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基于C语言实验教学任务驱动法运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243 浏览:84132
论文导读:CLanguageExperimentalTeachingMUJun(LincangTeachers'College,Lincang,Yunnan677000)AbstractTask-drivenmethodisateachingmethodbuiltonconstructivistlearningtheory,whichbreakstheshacklesofthetraditionalteachingmode,teachingattheUniversityClanguageexperim
摘 要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策略,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大学C语言实验教学中合理运用任务驱动法,能够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对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任务驱动法在大学C语言实验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重点分析了大学C语言实验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运用。
关键词 C语言 实验教学 任务驱动法 运用
:A
Application of Task-driven Method Based on College
C Languag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U Jun
(Lincang Teachers' College, Lincang, Yunnan 677000)
Abstract Task-driven method is a teaching method built on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 which breaks the shackle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eaching at the University C language experiment in rational use of task-driven method, able to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to quickly enter the state, to develop student abi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ll aspect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necessity of task-driven method in C language using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focuses on the use of task-driven method in C language experimental teaching.
Key words C language; experimental teaching; task-driven method; application
1 任务驱动法在大学C语言实验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任务驱动法主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展开的,而建构主体理论本身强调学习者对目标的构建以及理解,在教学中任务驱动法强调学生是知识脉络的主动建构者,而非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学生知识探讨学习中的引导者,而非单纯的知识传输者。可以说在大学C语言实验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实现了由传统教学中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向解决理由及完成任务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在C语言实验教学中教师属于实验教学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任务驱动法包含了创设任务情景、确定任务目标、自主学习、协同学习、任务学习评价等多个环节,这种教学策略比较适合C语言实验教学,这是由于C语言实验教学的课堂性质决定的,对学生更好的掌握C语言教学知识具有积极作用。
2 大学C语言实验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运用分析
任务驱动法在C语言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说满足了C语言实验教学要求,其在教学中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任务开展中主要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那么要充分发挥任务驱动法在C语言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还需要在C语言实验教学中合理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经验对大学C语言实验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运用分析:

2.1 合理设定任务目标

任务设定是任务驱动法的第一步,同时也是任务驱动法在C语言实验教学中运用的关键一步,是任务驱动法是否能够实现其应用价值的重点,基于任务目标设定的重要性,教师应给予高度重视。那么要确保任务目标的合理性、吸引力及针对性,首先教师应在任务中设定专门针对特定语法现象的练习题,C语言课程是一个完整的语法体系,在以往C语言实验教学中,教师对C语言知识讲解的比较多,并没有对这些理论知识过多的加以实践,传统上机实验教学中学生调试的基本上都是自己编写的程序,由于学生相关知识有限,所编写的程序中可以既存在语法错误,也存在逻辑错误。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为了有效避开这一状况,教师应针对C语言实验教学中的特定语法给出一段功能比较简单的程序,让学生对该程序进行语法改错,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根据编译系统中的出错信息提示,在短时间内掌握语法规定的内容及含义。其次,要设定程序阅读训练任务,C语言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以及程序设计思想,而思想与习惯的养成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设定程序阅读训练任务,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在任务训练中学生通过借鉴、模仿现有程序中的编写技巧与策略,能够使学生积累一定的编程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编程思路。再者,任务目标应联系生活实际,正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任务目标与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快速激发学生对C语言实验教学的兴趣,对C语言实验教学任务目标的良好开展具有辅助作用。

2.2 提倡协同学习方式

让学生单独深思或解决任务中的各种理由存在一定的难度,并且学习效率较为低下,由于C语言实验教学课程时间有限,教师在C语言实验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协同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及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协同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任务相关理由的了解,激励学生往知识更深层次与广度上探讨。C语言程序设计就像语文中的创作一样,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造性与发散性思维,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使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深思理由,发散学生思维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2.3 明确C语言实验报告写作规范

任务驱动法在C语言实验教学中运用的目标是让学生在进行任务操作中掌握和理解C语言教程中的相关知识点,当然要想学生掌握扎实的C语言知识,不仅要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对任务实验过程进行总结,撰写详细合论文导读: 夏海江.细分任务驱动C语言实验教学改革探索.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18(25):2311-2312.赵龙阳,盂瑞敏.《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探讨.科技信息,2012.8(10):187-188.王红光,都丽霞.C程序设计教学策略改革实践.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

3.4(32):252-25宋加涛,王蔚,杨忠秀,任小波.任务驱动法在C语言实验教

理的实验报告,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有助于学生编程思想的正确形成。传统C语言实验教学模式下的实验报告主旨内容基本上都是一些学生设计的C语言程序以及实验运转结果,并没有达到实验报告的目的。为使学生对C语言实验报告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应明确C语言实验报告写作规范以及实验报告中应重点突出的主旨内容,例如在实验中时常犯的一些语法错误及逻辑错误总结;在程序设计中主要运用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运用过程中所要注意的事项;同学之间哪些方案值得借鉴,可以借鉴的点在哪里等等。实验报告不仅仅阐述的是实验结果,而是对整个实验过程的概括与总结,做好C语言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模式,使学生对C语言程序设计及相关编程有一个更为深刻清晰的了解。

2.4 对任务学习效果做出客观评价

教师对学生在任务操作中的表目前状况况及任务学习效果做出客观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其在任务操作中存在的主要理由,能够使学生有针对性的改善,提高学生的C语言编写能力。那么在C语言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任务学习评价的影响力,首先在评价中教师应对学生在C语言程序编写中创新程序设计思想及策略给予相应的鼓励,对于学生在协同学习过程中的突出表现应合理给予物质与精神双重鼓励,充分激发学生在C语言实验教学中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任务操作与学习评价中对自身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知,不断完善学生的编程思想。
3 总结
任务驱动法中的理论知识及特点等内容符合C语言实验教学要求,在C语言实验教学中通过任务操作完成的方式,在任务操作中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C语言知识的了解,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学生思维,对学生学习更深层次的C语言编程知识具有深远作用。
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CDIO模式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夏海江.细分任务驱动C语言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

2.18(25):2311-231

[2] 赵龙阳,盂瑞敏.《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1

2.8(10):187-188.

[3] 王红光,都丽霞.C程序设计教学策略改革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

3.4(32):252-25

[4] 宋加涛,王蔚,杨忠秀,任小波.任务驱动法在C语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

1.24(2):6-8.

[5] 吴丽娟,申海,张浩华.C语言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3(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