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对于姜凯:不因医小而不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71 浏览:13451
论文导读:
解放医院(301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姜凯,师从名门,是我国肝胆外科学界“泰斗”黄志强院士的掌门弟子。二十多年的从医生涯,姜凯遵循恩师的教诲,勇于开拓,刻苦钻研,如今已攀登到肝胆外科领域的高处。但在与记者交谈的整个过程中,他并没有居功自喜,更多的是表达出对老师的敬佩与赞赏。因为在他心中,早已定格了一座勇于攀登的高峰。
“我毕生的目标,就是要成为像黄老那样的医生。”姜凯语气铿锵有力地说,作为黄老的爱徒,老师的医术及品格深深地影响着他。
遇见“偶像”转变初衷
在姜凯的内心深处,最荣耀的事莫过于将一个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但追溯到学医的初衷,却并非他的意愿,为此他还经历过一番挣扎。
1985年,当成绩优秀的姜凯填报高考志愿时,出于对理工科的一腔热忱,希望大学可以攻读计算机专业,却遭到家里的强烈反对。他的父亲一辈子崇敬医生,期望儿子能够走上从医的道路。姜凯多次反抗无果后,为了不违背父命,只能抱着些许遗憾报考军校医科专业。
在被军医大学录取后,很快便迎来了新生的入学典礼,正是这场别开生面的典礼化解了姜凯的心结,让他坚定地确立了人生的奋斗方向。当时,有一位著名的医生在典礼上为新生发表演讲,他就是肝胆外科的另一座“高峰”——吴孟超院士。初见吴老,姜凯立刻被他身上那股仙风道骨的学者气质深深吸引,听了对方富含感染力的演讲后,姜凯更是热血沸腾,内心点燃了对医学的热情。从此,他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并在1991年因成绩优异被分配到解放医院,得以进入黄志强的科室。“我很庆幸,一生能够得到我国肝胆外科学界两位大师的指点,并成为黄老的学生。”姜凯自豪地说。
黄老培养年轻医师是出了名的严格,时常鞭策他们要用最好的审美观去做手术与记录。姜凯那时视他为“偶像”,工作上兢兢业业,书画上也有所造诣,因此得到黄老的青睐,成为其第一个硕、博连读的研究生,毕业后在“偶像”门下连任7年院士助理。黄老的手术记录几乎从不委托他人,却能放心地交给姜凯。
姜凯手写的病历记录,字体隽秀,解剖图精细优美,甚至比现在印刷的教科书还略胜几分,一笔一线间也凝聚着他对医学的热情与刻苦。“外科医生的一种境界就是追求艺术美,不仅要字写得工整漂亮,还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细胞与审美观。”姜凯说,因为做手术时,病人的切口与缝口都要考虑美观,其中切口有它独特的锐角、弧形与弹性,如果外科医生有好的设计,即使病人身上有十个疤,也会富有美感。病人是迫于无奈才接受手术,所以医生要靠自身的审美尽可能让术后疤痕理想化。
当一个人追求卓越,成功自然会找上他。一例例圆满的手术让姜凯在业内名声大振,患者也赠予他“凯歌常奏解病痛”赞语以表谢意。
“我们这一代医生很幸运,有好的老师对我们严格训练,这是受益终身的,让我们日后遇到很大的手术也敢于挑战。”忆起往事,姜凯感恩地说,黄老的严格要求,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他。
安全是手术的前提
姜凯每年做手术将近两千例,其中重大手术占半数以上,这足以成为一个外科医生骄傲的资本。但他一直谨记黄老教诲,外科医生不能只做手脚麻利的“刀匠”,关键是手术的成功率,一切决策要以病人的最大获益为前提。
“如果病人不能从治疗中获益,手术将毫无作用,所以治疗前我们会先研究方案的安全性。”姜凯说,病人的术前诊断不能仅靠医生自身经验去决定,必须有一个严格的过程才不会误诊,301医院也因此设定了相关的标准化程序。
在姜凯看来,实施一个大手术好比设计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整体上考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外科医生作为工程的操作者,要把每个环节都严格把控好并作安全处理,这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前提。“像肝胆手术,不分大小都要从整体上去设计,去驾驭它,重大手术的过程大同小异,如果你能把其中每个小细节都处理好,在严格的流程中实施,即使病人中途出血也能马上制约。”姜凯说,一名外科医生,需要对手术胸有成竹,才能避开风险。
禀着安全性的目标,姜凯的手术总是创伤小、流血少。“我们做过很多大型手术,外科医生掌握的基本功无非是:切开、结扎、缝合、止血、术前诊断、解剖以及现有的影像学技术,在基本功的保证下,我们会让患者尽量术中少出血。”姜凯说,如血管瘤切除手术的最大难点是术中出血,他对此提出了一个“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以往切除血管瘤时,医生总把注意力集中在肝脏与肝门的关系上,一旦有地方出血,可能只用纱布压着伤口,但血管瘤稍微有一点破溃便会造成持续的出血,时间久了不利于病人。姜凯通过反复深思,转变了手术策略。“说‘农村包围城市’,我们的手术也应该这样。把肿瘤外周工作做的非常精细,五个小时的手术可能四个半小时都在处理周边,确保不出血了,再制约肝门,整个手术就变得简单了,因为只有不出血,肿瘤的切除才能顺利进行,这是反过来的一个思路。”姜凯说,但医生如果遇到现有医学上受限的理由,通过一番衡量确定自己没能力达成后,不能盲目创新,一切应以病人的安全为重点。
