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中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剖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789 浏览:119260
论文导读:
摘 要: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往往是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表现为中学生的接受心理与教师、家庭的教育导向、教育内容或目标要求的心理冲突,这种冲突往往是教师、家长所无法预见的。
关键词: 家庭压力 学校压力 逆反心理
对于逆反心理,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广义上的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个别青少年“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源自于“逆反心理”。从学生的实际说起,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就是不听老师和家长的话,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总是想方设法和老师、家长对着干,你让我这么干,我偏偏那么干。这其实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抵触情绪,对他人的不遵从或抗拒。一些中学生不听家长的话,与家长顶撞,实质在于突出自我的某种需要或者尊严,是突出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的一种体现。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不仅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严重影响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给家庭、学校、社会都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探究学生逆反心理的解决策略,争取主动权,帮助学生解除内心的苦恼,指导他们纠正逆反心理,培养自我监控、评定和调整的新能力。下面我就多年教育经验,谈谈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

一、家庭的压力

当今社会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要求有些高,导致父母每天总在学生的面前给他们压力。由于家长过于苛刻或反复唠叨,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表现为与父母意愿背道而驰,不听父母的摆布,父母让他向东,他偏要向西。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初中阶段,多数家长明显感觉到孩子的变化,由原来的听话、顺从变成了对抗。父母越来越不了解孩子的想法,不明白孩子的做法,无法与孩子沟通,甚至发生冲突。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成了很多家庭冲突产生的理由,情感的冷漠现象是逆反心理的一种反映。现在的中学生都生活在物质文化生活日渐丰富的时代,父母溺爱、家长百依百顺、隔代教育使祖父母、外祖父母承担教育中学生的主要角色。一般这种家庭中,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式缺乏,多为宠溺式教育,很少注重中学生的人格培养。祖辈们对孙儿施爱有加,往往心太软,导致教育方面严而不足、宽而有余。学生认为受宠理所当然,习惯于我行我素,对待长辈过多的干预,产生强烈的不满,以冷漠的态度对待长辈,表现为不与长辈正面接触、不说话、不理会。随着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理由逐渐凸显。研究表明,单亲家庭子女理由行为产生的概率远远高于健全家庭。单亲家庭的家长有更强的生活压力,忙于工作,无心或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功能;而家庭破裂可能会给子女造成心理创伤和失落感,子女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鼓励,容易形成孤僻、自卑的个性。青春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而父母无法达到子女的要求,容易让子女产生埋怨和反感,甚至怨恨父母,采取对抗的方式表示自己的不满,引起父母的关注。父母对中学生的期望是家庭教养中非常重要的理由。期望,能使中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是激发中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脱离中学生实际水平的过高期望,会造成家庭教育对中学生的高压状态,一旦中学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便失望、埋怨甚至打骂,影响家庭和谐的心理氛围。因此,父母应实事求是地调整对中学生的期望,为中学生的幸福成长着想。

二、学校的压力

教师平时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和强制要求的手段,以致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提出的要求过严过急,并经常采取严厉训斥、恶语批评、随意留校、强制检讨等伤害学生自尊和人格的手段,由此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反抗对立情绪,拒绝接受教师的说教,不愿执行教师提出的要求,甚至故意对抗。初中生因缺乏知识经验,导致对教育者的误解。调查表明,初中学生因受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的影响,对教师提出的严格要求时常出现不理解或产生误解,由此他们往往主观认为教师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或不正确,甚至认为是教师有意刁难,因此不愿意接受和执行。此外,教育者的要求不符合学生的需要和愿望。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提出的各种行为要求过高,脱离了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或提出的要求与学生原有的需要和愿望相矛盾,这些都容易使他们产生不满和厌烦情绪,导致他们不接受和执行。从教育者居于教育主导地位角度认识,在教育过程中,存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方面,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中,教育者居于主导地位,教育者的教育导向、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情感及教育策略等都会对教育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教育者的教育导向或教育内容的错误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在教育导向和教育内容正确的情况下,由于教育者的教育手段、教育策略使用不当,教育情感不正常,教育语言陈旧啰唆,也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家庭和学校是中学生受教育最重要的场所,作为学生受教育的两个不同的场所,两者对学生的教育观点必须一致。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应该本着实际出发,一切为了中学生的同时,还应该从中学生的角度出发,用中学生的思维对待中学生,更重要的是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家校结合,求得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共同做好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青少年逆反心理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毕生发展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现代家庭.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yyxlxlw/lw46548.html上一论文:试议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