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深化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基础教育发展推动社会教育公平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771 浏览:100615
论文导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特别是对西部少数民族边远山区儿童基础教育国家给予了积极的政策扶持,引导更多的人参与西部大开发建设。非政府组织也不断的发挥自己的力量,组织志愿者投入山区儿童基础教育,积极筹备山区学校教育设施,提高办学水平等,对西部少数民族边远山区的儿童基础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西部少数民族边远山区儿童基础教育的关注,有利于提高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缩小东西差距,实现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而言,要彻底转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落后面貌,让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享有与其他地方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实现教育公平。
关键词: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教育公平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逐步缩小东西差距。但是,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居多,要想西部地区经济快速的发展,首先要重视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儿童的基础教育发展理由。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大力推动教育公平,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充分显示出党对教育事业,特别是对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教育的关怀与重视。

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基础教育的目前状况

杨天宇认为:教育救助投入的公平性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横向公平是指国家在分配这种教育救助资源时,在保证资金投入充足的前提下,实现在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学校之间合理的分配,实现教育救助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各地区、学校的实际状况协调均衡发展。纵向公平是指在教育救助投入中,在实现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也要实现这教育各自内部的均衡发展。
从表一中,我们可以看到东部农村地区和西部农村地区在文化教育支出的差距较大,东部农村地区几乎为西部农村地区文化教育支出的两倍。
从表二中可以看到:宁夏和贵州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内教育经费和奖贷助学金远低于上海和广东这些东部地区。
从表三中可以看出:在各类教育救助经费中,小学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最少。
目前,我国主要把教育资金投入到重点小学,导致东西部地区的儿童基础教育所享有的资源不均,造成了基础教育上的不公平,基础教育是实现公平教育的起点,起点的不公平很可能造成过程和结果的不公平,所以我们要加大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建设,保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儿童享有同等的教深化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基础教育发展推动社会教育公平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学资源。

二、目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基础教育存在的理由

目前虽然政府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的理由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学校选址定位不合理。首先,路途遥远,缩短了在校学习的有效时间。在贵州很多边远山区的儿童上学作息时间异于东部地区学校作息时间(一般从上午9—10点开始上课,下午2—4点为放学时间),理由在于他们需要把大量的时间考虑在上下学的路途中,大部分的儿童上学均为走读,有的到学校时间甚至需要3个小时左右。其次,由于学校选址过于偏远,出现很多空置的校舍,造成资源的浪费。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农村小学从55万所减少到26万所。上世纪集中全社会力量兴建的希望小学,很多已经空置。据报道,有的希望小学甚至成为垃圾回收站,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第二,教师队伍的缺额以及流动性大。西部边远地区由于经济、环境以及交通信息闭塞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人易于往外省流动,造成边远地区人力资源的缺乏及岗位缺额。今年来国家各种政策和非政府组织的积极推动,一些志愿者短暂性补给了这些缺额的岗位,这样的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缺额的理由,但这样的方式给儿童的学习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一方面,对于刚刚进入学校的少数民族儿童来说,运用普通话并不能做到很好的交流,甚至是无法交流;另一方面,儿童对于不同的教师的教学策略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暂时性的志愿者教师,不利于儿童的学习。
第三,父母教育的缺失。西部少数民族边远山区由于地形以山区为主,农民的土地资源并不丰富,大部分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大部分交由老人照顾,留守老人不能有充足的能力和精力去照顾孩子。留守儿童除了上学之外,课余时间还需要帮助老人做一些简单的农活,减少了刚刚步入学校学习的儿童有效的学习时间。
第四,教学设施的不完善。西部少数民族山区的部分学校校舍破旧,给儿童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隐患。另外,教学设施不完善。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相比于东部地区学校,设施简单,部分学校体育课甚至暴晒在烈日下进行简单的学习。在大部分的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儿童基本上为赤脚上课,这对于身体健康状况有很大的影响。

三、国外经验的借鉴

1.日本的基础教育救助

日本的教育同中国一样,实施6—3—3—4学制,即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本科4年。其中小学和初中的合计9年为义务教育。所以,对于我国基础教育有很好的借鉴之处。
首先,基础教育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普及义务教育是一种政府行为,没有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行终究是难以完成的。从到地方,日本各级政府形成了推动普及义务教育的强大合力。为督促学龄儿童就学,日本各地政府发布告谕,制定督促儿童就学办法,发放就学牌、就学札、就学章,甚至动用强迫儿童就学,从而保证了学龄儿童就学率的不断提升,充分体现了日本政府普及义务教育的意志和决心。
其次,重视教育立法,运用法律法规的强制力保证义务教育的普及。1872 年颁布的《学制》,成为日本近代普及初等教育的圭臬。将全国分成若干个学区,按学区设置小学,通过学区在全国有组织地普及学校教育,将政府的教育政策直接渗透到地方所有的村落。1886 年的《小学校令》以敕令形式颁布,第一次使用“义务”一词。对教育法令制定修改的过程,既是日本政府对教育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也是日本各界表达教育诉求、参与立法的过程,客观上既增强了教育决策的科学性,也为各项法论文导读:1831年开始每个州都设立了师范学校,经费由地方当局负责,为国民学校培养师资。美国在19世纪30年始兴办师范学校,加强对小学教师的培养。欧美国家在加强对教师培养的同时,还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建立教师培训机构或专业组织培训教师。第

