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心理干预对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焦虑情绪影响观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642 浏览:21727
论文导读:绪,干预组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术后SAS值较对照组低(P<0.05),充分说明心理护理干预对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是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起搏器安置术患者负性情绪方面优于常规护理,能提高手术疗效,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导管室专职护士由于经过专业培训,全面掌握介入手术的相关知识,而病房护士所掌握的介入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导
摘要: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策略 选择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治疗60例,分成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手术前进行心理疏导。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手术前后进行心理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组、对照组均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干预前的焦虑水平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手术前后的焦虑水平无明显差异。干预组干预后的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水平。结论 系统实施心理干预能显著减轻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焦虑情绪,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心理干预;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焦虑情绪
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一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心脏无其他器质性病变,在治疗中多需要应用起搏器植入术,预后良好[1]。然而行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而焦虑作为一种负面情绪,对患者术前术后的影响较大,即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如何客观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选择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60例病例为研究对象,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手术前后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调查,探讨此类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手段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策略
1.1一般资料 以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病房2010年10月~2013年10月的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住院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符合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都经过了起搏器植入术,取得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性别不限。本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31~82岁,平均(34.3±12.6)岁。将患者按手术前后顺序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上34例,初中以下2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作用,(P>0.05)。
1.2策略 两组病例均事先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由笔者本人采用焦虑自评量表[3](SAS)在术前1d及术后3d对患者进行测定。焦虑自评量表 (SAS)由患者自行填写,评定前笔者将表中的每条理由的含义及量表的填写策略给予解释,对于不愿或不会填写者由患者口述,笔者代填。
1.2.1对照组 只给予常规的护理,即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前后注意事项告知和起搏器知识的健康教育,不作进一步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1.2.2干预组 采用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干预。术前1d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时间为30min,术晨由导管室的护士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内容包括:导管室护士作自我介绍、向患者介绍导管室的环境、手术医生的职称及技术水平、手术策略、过程,结合宣传彩图讲解术中体位、术中配合策略、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卧位及卧床时间、术后注意事项、手术费用等。有针对性地做好个体宣传,介绍与手术相关的知识,如:起搏器的工作原理,手术后起搏器的监测与保护,植入人工永久心脏起搏器后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等。说明手术的微创性、安全性、有效性,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识[4]。耐心倾听患者的陈述并解答其理由,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使其产生安全感,消除不安、紧张和焦虑情绪,对患者进行心身放松训练。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
1.3评价策略 SAS阳性判断标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总粗分的正常上限是40分,标准分为50分,超过即为阳性。被测者超过标准分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深。

1.4统计学策略 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1d的SAS值比较,见表1。

表1显示,干预组、对照组均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干预前的焦虑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3d的SAS值比较,见表2。

表2显示,对照组手术前后的焦虑水平无明显差异。干预组干预后的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水平,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心理干预对减轻患者的术后焦虑效果明显。
3讨论
安置心脏永久起搏器是治疗多种心律失常的主要策略,尤其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最安全有效的策略。但该技术具有创伤性,对患者是一种应激原,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术前的过度焦虑可能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影响手术的效果和预后,研究表明[5],患者焦虑的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患者对心脏起搏器植入的目的、质量、工作状况与自身的担心(安全、能力)是引起焦虑的主要理由。②因害怕手术带来疼痛和其他不适,患者的紧张、焦虑加剧,从而引起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不良反应、生命体征变化,甚至疼痛阈值增高[6]。③担心起搏器植入后影响日常生活。④担心手术费用。因此,在术前应了解患者的性别、年龄、家庭状况及文化程度等社会因素,根据患者焦虑理由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普通的心理护理相比,系统的心理护理增加了诸如导管室的环境介绍、手术医生的职称及技术水平、手术策略、过程,术中体位、术中配合策略、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卧位及卧床时间、术后注意事项,介绍与手术相关的知识,如:起搏器的工作原理,手术后起搏器的监测与保护,植入人工永久心脏起搏器后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等内容。使得患者对将要面对的手术有深刻更全面的了解。这样可以降低患者对新环境新手术的恐惧心理,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因此,术前心理干预非常重要,加强对起搏器安置术患者术前的心理干预,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使之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手术成功率。
本观察显示,两组患者术前SAS值较高,说明了患者在术前肯定有焦虑情绪,手术后对照组患者SAS值虽较术前有所降低,但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干预组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术后SAS值较对照组低(P<0.05),充分说明心理护理干预对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是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起搏器安置术患者负性情绪方面优于常规护理,能提高手术疗效,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导管室专职护士由于经过专业培训,全面掌握介入手术的相关知识,而病房护士所掌握的介入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导管室建立了术前访视制度,导管室专职护士术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访视,主动提供有关埋藏式起搏器方面的相关知识,耐心细致地进行心理学干预,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从而使患者在良好轻松的状态下接受手术,减少因情绪变化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保证患者安全。
综上所述,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前后对患者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及由此导致的躯体活动受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岳文浩,潘芳,张红静.医学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17-223.
[2]黎云,余健,罗洪,等.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分析[J].广东医学,2009,30(2:277-278).
[3]蔡国钧.焦虑自评量表(SA论文导读: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6(6):65-66.黄清秀,罗淑凤.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体会.临床肺科杂志,2009,14(3):42

4.编辑/孙杰上一页12

S)[J].上海精神医学,1990,2(增刊):44.
[4]李健桃.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术前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9):89-90.
[5]李炎.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心理康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6(6):65-66.
[6]黄清秀,罗淑凤.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3):424.
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