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关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233 浏览:146609
论文导读:
【摘 要】 文章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立足点,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两方面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土壤与基础;从要立足于当代中国实际,要深入阐发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要体现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有机统一等三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升华。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反映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次,在国家层面,是“富强、、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国家,到社会,到个人,这三个层次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整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的理由非常多,这里重点关注一个理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什么关系?
习总书记在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一个国家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今天的源泉,也是我们今天赖以存活的根本。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看到,习总书记的讲话实质上已经回答了上面的理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这样两句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土壤与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升华。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土壤与基础

习总书记在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这段话里提到两个关键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立足点
习总书记在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提到:“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刻在血脉中不可磨灭的深厚感情。那么,为什么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立足点”?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次来看,“富强、、文明、和谐”是国家理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理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理想。我们爱自己的国家,爱这个民族,爱我们存身的集体。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集体,是每一个个体赖以存活、赖以维系的源泉和纽带,是每一个个体共同的家园。从这个基础上来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与个体层面连接起来的纽带、桥梁。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也是我们今天可以拿来为我所用的精华部分。习总书记把它概括为这样六个方面:“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六个方面,既是传统美德、政治理念、社会理想、民族精神方面的根本要素,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今天,它仍然有着非常鲜明的、可以为我们所借鉴的时代作用。
(1)“讲仁爱”。“仁爱”是什么?众所周知,“仁爱”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在中华几千年的文明传统当中,儒家是一个主要的核心部分。儒家思想以“仁”为立足点,而“仁”怎么来理解呢?“仁者爱人”,爱人之心就是“仁”。在这个基础上,涉及到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待人,就是“忠恕之道”,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待己,就是“克己”,克制自己的,以协调好和他人的关系。
在做好“待己”“待人”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把“仁”加以升华,也就是“博施济众”。在过去,儒家倡导“进则兼善天下”,在今天,我们倡导个体要奉献社会,对社会、对集体要有奉献精神。这些可以说都是“仁”的体现。
“讲仁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神根源,是仁政、和合、大同的政治理想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基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友善”的提法和“仁爱”之心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
(2)重民本。什么是“民本”?民本的核心理念是“以民为本”。民本的基本理论主张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古语有言:“得民心者得天下。”“民为重”,这样的观念是从古至今我们都不曾忘却的。“民本”的实践表现,在过去的时代,在古代中国,强调用“利民、养民、富民、教民”等手段来对人民进行统治。而在今天,我们为什么不用“民本”而采用“”这样一个词?因为“民本”与“”这两个词之间,是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根本的差异的。它们的共性在于“人民为重”,它们的差异则在于,“民本”强调的是“为民做主”,而“”强调的是“由民做主”,也就是说,这个做主的权力,是归统治人民的人所有,还是人民所有。这样的区别,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用“”取代“民本”提法的关键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yyshxlw/lw38715.html上一论文:阐释环境设计在后现代社会中走向艺术化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