四、教育实践有了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的指导。在教学策略上,受裴斯塔洛齐、赫尔巴

令的贯彻落实打下了思想和舆论基础。第三,推进均衡发展,保证城乡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坚持均衡发展,才能做到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一方面指区域之间义务教育达到均衡;另一方面指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条件、教育质量的均衡。日本在推进普及义务教育进程中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坚持均衡发展的原则,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城市及偏僻贫困地区都能实现普及义务教育。
第四,增加义务教育投入,为普及义务教育夯实经济基础。明治维新后,日本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教育的投入逐步增加。同时随着义务教育的发展,国库负担的比例不断增加,到 1930 年国库用于支付市町村立寻常小学正教员和准教员工资数额达到 8500万日元。正是由于政府从立法、资金投入和改革上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努力为普及义务教育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和保障,才创造出迅速普及 6 年制义务教育的奇迹。

2.欧美的基础教育救助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和产业革命的发展,使欧美各国教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纷纷开始实施普及义务教育。
第一,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已成为国家意志。欧美各国把发展教育作为培养资产阶级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以及培养有文化劳动者的重要手段,运用国家的权利和立法手段,确立普及教育的公共教育原则,普遍运用法律手段,强制推行义务教育。
第二,教学内容以近代科学技术知识为主。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推广,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这也是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的必定要求。
第三,建立教师培养和培训制度。教师是普及教育的承担者和执行人,是实现普及义务教育的关键。欧美各国普遍意识到教师培养的重要性,积极建立师范学校。普鲁士于 1694 年开办师范学校,从 1831 年开始每个州都设立了师范学校,经费由地方当局负责,为国民学校培养师资。美国在 19 世纪 30 年始兴办师范学校,加强对小学教师的培养。欧美国家在加强对教师培养的同时,还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建立教师培训机构或专业组织培训教师。
第四,教育实践有了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的指导。在教学策略上,受裴斯塔洛齐、赫尔巴特、第斯多惠等教育家的影响,开始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转变机械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身心特点,出现了班级授课制、选修制、导生制等近代教育教学策略,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四、 改革的倡议

要实现教育公平,就要对现有的理由进行不断的完善,让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
第一,学校的建立要以效用优先,兼顾成本。学校的建立要优先考虑学校建设的效用,即学校的建成是否便利于生源,尽力提高儿童在校的有效学习时间,同时也减少由于学校较远而引起儿童的辍学;其次考虑到学校的建设成本,即是否有足够的学生来享深化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基础教育发展推动社会教育公平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有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免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另外,可以提供儿童休息室。对于那些因路途遥远,中午不能回家的儿童提供休息的场所,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第二,国家给与在西部少数民族边远山区工作的教师大力的财政支持和人力支持。一方面对于在编教师给与大力的财政支持,提高工资水平以及福利待遇,防止已有人力资源的流失;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大学生志愿者特别是生源地的大学生返乡支援西部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生源地的大学生,他们不仅仅拥有高的文化水平,还对当地的人文环境和习俗语言相当熟悉,这样更有利于对儿童的良好教育)通过良好的政策条件和政策引导,让更多的人才建设西部。
第三,定期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为学校配备专门的生活老师,加强对留守儿童生活的监管和看护,积极推动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其次,对学校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学习东部优秀学校教学经验,知识与教学都与时俱进。
第四,完善教学设施建设。要排除校舍的安全隐患,因考虑到西部边远山区泥石流和滑坡等具体的自然灾害,对应急排险进行训练,保证儿童安全。
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儿童的基础教育至关重要,特别是要加大国家政策的扶持,,关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完善教学设施,提高办学水平,同时要积极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给予西部地区儿童基础教育资金和教育设施的支持。逐步实现东西部地区的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贺国庆,于洪波,朱文富.外国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曾想文.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小学教育发展目前状况浅析[J].教育探索视野,2013(2).
[3]杨天宇.社会救助中教育救助投入公平性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5).
[4]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理由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