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农村社会稳定理由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05 浏览:18282
论文导读:
摘 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前提,而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是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国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向来高度重视,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农村社会稳定思想。认真学习和践行中国的农村社会稳定思想,探究影响新时期农村社会稳定的理由及策略,对维护农村乃至全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关键词: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社会;稳定
1004-1494(2014)04-0060-05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当前,认真学习和践行中国的农村社会稳定思想,探究影响新时期农村社会稳定的理由及策略,对维护农村乃至全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一、农村社会稳定的战略地位

从中国国情出发,走适合中国特点的发展道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而按照的说法,中国的重要特点至少有两个:一是底子薄,二是人口多。“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这种情况不是很容易转变的。这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考虑的特点。”[2]换言之,充分考虑我国农民多、大部分人口在农村这一特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定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表现。而在解决农民和农村理由、进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首要前提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因为“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3]28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届领导集体始终高度重视农村社会稳定理由,并将之置于维护全国社会稳定、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中来审视。这样一来,就赋予了农村社会稳定极为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一)农村社会稳定是全国社会稳定的基础

社会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曾多次强调,稳定是中国最高利益之所在,是压倒一切的任务;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就无法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摆脱落后状态。多次强调,必须坚决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4]214。也明确指出:维护社会稳定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能否确保社会长期稳定,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考验。在2008年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上,还明确提出了“稳定是硬任务”的重要论断:“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顺利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一定要始终牢记,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5]“稳定是硬任务”的论断,继承发展了“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显示了党在新形势下对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定态度和坚强决心。
农村社会稳定是基础。由于我国大部分人口在农村,所以,党历来把农村社会稳定看作是全国社会稳定的基础。认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3]65更明确地指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4]118“农村稳定了,农民安居乐业了,也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我们国家和社会全局的稳定。”[4]117也多次强调:农村稳则天下安,“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来说,保持农村稳定是保持全国稳定的重要基础。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稳定”[1]115。

(二)农村社会稳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1997年论及中国经济发展时曾指出:如果中国能避开战争、政治动乱和乌托邦式集体主义,那么当美国和西欧在下一个二十年里经济增长率徘徊在2%时,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应该是这个数字的两倍。意思是说,中国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维护全国社会稳定是一个必备前提。“古今中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在混乱当中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唯有稳定才能搞好经济建设。”[4]210特别是对于人口众多、民族成分复杂、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来说,维护社会稳定对于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它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和根本保证
保持社会稳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和根本保证,这是就全国而言的。然而,我国的一个现实基本国情是: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民是人数最多的社会群体,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依靠力量。农村、农民的这种特殊地位,使得他们成为影响全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变量。亨廷顿在谈到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稳定时曾说:“得农村者得天下。在传统社会和现代化初期,稳定的基础是在农村。”“农村的作用是一个变数;它不是稳定的根源,就是革命的根源。”[6]267特别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的参与意识、观念、维权意识将越来越强,农民和农村极有可能演变为全国社会稳定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点,早已被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所证实。正如有学者指出:“农村的兴旺治乱是一个国家稳定与否的基石和标志。国家的乱始于农村,农村的治必将带来国家的兴旺与安宁,这几乎是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普遍性规律。”[7]对于我国而言,虽然30多年的改革发展已经使农民占人口的比重大大降低,但这并没有转变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基本事实。从这个作用上说,农村稳定既关乎全国和谐稳定的大局,更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假如农村动荡不安、社会秩序混乱,谈何经济发展?!因此,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着眼于农村改革30年之后的形势与任务,明确提出了“推动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完善农村社会管理,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的要求。

二、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理由

重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是党的一贯态度,特别是最近几年,党对农村社会稳定理由更为高度重视,这仅从近年的“一号文件”中就可见一斑。比如,2009年“一号文件”指出:“高度重视农村社会稳定工作,妥善解决农村征地、环境污染、移民搬迁、集体资产处置等引发的突出矛盾和理由,做好农村信访工作,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农村警务建设,反对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严密防范境外敌论文导读:
对势力对农村的渗透,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2010年“一号文件”进一步指出:“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切实解决好农村征地、环境污染、移民安置、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理由。”这两个文件专门针对农村社会稳定作出大篇幅论述,这在本世纪以来的“一号文件”中是少见的,这不仅表明了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明确态度,也显露出农村社会稳定的严峻形势。应当说,当前农村社会总体上是稳定的,但也潜伏着两个方面的不稳定因素:其一,是传统作用上的、长期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如农村封建迷信活动及非法宗教活动、农村宗族矛盾与邻里纠纷、农村水土林草资源权属争端等。其二,是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新产生或凸现的不稳定因素。对于前者,学术界已经多有研究,以下仅就后者择要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