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创新路径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986 浏览:45408
论文导读:点和关键之一。根据高校英语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探索了以下几种教学模式。第一,注重研究性教学模式。“研究”,其本意是挖掘和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的行为,其实质是具有发现、探究、解决和创新的特质。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征表明人是天生具备“
内容摘要: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创新是近年来国内外语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创新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也符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内涵及科学定位,剖析了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几种现实路径,并着重对研究性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模式、“E+”教学模式、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等进行了深入探讨,表明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取得的辉煌成就,指出其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行性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 英语专业 教学模式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创新成为外语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扩大,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们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借助英语这一国际性语言工具进行对外联络、交往和交流,英语实际运用的机会随之增加。同时,社会和用人单位对英语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各类人才的英语知识容量、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如何解决现存的理由和制定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如何加大英语人才培养的力度,拓宽英语人才的知识视野,提高英语人才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及如何从深层次认真深思与解答“钱学森之问”,这是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面对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改革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的根基在于人才。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新的形势下,为了适应社会对英语人才的发展要求,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科学认识和准确定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科学内涵,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不断寻求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英语专业内涵的科学定位

英语是国际交往的工具,信息传播的媒介,人类友谊的桥梁,世界文明的融合剂。所谓英语专业,其全称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把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里,英语专业相当于我国高校的中文专业。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2007年1月,教育部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改革项目,旨在鼓励和支持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在教学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努力形成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满足国家对社会紧缺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和应用人才的需要。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四个“坚持”、三个“注重”和两个“推动”。所谓四个“坚持”,即坚持育人为本,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两个“推动”,即推动文理交融,推动科研与教学互动。2011年4月,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强调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这既表明了培养目标从培养单纯语言技能转变为培养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又为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创新指明了方向。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这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规划和统筹考虑,有力地保障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教学模式创新不仅仅是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的转变,而且是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理念、管理机制等的根本转变,是涉及到深层次“钱学森之问”的转变。因此,英语专业是人文学科之一,在人文学科中它与哲学、文学、语言等相关专业部分交叉、交融和互补,其主要内容是英语语言技能的专业训练和英语语言文化的专门研究,其基本特征是技能加专业,复合而开发;其培养目标是熟练的语言能力,自如的语文转换,深度的专题研究;其专业研究范围是英语语言研究、英语文学研究、英语语言文化研究和跨文化交流研究。其中,英语语言研究主要包括英语史、英语研究、英语语言学研究,英语文学研究主要包括英美社会与历史研究、英美思想文化研究、其他主要英语国家研究,英语语言文化研究主要包括中西文化思想交流与冲突、中西文化思想比较,跨语言文化的专门研究是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这表明,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应从本学科定位出发,注重其人文学科的属性,在坚持学科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确立符合社会需求的价值取向,兼顾发展历史、师资力量、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又面向区域性的社会经济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使之人尽其才,追求特色。总之,英语专业的内涵是语言、文学、文化。这三大要素体现了其专业特点,决定了英语专业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对立统一。在面向社会需求的进程中,英语专业要找准自身发展的定位,回归“学科本位”,按照人文学科的要求,在教学中淡化工具性,强化人文性、科学性,找到“人文教育”和“技能训练”之间的平衡点。

