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社会文化视角下英语显/隐性学习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73 浏览:16272
论文导读:
【摘 要】近些年来,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形成了认知派与社会文化派两大学派。由于显/隐性学习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的基本研究理由,因此显/隐性学习也自然成为论争焦点。随着二语习得领域学习研究的深入,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备受质疑: 英语的学习究竟应归功于显性还是隐性学习? 哪一种教学模式的效果更加有效? 本文试图在社会文化视角下,剖析显性与隐性学习效果的优劣,促使二语习得中英语学习的理由研究更加的深入。
【关键词】社会文化视角 显性学习 隐性学习
国内外关于二语习得领域和心理学学界一直存在一个热门话题,即为隐性/显性社会文化视角下英语显/隐性学习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知识的讨论。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理论研究和语言教学实践方面。一个国家的外语教育水平标志着其发达程度(蓝仁哲,2009)。目前,我国高校外语教学法种类庞杂,但都没有摆脱师生对立的传统模式(刘润清,2003)。受此影响,远程外语教育界的主流观点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蒋文昭,2008)经研究,发现不管从理论的角度还是实践的角度,指出隐/显性知识的相同和不同点是非常重要的。

一、社会文化理论下知识的构建

作者基于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的视角对学生的知识构建进行研究。维果斯基指出假设学生的知识体系受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则学生人格上的发展将在和朋友、父母的交往过程中构建的。维果茨基理论认为人们的认知和学习不是个人产生的现象,而是一种社会和文化影响下的现象。维果茨基重视社会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发展、学习的环境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的群体所起到的作用。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视角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决定了学生高级心理发展;另一方面,的重要性和作用,这种重要性体现在对学生与社会文化的环境的影响。维果茨基在重新学习原动力的过程中, 强调两个重要概念,即和心理工具。提出这两个概念的主要理由是人和符号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心理工具能够成为个体学习者内在的认知工具,和心理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习者与环境交往的形式。因此,如何内化成为学习者的心理功能是社会文化理论关注的重点。

二、显隐之争的历史

N.Ellis指出典型的隐性学习过程就是儿童学习母语句法规则。其过程是儿童与照看者进行自然交际,而后形成复杂的母语结构知识。同时,Ellis指出显性语法知识能够推动隐性语法知识的学习。
Decoyer的代表学说是“强接口假说”,认为语言学习过程是一种技能学习过程。克拉申的理论强调二语习得主要发生在无意识状态。与之相反,Schmidt提出注意级别的意识对于语言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是必要的。同时,对规则意识的感知能有力的推动后续的学习。
近年来,二语显性与隐性学习机制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学生准备学习目标结构时显性的语法教学能够推动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

三、显隐比较

1.研究策略

学习过程是动态的、难以捕捉的,因此常常从学习的结果出发研究显性和隐性学习。显性知识采用口头报告法进行测量。这种策略的不足是不能够体现所有种类的显性学习。隐性知识可通过即兴语言输出任务和理解性任务两种策略进行测量。即兴语言输出任务主要包括写作、访谈和口头模仿等。虽然即兴语言输出任务这种测量策略在导出语言产出方面表现优异,但是在明确学习者是否采用了显性知识方面有待改善。理解性任务主要包括语法判断任务以及多项选择题等。
总而言之,对显性和隐性学习的分别衡量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可以通过综合多种任务来进行测量,这种策略可以提升测量的精确程度。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包括口头模仿和叙述、口头叙述、语法判断任务、不限时语法判断任务以及元语言知识测试5种方式在内的策略进行分析。在口头模仿和叙述、口头叙述、语法判断任务中抽取一个主因子,然后在不限时语法判断任务和元语言知识测试中抽取一个主因子,这两个主因子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对应。这种测试策略可以作为以后研究的一个参考和借鉴。然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测量的准确性已不是理由的关键,理由的关键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是否可以在本质上完全分开。
2.特征
进化论(Evolutionary Theory)指出,显性学习系统与隐性学习系统存在着先后顺序,隐性学习系统稳定之后才能进化形成显性学习系统。R.Ellis指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可以基本用来进行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学习。
(1)学习对象的抽象性。抽象性讨论的焦点在于隐性学习能否推动抽象知识的习得。以语法判断任务与迁移为主要讨论内容。基于理论的角度,在语法判断任务方面,表面相似的字符串可能存在违背规则的现象。但是很难从操作方面将其分开。虽然进行过将其分开的尝试,但都无果而终。所以,对学习者学习到的是抽象的规则或者具体的相似性方面很难进行有效的区分。迁移能够有效地证明隐性学习能够推动抽象知识的学习产生。
(2)学习过程的无意识性。对隐性学习是否存在无意识性学术界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实验研究说明隐性学习不具有意识的,但是这些实验在理论和方面存在不足。目前,注意假说得到了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可,注意假说认为任何学习都需要对输入中的表层特征进进行观察和重视。R.Ellis提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学习都需要意识,但是两种意识的类型是不一样的。隐性学习需要的意识类型是能够对不合语法的句子进行识别,显性学习需要的意识类型是元语言。
3.优劣
较多的实验对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主要集中在二语或外语学习方面。试验研究结果说明,以案例呈现并结合显性规则的学习方式是最有效的;当没有呈现案例时,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的优劣势尚不能完全确定,
(1)对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的是学习者的年龄。关键期内通常会进行隐性学习,而在成人阶段通常会进行显性学习。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理由是人在关键期后通常会丧失某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只通过隐性机制就能够有效的论文导读:92-95.盛仁泽.显性、隐性学习视野下认知派与社会文化派之比较.外国语文(双月刊),2012(4):