面对难题抽丝剥茧
从医多年,姜凯博览了肝胆专业群书,在无数例肝胆手术中也累积了丰富的经验。他善于对患者病情抽丝剥茧,寻找理由根源,从而提高患者存活的机率。
一位青岛的患者至今让姜凯记忆犹新。2006年,该患者在上海住院时,肝内被检出恶性肿瘤,经手术切除后胆管又长出新肿瘤,并出现黄疸,为了缓解病情,医生在他胆管内放置了内引流管。其后,患者反复发高烧,身体溃疡,黄疸加重。相关医生经过多次讨论,仍无法诊断他高烧的理由,只能宣告放弃治疗。因此,患者被转回青岛当地某医院,该院几乎邀请了所有国内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前来会诊,姜凯位在其中。姜凯到达医院时,适逢患者消化道出血,罕见的RH阴性血型也难以找到匹配的血液,患者命悬一线。由于该患者的症状不适宜做肠镜,医生找不到止血点,只能采用肠道灌注疗法,将大剂量的肾上腺素灌到肠管里,而另一边,众专家的商讨进入白热化,对病因仍百思不得其解。
黄疸、溃疡、出血,姜凯认为这是患者高烧引起的并发症,关键点在于找到发烧的根源。对患者的病情了解深入后,姜凯意识到应是先前安放的内引流管感染导致了论文导读:
胆道感染发烧。这个观点获得了众专家一致赞同,姜凯连夜实施手术,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将患者胆道里的内引流管支架去掉,患者因此停止了持续两个多月的高烧,病情变得可控,只是严重的肝硬化还有待治疗。三个月后,患者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得以彻底康复,至今存活良好。
“有些干预给病人带来的未必是好处,但通常大家只想到优点而忽略了它的坏处。所以探查理由的根源要从病人全身状况考虑。”正因为姜凯完全为患者着想,很多患者对他产生依赖性,而这种信任关系更有利于医患融洽相处。现在301医院建立了病人随访追踪的系统,每当他向患者索取最新的身体报告时,总能得到他们的积极配合,即使有些患者离世了,家属也会主动把资料邮寄上门。
十年磨一刀创新射频消融技术
2013年姜凯在美国SCI上连续发表了六篇关于射频消融的论文,这个数量对终日忙碌于出诊、手术、培养新人的外科医生而言,是非同小可的。“十年磨一刀”,这也是他长期积累的结果。
射频消融是近年兴起的实体肿瘤微创治疗新技术,能使患者免除开刀之苦,与传统治疗相比具有疗效高、创伤小、痛苦小等优点。
有的外科医生认为,手术做得足够大,才能彰显自身的成就感,姜凯也不例外。然而黄老的一句话转变了他的想法,这话至今想来他仍倍感清晰:不要因医小而不为,只要能为病人治好病,无论你采取何种方式,都是合理伟大的。
“肝胆外科发展到今天,基本的策略比较成熟,所以我们要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借助科技的力量去提高手术效果。像射频消融,它虽然很小,但却是肿瘤微创手术中一个必要的补充技术,要在肝胆外科领域把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姜凯说,虽然当初他并不认同射频消融,但通过深入的研究发现它可以解决肝胆外科手术中的难题。
几年前,姜凯曾接收了一个肝硬化严重到不适宜动手术的患者,当时他还没使用过射频消融技术,面对患者的期望,他带着几丝苦恼说:“请给我几天时间深思。”一番思考熟虑后,他给患者设计了射频消融的治疗方案,出乎意料的是,患者活了下来,至今还很感激他。
“外科的基础让我们把射频消融的使用定在一个高起点上,将它应用起来解决治疗难题,比如病人病灶处于特殊位置、动手术容易产生并发症或者根本不适宜手术的情况下,事实证明它的效果非常好。譬如,肝癌复发机率高,尽管医生可以在手术后采取几次补充治疗,但不可能无限的将肿瘤切除,只有把病情制约住了才能让病人愈后不用受并发症的威胁,而通过射频消融可以将肿瘤一次性消融。”姜凯向记者介绍,一次性消融技术的背后有着他与同事的无数心血与汗水,这项技术曾属高难度目标,他们为了实现目标,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用了几年时间钻研成功了。
“因这项技术存活下来的病人很多,有的甚至活了十几年,这是最具说服力的,也增强了我的信心,它虽然小但是要精通很难,现在我们把腹腔镜等技术也引进过来,使它更具有安全性了,这是我们感到很骄傲的事。”姜凯自豪地说。
姜 凯
解放医院(301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
专长:擅长肝、胆、胰疑难疾病,特别是肝脏肿瘤与胆道疾病的外科诊治,肝脏移植等。近10余年来,以肝胆外科理论与实践为基础,实现外科条件下高危部位肝细胞癌“一次性”完全射频消融,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