三、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的路径选择

教学模式创新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点和关键之一。根据高校英语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探索了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第一,注重研究性教学模式。“研究”,其本意是挖掘和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的行为,其实质是具有发现、探究、解决和创新的特质。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征表明人是天生具备“研究”能力的。这种“研究”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研究”的策略进行教学和学习,就是要充分发挥并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既是学习策略,也是教学策略。所谓研究性教学模式,也称为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基于强调学科原理形成过程和师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其特点是以学生个人或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性、探索性学习。在英语专业教学中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独立深思和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去吸收知识、应用知识,去分析理由和解决理由,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长期以来,由于人们传统习惯的思维定势,一直将“英语教学等同于语言技能训练”,这是一论文导读:
个历史误区。这就是说,传统的英语专业教学过于强调英语的工具性,侧重于英语技能的培养、训练和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英语的人文性和对学生智能的开发,从而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有效发挥和发展,导致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深思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学术性等方面严重缺失。正如“入世与外语专业教育”课题组的专家们所言:“英语专业人员思辨缺席症究其根源,是因为我们在观念上强调的是英语的工具性而忽视英语的人文性。因此,学习英语的结果,不仅是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而且是思维方式的拓展、价值观念的重组和人格结构的重塑。”2001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强调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理由的学习活动。”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是由单一的教师授课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性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进行探究式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符合人自身认知规律的一种学习策略。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理念,不仅有助于培养具有丰富知识的人才,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教什么、如何教,学什么、如何学”是教师和学生面对的根本性理由,制约教学质量提高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深层次理由主要表现在:重视“培养什么人、教什么、学什么”,轻视“如何培养人、如何教、如何学”总之,注重研究性教学模式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理由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并解决理由的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高校必须更新和转变人才培养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尤其要注重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创新。一方面,研究性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地位也随之发生转变,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和课堂的操纵者、制约者,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推动者,学生不仅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而且成为理由研究者,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获取知识和各种能力,强调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建构来培养学习者解决理由的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高校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必须回归学术本位。在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和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培养专业人才要紧紧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拓展学生个性发展制度空间,“承认学生的双重身份,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同时,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认识或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采用研究性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注入启发式的研究性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科学策略,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理由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扭转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真正实现教学返璞归真。第二,倡导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建构主义(Constructivi),也译作结构主义。所谓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20世纪60年代瑞士教育和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创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是继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变革。它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建构”的过程,是主体借助自己的认识结构去主动建构知识;人们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学习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相关的环节(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相应的学习材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作用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其显著特点是建构活动具有社会性,强调学生从具体实践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因此,这是对现有学习认知理论的一大发展,也是对传统教学理论的一次革新,更是一种以全新的视角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英语专业而言,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这既强调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相联系的,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推动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作用建构的目的。”这表明,教学的中心已经从教转到学,强调学生的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作用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作用建构的帮助者、推动者,而不是传授者与灌输者。这彻底转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重新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局面,使师生角色发生了根本转变。简而言之,教师不能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只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习者掌握学习和解决理由的办法,成为一个自主的学习者和知识的创造者。总之,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爆炸时代和日新月异的社会对创新人才需求日益增长,以及英语专业在培养既有专业水平又有语言交流能力的人才过程中日显其重要性,新的学习理论必定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教学理念提出新的挑战,从而在形成新的学习理论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为了培养学生的理由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力等高阶思维能力,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也就应运而生。大力倡导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对于我们深刻认识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的性质和目的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第三,不断完善“E+”教学模式。所谓“E+”教学模式,就是在“英语+专业方向”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英语+专业倾向”(简称“E+”)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简称“E+”教学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才的流动也随之快速发展,同时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不断逐步深入,这就需要培养大量既具有相关学科知识,又有较强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由此,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出现了“英语+语言学”、“英语+文学”、“英语+政治学”、“论文导读:
英语+经济学”、“英语+法律”、“英语+新闻”、“英语+医学”、“英语+管理学”、“英语+生态学”等等。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一种复合型的人才,这种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正如罗世平教授所言:“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是‘外语+X’。其中X为变相,随着社会市场需求和个人志趣的变化而变化。”戴炜栋教授也认为:“外语复合型人才主要是指具备了两种专业实用技能的人才”这就是说,对于英语专业而言,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进一步拓宽思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文化科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需要不断完善“E+”教学模式。为此,要不断完善“E+”教学模式,就必须把落脚点和重点放在课程及课程的设置上。首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课程设置上大胆使用或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充分体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其次,要在课程设置上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识教育“博而雅”,专业教育“专而强”;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配合,理论教学“少而精”,实践训练“多而实”;强调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教学相补充,课堂教学“新而深”,第二课堂教学“宽而广”。再次,要在课程分布上不明确区分英语专业和另一门专业的学习期间,而是注重相互渗透、融合,互为轻重,统筹协调。因此,“E+”教学模式不仅深化了英语专业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尽管这些知识绝非松散而没有联系,但它们之间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形成了新的知识体系,开启了新的思维策略和综合能力的萌发点,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多学科知识和高素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总之,“E+”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而不是具有普遍作用的教育理论或教学理念。随着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学习理论的不断形成和发展,我们将会更加深刻地认识教学的本质,从而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教学模式。
第四,积极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与教学理论指导下,对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策略和考核评价等,以及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诸要素之间的组合方式和运作流程的标准形式。其特点是具有相对稳定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所谓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其目的是改革教学管理和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扩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教师则主要起教学主导作用,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创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着重强调“以人为本”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即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教师由“要我拉”变为“我要推”。一方面,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与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活动的一切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深思,尤其要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不断拓展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中的功能与作用,使之在具体的认知活动中获取结论,不断增长知识和才干。正如钱伟长教授所言:“大学教育应该重视学生自学,大学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己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将来干什么,他就能干什么。”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也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提供的学习材料中积极主动地深思理由、发现理由、提出理由、解决理由,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特别强调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实践,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之形成科学的学习策略。英国Stephen Bax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把内容置语言教学的首要位置,即语境教学法。策略仅仅是语言学习中一个因素,且未必是最重要的一个,不同策略都会有其积极的效果。刘润清教授也认为:“教师要研究教学策略和先进的语言教学理论,因为对一堂课来讲,绝对不是一种教学策略起作用。”也就是说,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由于存在着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理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传统旧观念,树立课堂教学新理念;转变教师中心地位,突出学生主体性;转变灌输式传授,注重学习策略指导。因此,对于英语专业教学而言,课堂教学仍是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要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必须加强对课堂教学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创建课堂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改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加强学风建设;其次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再次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解决攻坚克难的实际理由和克服种种阻碍,积极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新的人才培养创新之路。总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更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点之一。
四.结语
随着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理论、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新的实践探索,社会和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从教学模式角度考虑、增强英语专业教学的实效性,更多的是有新思想、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无论是研究性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模式、“E+”教学模式、还是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关键在于教学理念的创新。本研究有助于在新一轮有关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的讨论中让学术界获得一个较为全面的、可在当前教学中实施的思路,从而真正将理论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的、有效的教学行动。关于这一点,研究者将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继续探讨。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