2.上一页12

学习语言。(2)学习客体的特征
对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的另一个因素是学习客体的难易程度。针对不同难易程度的规则,显性教学可能取得不同的效果。
(3)学习过程的特征
学习对象出现的频率也是能够对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的学习效果产生,这种影响在隐性学习方面表现得更突出。这是因为表征的可及性、建构的出现、形式以及作用之映射的可能性由用法出现的频率决定。除此之外,较长的学习时间对隐性学习具有推动作用。
四、结束语
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机制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两者是动态的。对外语教学的发展过程分析,历史上对外语教学法的处理上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对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的关系进行辩证的看待,时常会出现“一边倒”的现象。例如语法翻译法过多的强调显性语法规则学习,对隐性学习的学习效果重视不足;听说法提倡隐性学习,对显性教学语言规则持反对态度;交际法更看重隐性学习,认为二语学习和母语习得存在统一性,提倡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为学习者创造真实的语境。对将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同等重视的情形直到上世纪末出现,这种任务教学策略强调语言教学过程中形式与作用的统一。即使将这种教学策略纳入我国英语课程教学标准中,但是在外语教学的实际中,仍未有效地处理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之间的关系。这个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迫于应试教学的压力,我国各级学校一直采用显性教学模式来开展外语语法教学,对隐性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个方面,由于教师没有深入理解交际语言教学,造成对调隐性学习的过度重视,忽略了显性学习对语言准确性训练产生的有效影响。未能有效地处理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影响我国外语教学效率的主要理由之一。对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的认知机制进行研究发现,语法知识如果只是通过显性学习而得来,同时没有操练,那么这种语法知识只能停留在静态的语言知识状态,不能够有效提升学习者的语言使用能力。同理,单用隐性学习方式也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为快速有效地提升我国外语教学的效率,提升我国外语教学水平,需要我国的外语教师正确地处理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之间的辩证关系,将二者在外语语法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蓝仁哲.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科属性与培养目标[J].中国外语,2009(6):4.
[2]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目前状况与发社会文化视角下英语显/隐性学习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77-78.
[3]蒋文昭.走向主体间性的现代远程教育[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5):50-52.
[4]杨燕飞.论显性和隐性纠正性反馈对提高语用能力的影响[D].东南大学,2011
[5]马俊波.社会文化理论及二语习得研究的社会文化视角[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5):15-3.
[6]顾育红.内隐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J].学科教学探索,2011(20):39.
[7]叶小广.“显性学习”与“隐性学习”的博弈留给我们的启迪[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65-70.
[8]石甜甜.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对外语环境下英语学习者请求语意识和习得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
[9]杨琨.隐性学习和显性教学相结合改善研究生英语教学[J].高校教育研究,2009(2):206.
[10]陈善英.探索隐性和显性教学的效果:中国大学生对英语独立主格结构的用法学习[D].重庆大学2001.
[11]潘承君.社会文化视角审视下的英语教学热身活动[J].南京审计学院报,2009(4):92-95.
[12]盛仁泽.显性、隐性学习视野下认知派与社会文化派之比较[J].外国语文(双月刊),20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