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小学数学在教学中引导意义评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055 浏览:10669
论文导读:的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有效引导策略有效引导策略的实施切记不可盲目进行,必须要把握正确的时机才能起到最好的引导作用,才能突出引导教学的效果。一般来说,必须把握三种时机进行引导,即出现认知冲突时、出现思维歧途时、出现观点分歧时。下文就通过例子对上述三种引导时机进行阐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教学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生兴趣,重要是如何去引导,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因此本文中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教学的重要作用,对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引导;教学;作用;措施
引导教学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教学策略,它是指在老师的科学引导下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有效引导策略在帮助学生应对学习困难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引导的重要作用

1.小学生本身的特点要求必须要进行有效引导教学。小学生的年龄尚小,智力还处于成长阶段,思维方式还未完全形成,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因为某些知识还未涉及亦或是未掌握解题策略,故而某些难题无法自行解决。如果学生长时间困在难题上,亦或是经常遇到这样的难题,但是老师又不及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解题,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就会下降,这对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2.新时期教学工作改革的要求。在小学数学的传统教学策略中,很多老师都是先一股脑儿将数学知识全部灌输到学生的头中,不论学生的数学基础如何,也不管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只自顾自的讲授知识,不管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对于现今数学教学来说,不仅无法起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作用,反而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标要求必须要对这种方式进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老师不再以教学主体的身份出现,而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有效引导策略正是老师发挥自身辅助作用的主要方式,通过有效引导策略可以弱化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有效引导策略

有效引导策略的实施切记不可盲目进行,必须要把握正确的时机才能起到最好的引导作用,才能突出引导教学的效果。一般来说,必须把握三种时机进行引导,即出现认知冲突时、出现思维歧途时、出现观点分歧时。下文就通过例子对上述三种引导时机进行阐述。

1.在发生认知冲突时进行引导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同化和异化新数学知识,构建自身数学知识体系的过程。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新知识与自己掌握的原有知识发生认知上的冲突时,学生就会遇到困难,但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此时就是老师进行引导的关键时刻,如果老师不及时引导,学生突破不了困难,学习积极性就会降低。比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这节知识时,一般的小学生很难理解在数字中加入字母的作用,更加无法理解字幕运算式。某位老师在解决这一难题时进行了这样的引导:老师先提出理由“小红比小强的年龄大3岁,问小强1岁时,小红是多少岁?”,很多学生都知道回答“4岁”,老师再说“小强2岁时呢?”“5岁”……“那么如果小强的年龄一直都是固定的数字,小红是多少岁呢?”,很多学生可能会误解老师的意思,不断列举出新的数字来计算小红的年龄,如果学生一直这样深思,那么就无法实现从具体数字到抽象概念的转换。老师此时可以这样说:“如果小强的年龄一直都是某个固定数字,同学们可以用文字列出式子来表示小红的年龄吗?”“小红年龄=小强年龄+3岁”“同学们觉得这种表示方式方便吗,能不能简化一下这个式子?”此时,很多学生就会积极深思如何简化式子,联想到本节数学知识的教学目的,部分学生就会及时反应过来:“用字母代替文字,将小红的年龄用a代替,将小强的年龄用b代替,那么a=b+3。”通过这种方式,老师就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学习方向前进。

2.在思维出现歧途时进行引导

小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受暗示的影响几率大,理解数学理由时极易偏离方向,误入思维歧途,对理由的理解往往南辕北辙。此时,老师必须要进行有效引导,例如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节知识时,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先引导学生复习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就会将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偶数的数)回答出来,然后老师再循着这条线问学生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此时很多学生就会根据刚刚复习的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来深思这个理由,随之他们会发现个位上是3的数字不一定能被3整除。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思维在此时就会误入歧途,老师必须要及时进行引导:“从个位上的关系无法得知其特征,那么可不可以从整个数学的关系上去寻找呢?”经过此引导策略就可以将小学生的学习引回“正途”。

3.在出现观点分歧时及时引导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是经常发生的,很多时候都会对同一理由的看法产生分歧。此时,老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正确深思,帮助学生在分歧中发现真理。例如在讲“重叠”这一节知识时,老师可以列出如下题目:假如某班有5个学生是少先队干部,有8个学生是本班干部,其中有2人既是本班干部又是少先队干部,问该班共有多少干部?一般来说,小学生都会存在3种看法:一种认为是8+5=13人,一种认为是(8+5)-2=11人,另一种认为是(8+5)+2=15人。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都会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进而产生激烈的争论。老师此时要进行正确的引导,首先让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各自派代表陈述己方的理由,然后其他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就会寻找漏洞,直到驳倒该观点。通过学生的讨论,再加上老师的及时点拨,学生就会恍然大悟,找到正确的答案。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开展教学工作的策略越来越多,虽然不同教学策略的教学效果也不相同,但归根结底,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利用有效引导策略,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之路。
参考文献:
[1]李逢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34)
[2]薛长琼.有效引导精彩“自主”——小学数学课堂的引导艺术[J].陕西教育(教学),2013,(7)
[3]于扬.有效引导,彰显活力——例谈小学数学实效课堂有效策略[J].新课程·上旬,2013,(9)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yyjxlw/lw27189.html上一论文:有关于论如何做好小学数学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