多数时候处于“权势”的顶端,因此女性不论在第一语言的实用或是第二语言的习得中都更倾向于学习具有丰富情感色彩的词汇,更多地使用礼貌用语和委婉语,交际中也更加含蓄。

2、性别差异在二语习得中的具体表现分析(以中国人英语学习为例)

由于男性和女性在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中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进行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男女差异也十分显著。我们以中国学生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为例,通过调查太原市成成中学八年级(2)班和(7)班的75名同学(其中男生39人,女生36人)2012秋季学期英语期末成绩,结合对部分英语教师(包括中学及大学的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的了解和分析,总体成绩体现出女生在英语的学习和掌握上具有相当的优势,而在对英语各方面的掌握情况男生在许多方面也有表现出很大的竞争力。以下为调查数据分析表格:
表1成成中学八年级(2)班、(7)班2012秋季学期英语期末笔试成绩情况
表2英语教师对学生英语能力满意情况[6]
表1反映了中国学生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笔试结果性别差异,表2基本反映出在男女性对目的语单项技能掌握情况。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男生英语平均分低于女生7.78分,在及格率差距小于10%的情况下,男生与女生优秀率差距近20%,女生不仅在总体成绩上高于男生,成绩的整齐度也高于男生,在语言笔试成绩来看女性优势比较明显。然而第二语言习得结果并不能仅从试卷成绩来进行绝对判断,教师对于学生单项的满意程度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男女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具体差异,表格说明男女学生在对目的语的学习中优势各异。为何男生在单项技能和女生不相上下的情况下,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女生语言学习中所谓的优势是否真的绝对存在呢?这里可以从学习能力、学习动机、自信心和学习策略几个方面来分析不同性别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差异表现,进行优劣势分析。

2.1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learning capacity)是指“个体所具有的能够引起行为或思维方面比较持久变化的内在素质,并且还必须通过一定的学习实践才能形成和发展”。女性语言中枢发育早于男性,在语言学习方面具有“天赋”,研究表明,能力和学习的成绩有很大的相关性,这就是女性的学习成绩总体高于男性的理由之一。与此同时,男性也具有一定优势,比如出色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有助于语言信息的加工处理,联想记忆和创造力有助于单词的灵活掌握。学习能力的差异探究主要根据表2来进行。
2.

1.1 听力

听力主要考察学习者接受信息的准确度和将接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到,男女分差只有0.5分,说明女生和男生的听力成绩总体上是论文导读:
趋近的,不存在明显的差距。根据对教师的调查,我们得出造成这种情况的理由不单单取决于听觉的敏锐性,同时也取决于交际思维和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到,在口语交际思维一项男生得分高女生1分,在阅读理解一项男生高女生1.5分。这些数据表明男生思维和理解能力更强,对获得语言信息再加工时对听觉神经的相对不敏感做了弥补。

2.1.2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一种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口语能力还与情感、语气等口语交际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关。根据表2,女生的在口语交际技巧上的得分为8.5分,高于男生的6分,优势明显。这得益于她们在口语交际中语速较快,表达富有感情,以及情感文化和认知上的天赋。而男生在口语交际思维得分为8.5分,高于女生的7.5分,更胜一筹。这表明男生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使得口语交际的内容富有较强的逻辑性。调查中提到口语,大部分教师首先肯定女生更加优秀,但更倾向于女生技巧性强而男生逻辑思维更突出的观点。
2.

1.3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需要学生具备运用所学词汇、语法等相关知识分析阅读文章、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一定量的词汇积累和完备的语法知识是基础,女生在这方面储备是很丰富的,在表2中女生在词汇记忆和掌握一项上的得分为8分,略高于男生的7分。女生主要依靠重复机械的记忆,凭借更优越的记忆能力,在对单词的大量快速记忆方面具有优势。但表2中阅读理解一项的得分,女生仅为7.5分,于男生的9分差距较大。这说明词汇掌握情况只是阅读理解能力中的一个要素,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也随着词汇量的普遍提高,阅读受到词汇的限制逐渐弱化,男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理解上的优势慢慢体现出来,这就是教师普遍反映男生阅读能力更强的理由。
2.

