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让品德与社会课“动”起来艺术对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955 浏览:23414
论文导读:
【摘要】在新课改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重视。怎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怎样让课堂“动”起来,要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把书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导向,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让教材“动”起来;调动感官,让学生“动”起来;思维转变,让教师“动”起来。
【关键词】创造性;主体作用;“动”起来;艺术策略课程改革让我们的课堂焕然一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得到了重视。然而怎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动”起来,又能有张有弛,这仍是我们致力于研究的一个理由。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把书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导向,让品社课在教师和学生的碰撞中“动”起来。
1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让教材“动”起来

1.1因地制宜 创新教材

教材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但教师绝不是教材的奴隶。教师要转变拘泥于教材的做法,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因地制宜构建学生喜闻乐见的新教材,当教材参与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孩子生活中的事例,对教材作出相应的再加工,再创造,从而实现教材预设与现实生活相统一。我在执教五年级上册《真诚对待他人》,课本当中给出了一封道歉信,我用真正的信封把这封信的内容打下来并作了略微的修改,但是课本中并没有同桌看到信之后的回信。于是,我让学生设想以后两人的关系,在同学争相猜想之后我出示了准备好的用信封装好的自己打印出的回信,以证实同学们的猜测。这样的教学过程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对教材的精神核心理解得更加透彻,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对于课堂调控可谓一举两得。
1.2挖掘身边的事例,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让孩子讲讲自己的有关经历,补充一些我们身边的例子,一些有趣的故事,教师自己也可以恰当地补充,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四年级的《身边的危险》这一课当中,我就把切入点放在了学生的切身经历上,从频发的溺水事件、爆炸事件中,让他们从身边寻找危险,结合我课前准备的案例对孩子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从而让学生明白避开危险的重要性。
2调动感官,让学生“动”起来
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起来,既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又能提高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了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效性。

2.1实践探究 知行统一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品社课的实践,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推动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品社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推动道德素质的提高。在三年级的《我们的学校》一课中涉及到了方向、路线图和平面图的有关理由。我带领学生参观学校,辨别方向,并让他们了解具体的建筑设施。通过学生的自我认识,再加上多次练习,在画学校的平面图时,就没有孩子出错了。让学生养成动手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策略,将会对以后科学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2.2丰富体验 内化认识

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品社课教学中要丰富学生的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三、四年级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我经常运用这种教学策略,比如三年级《我和我的同学》一课,“闹了别扭以后你是什么心情?你的同学心情会怎样?”设身处地为其他人考虑,让他们在课堂上动起来,真正地走下位子,向同学倾诉心里话,和同学拥抱、握手言和,这种体验,一方面可以给孩子们提供矛盾出现后的解决策略,另一方面也消除了孩子们的心理隔阂。

2.3组织辩论 明理导行

讨论思辨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又有利于学生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优点,互相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共同发展。在品社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理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他们积极深思,主动探究。课堂要把说话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这也是培养孩子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意识的有效途径。

2.4激发想象 情感共鸣

小学阶段的孩子想象力是惊人的,当然要合理制约想象的度,否则这种想象就会成为学生开小差的理由了。我在教学中也尝试着运用这种教学策略,比如,在六年级的品社课的《血泪国耻》这一课中,“如果中国当时的政府像中国的唐朝那样,那么战争的结果又是怎样的?”从而引导孩子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
3转变思维,让教师“动”起来
3.1作为教师,如何充分参与课堂,让所设计的内容如清泉般汩汩流出并且超过自己预计境界,学生听而不腻很重要,这就要求作为老师的我们充分调动身上的每一根神经,使出让品德与社会课“动”起来的艺术对策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浑身解数让自己的思维动起来,对于学生的理由作出敏感的快速的反应。观察孩子们的反应适时作出课堂的调整。作为教师应该是小组讨论的一个参与者,应该是情景表演的一个指导者,应该是善于用自己的情绪调动学生的引导者,如果课堂的需要,教师也应和孩子们一起去讨论、去表演,甚至去蹦去跳,去画去唱。
3.2孩子们希望看到的是老师一张充满喜气的脸,希望感受到老师的活力四射、智慧横溢。作为教师,要运用各种策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表情的丰富、语调的抑扬顿挫,评价的及时到位、举止的优雅大方、一个充满信任的微笑、一句充满鼓励的赞扬、一个轻轻拍肩的动作都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情感的交融,教师“动”起来所带来的课堂的超常效应是难以估量的。
课堂的互动是多方面、多层次、多效应的,怎样营造一个孩子们乐于探究的学习环境,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有更多的理论成果产生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只要我们把提高教学水平,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己任,相信,我们会打造出充满智慧、充满的高效品社课堂。参考文献
[1]傅道春 《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开勇. 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基本策略的运用[J].当代教育导 刊,2008,(03)
[3]鹿崇涛 张鹏《做中教 做中学──聋校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一则》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yyshxlw/lw19653.html上一论文:简谈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莆仙戏搬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