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家庭宽容型教养方式对初一年级学生心理韧性影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508 浏览:23006
论文导读:
摘 要:初一年级学生在处于初小衔接阶段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发展会受到限制,尤其会阻碍心理韧性的发展,这会影响孩子终身的发展。在这段时期初一学生需要鼓励、需要心灵上的安慰、需要一个宽松、安全的家庭氛围来缓解压力,克服困难,家长需要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解决理由的技巧,给予孩子积极期望的力量,鼓励孩子找到自己擅长的事情,同时也要给孩子做出榜样,使孩子顺利从困境中反弹,推动孩子心理韧性的发展,为以后终身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宽容型教养方式 初一年级 心理韧性
一、引言
初一是小学升入初中的转折点,学生面对着从小学生到初中生的角色转换,从比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再加上刚刚告别了熟悉的小学生活、熟悉的老师和熟悉的交际圈,走进中学校园,难免有很多不适应,期待、迷茫和困惑,面对着家庭理由、人际交往理由和学习理由,本文主要探讨从家庭方面加强初中一年级学生的教育和指导,做好他们的心理调适工作,对他们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发展智力,形成健康、良好的个性品质,顺利地完成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概念界定

1.心理韧性的内涵及及发展

心理韧性(resilience),原是物理学的概念,后来被借用到心理学领域当中。“resilience”有多种译法,如“回复力”“强韧性”“复原性”(台湾学者)“抗逆性”(香港学者)“心理韧性”(大陆学者)“弹性”“适应行为”等等。早期探索阶段,有学者Turner 认为,心理韧性是一种卓越的能力,能帮助个人对抗困难、面对逆境,以及以一种健康的感觉持续的过有功能的生活,这种能力能让个体克服各种厄运的挑战[1]。随后,许多学者将心理韧性与积极心理学结合起来,如美国心理学会就将心理韧性视为一种在遭受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巨大的压力时,仍旧可以适应很好的能力。
总的来说,学者对心理韧性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李海垒(2006)总结研究大量文献资料,认为主要存在三种定义:品质性定义、过程性定义和结果性定义。(1)品质性定义是指个体的某些人格特质或者能力在面对压力情境或危机时,能够表现出心理稳定、健康的应策略略。例如:心理韧性是个体从负性生活事件中恢复过来,并且能够适应各种外界变化和突发情境的能力。(2)过程性定义将心理韧性看成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认为心理韧性是面对压力和逆境等,而期望生活事件与保护因子相互作用。例如:心理韧性指在个体经历重大负性生活事件时,个体能够迅速恢复,并且能够主动应对,成功应对的过程。(3)结果性定义是把心理韧性看做是一类现象,这些现象的特点是面对严重威胁,个体的适应与发展仍然良好。 例如:在个体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后,仍然能够积极乐观,个体迅速恢复适应,发展良好。[3]

2.家庭教养方式的概述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策略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4],早期研究中,林磊、董奇等采用聚类分析法把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极端型、严厉型、溺爱型、成就压力型和积极型;黄河清则分为溺爱型、纵容型、专断型和型[6];加里福尼亚大学的鲍姆林德从制约、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交往的清晰度以及父母的教养四个方面来评定父母的教养行为,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三种: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三种[7],笔者则着重讨论宽容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初一年级学生心理韧性的影响分析。

三、家庭宽容型教养方式对初一年级学生心理韧性的影响

1.宽容型家庭教养方式的特征

在宽容型家庭教养方式的环境中,家长乐于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的成长环境,充分尊重孩子的自身特点来培养兴趣爱好,家长与孩子相处融洽、经常进行心灵的沟通,并且孩子犯错时,家长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为主。当孩子遇到困难与挫折时,积极给与支持与帮助,例如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都可以帮助孩子重拾信心。

2.初一年级学生在初小衔接时心理发展特征

初一年级是青春期的开始,是个体身心开始全盛发育的时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通常会有更多的期待,而相对的,也会遇到更多的阻碍,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时就会造成身心的不平衡。初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脱离了小学时轻松的环境,离开了熟悉的伙伴圈子,进入到发展空间更大的初中,面对学科的增加,课时的增长,学科内容的复杂性,再加上学生们没有掌握一套很好的学习策略,在学习上很容易就造成困扰;而面对崭新的人际关系,怎么样才能成功的融入到新的圈子,在人际交往方面也有不小的挑战。在家庭方面,如果个体在家庭中得不到安全感,那么就会加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紧张感,个体很难在负性生活事件中恢复过来,适应性会比较差。
与初一相比,高三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面对着知识储备、潜能开发、升学择业、交友恋爱等一系列重大人生课题[8],但是已经历过初一、高一的适应性挑战,高三的学生没有崭新人际关系的挑战,在学业方面也已适应,遇到困难时也能够最大限度的自我调节。而初一的学生还处在懵懂时期,在遇到困难时自我调节能力很差,所以更加需要外界的正面引导。

3.影响分析

3.1重要性

Hunter 等人提出了心理韧性的层次模型。他把心理韧性分为三个层次:低层次的心理韧性仅具有存活功能,如暴力、挑衅、侵犯、反社会行为等;中层次的心理韧性具有防御功能,如离群、冷漠、不与人接触等,这时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高层次的心理韧性积极向上,如灵活性、选择性的保持距离、自尊、信任他人、社交行表现良好等。只有少数人天生就具有高层次的心理韧性,其余大多数人则是具有复原的潜能。在宽容型家庭教养方式的环境中,父母会教孩子很好地发挥和利用这种潜能,教会孩子如何抗压,帮助孩子如何发展高层次的心理韧性,快速适应周围的变化,从挫折中反弹,积极乐观的面对困难。如果子女处在和谐、欢乐、紧张而有秩序的家庭, 并从他们的家庭中获得安全感, 将使他们顺利地适应生活中的各种要求和解决遇到的理由。反之子女发生理由的可能性比较大, 这取决于父母的感情、思想文化修养和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态度[9]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yyxlxlw/lw44943.html上一论文:关于如何运用心理学原理做好油田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