1.4 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和口语都是对输入加工后的第二语言的一种输出过程,直接反应了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情况。根据表2,女生在写作技巧一项上的得分为9分,远高于男生的6.5分。这是由于女生情感的细腻和谨慎,对文章流畅度、语句的丰富性和感染力上都仔细推敲,而男生语句相对直白贫乏,语法理由也频频出现。而在写作思维方面,男生得分为8分,略高于女生的7分。这是由于女生多发散思维,普遍缺乏一定的深度,甚至会有逻辑混乱的情况出现,男生善于抽象思维的特点可以在书面言语中充分发挥,而在二语学习权威考察中(如toefl,雅思,HSK[7])书面表达多以议论文和图表分析为主,思想出色的文章,多出自男生之手。

2.2 学习动机

动机(motivation),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事情的发端、方向和持续度。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动机表现为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爱好、兴趣和努力的持续度。我们以中国学生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为例,通过调查太原市成成中学八年级(2)班和(7)班的75名同学(其中男生39人,女生36人),考察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热爱程度得出表3:
表3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爱程度
通过表3我们可以看出,在36名女生中“热爱”和“喜欢”英语学习的人数为26人,占72%;而39名男生中“热爱”和“喜欢”英语学习的人数为13人,仅占33%,同时对英语学习持“一般”和“排斥”态度的人数为26人,占49%。可见整体而言,女性相比男性在二语习得中拥有更强的学习动机。

2.3 自信心

自信心(self-confidence)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在二语习得研究中,自信心与学习动机同属于情感因素。我们以中国学生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为例,通过调查太原市成成中学八年级(2)班和(7)班的75名同学(其中男生39人,女生36人),考察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直观感受得出表4。
表4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直观感受
通过表4我们可以看出女生中对英语学习感到“轻松”和“一般”的人数为28人,占78%;而男生中这一人数为25人,占64%,明显低于女生的比例。对英语学习感到“吃力”的女生为8人,占22%;男生为14人,占36%,明显高于女生比例。从学生的直观感受可以看出在二语习得中女性比男性有更强的自信心。

2.4 学习策略

所谓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母语的负迁移作用以及语的石化总会使得二语习得的进程停滞不前,二语的学习策略正是针对上述两大普遍遇到的瓶颈,对学习过程的一种策略和技巧上的安排,这一方面男女性也产生了较大的差异。
上文介绍中提到男女性在认知方式上是有很大差别的,男性主要表现为场独立,女性主要表现为场依存,这就决定了他们学习风格[8]的迥异,学性别因素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及教学启迪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习者会采用与自己学习风格一致的学习策略。女性更多地实用学习策略,并更加注重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9]的运用,或者通过互相合作的学习策略将语推动前进。由于男性倾向于认知策略的使用,策略使用很有限,他们很容易进入语学习的“平台期”而停滞不前。但是一定认知策略的直接应用有助于语言长期的学习的积累,例如男性则经常用联想记忆策略,对最终语言的准确把握是有积极作用的。

3、性别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教学启迪

3.1 重视情感过滤的影响作用,转变偏见

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Krashen)提出“情感过滤假说”,他认为第二语言学习效果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因素,这些情感因素包括学习目的,学习动机,自信心,焦虑等。“情感过滤假说”中,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是语言输入—情感过滤(强/弱)—语言习得能力—输出的过程,如果“情感过滤”太强,语言信息输入就会受到阻碍作用,男性的“情感过滤”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表现出相当的强度,第二语言习得缺乏学习动力和自信心,这些情感制约是影响他们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
“女强男弱”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公论文导读:方式”.是指学习者偏爱的信息吸收、信息加工和信息保持方式.Oxford把外语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共六种学习策略: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直接策略)、情感策略以及社交策略(间接策略).【参考文献】黄崇龄.性别差异与大学外语教学--对外语学习中女强男弱现象的分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认的观点,这样的学科歧视根深蒂固;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结果是男势各异,各自具有一些语言习得的长处,而男女语言先天差异是很微弱的,并随着年龄增长而几乎可以忽略。之所以男性被认为在语言学习中处于弱势地位,并不是由于先天上的语言能力的差别,而是社会文化因素对男性学习外语的负面影响,导致了男性对外语学习的消极态度,这就是说“情感过滤”的极大阻碍直接影响了男性语言测试的结果,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者,从根本上转变学科偏见和歧视是最为重要的,尤其要肯定和鼓励男性发挥自己语言学习中的优势,帮助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3.2 实施男女合作学习法,优势互补

性别差异会导致第二语言习得的结果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在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特点之后,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会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成果。男女分开教育有一定的有效性,但是实施起来并不容易,而男女合作学习被证实为一种十分有效又可行的策略,这个策略需“以学生为中心”,创造一个氛围轻松、内容充实的课堂环境,将男女按照一定比例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和交际活动,在交流合作中男女学生会自觉将优势互补,也就是说女性的场依存学习模式和男性的场独立学习模式互补不足,最终达到男女性在二语习得的“双赢”。男女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是教师的课堂语境的创造,语境的创造要充分考虑到男女性格和兴趣的差异性,平衡交际话题的性别度。

3.3 改善已有的语言测试体系,客观全面反映第二语言习得情况

目前针对第二语言习得的测试是否能够客观反映出学习者习得的真实情况呢?这点是值得怀疑的,尤其是我国的一些受试者范围很广的英语语言测试,测试的结果所能反映出学习者语言水平是很片面的,如cet4和cet6缺失了对于口语能力的考察是很有限的,一些受众很广的英语测试甚至将听力测试排除在外。这些测试结构是失衡的,也无法客观反应男女性的语言掌握程度,这也可能成为不能客观评价男女第二语言习得优劣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希望做出以下调整:
首先,从测试题目类型角度来看,改善一些测试中反应能力失衡的现象,如听力的测试不局限于听力部分,可以在各个测试项目中体现出来,如写作可以融入听力内容,听后根据所听内容进行分析和作文。也要针对的性别的差异改善内容的包容度,增加语言思维和逻辑的考察,如科学题材的增加和专门逻辑题目的设置。
其次,从测试内容来看,我们的以大学英语四六级为主的英语语言测试,其题目内容较少地考虑到受试者由于性别差异导致的背景知识、认知风格的种种差异。所以,测试的内容最好在了解性别具体差异的基础上设置,将不同背景知识分散在各个考试项目中去,提高测试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做到消除性别差异而导致的测试结果不均衡的现象。
再次,新的评分标准成为必要。将标准放宽,转变较为刻板片面的考核标准,在重视语言技巧和基础能力的评判标准前提下,融入语言交际和语言逻辑的新标准,与技巧和基础能力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样的改革对于达到一定水平的语言学习者来说尤为重要,这个阶段,性别在语言能力上的差异缩小,语言的实际交际和运用就成为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这方面男性是不弱于女性的。
结 语
本文通过对第二语言习得已有研究的整合分析,结合针对特定对象的调查数据,对之前学者的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性别研究提出质疑,并依据调查数据进行提出新观点。继而通过客观全面分析性别在二语习得中的多方面性别差异,希望男弱女强的观点有所改观,并通过教育者和语言学家今后的进一步努力,使得男性学习者树立信心,女性学习者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学习者都能不断评估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策略,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注释:
[1]Ekstrand将外语学习中的性别差异归因于基本认知变数,注意力差别,大脑功能差异及文化差异,而忽视了社会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尤其是对男性学习者的负面影响从而得出了女性相对于男性在外语学习上有天赋优势的结论.
[2]神经解剖学家鲁利亚(Luria)和神经内分泌学家罗格杰斯基(RogerGorski)通过对146名健康大脑的扫描研究,揭示在胼胝体形状方面存在很大的性别差异,我国语言学家王春德等语言学家在《神经语言学》中也阐释了对男女大脑语言区发育的差异.
[3]金姆拉(D.Kimura)用两耳分听技术证明了右耳对语言的刺激和辨别都更为敏锐,由于右耳将信息传输给左脑,因而左脑发育更有优势的女性比男性具有先天的听力优势。许多科学家同样通过科学的研究策略说明了男女视觉差异,如麦基弗和于兰的研究.
[4]王德春等.社会心理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5]这两个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H. A 维特金(H. A. Witkin)对知觉的研究.
[6]根据英语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对学生语言技能按照10分制进行评分,10分为满分,例如口语交际方面对男生的满意度为6,女生为8.5,女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总体强于男生.
[7]ETS组织的新托福考试和剑桥大学组织的雅深思试是当今世界上比较权威的针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测试,HSK是中国教育部设立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少数民族考生)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
[8]Keefe 在1979年从信息加工角度界定学习风格为:“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性别因素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及教学启迪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的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偏爱的信息吸收、信息加工和信息保持方式.
[9]Oxford 把外语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共六种学习策略: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直接策略)、情感策略以及社交策略(间接策略).
【参考文献】
[1]黄崇龄.性别差异与大学外语教学--对外语学习中女强男弱现象的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2]莫运国.学习主体的认知差异与第二语言习得[J].中国外英语教论文导读:6:476-480.上一页1234
学,2004(1).
[3]王德春等.社会心理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4]王德春,吴本虎等.神经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Bachman, L.(英)第二语言习得与语言测试研究的接口[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3-28.
[6] Kunnan A J. Towards AModel of Test Evaluation: Using the Test Fairness and the Test Context Framework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nguage Testing, Guangzhou, 2006.
[7]Oxford, R. L.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Styles: What Do They Mean [A] In Joy M. Reid (ed.) Learning Styles in t he ESL/ EFL Classroom [ C ].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1995.
[8]Rod Ellis.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476-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