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995 浏览:44918
论文导读:应该怎样处理,但理由稍微一变就捉襟见肘了。4、师资队伍建设缓慢教师通常认为《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比较简单,往往不愿意花费太多的精力去深入研究。甚至有的学校该课程缺乏稳定的教学团队。这样就导致难以形成特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技巧等。有的学校有该课程的教学团队,但团队中的成员多是青年教师或是
【摘要】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效果与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本文通过阐述该课程的内容及性质,指出了现阶段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理由,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思路,旨在给高校《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深思。
【关键词】 会计学原理 理由 改革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专业的启蒙课程,如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习热情,探讨并改革课程教学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性,掌握本课程学习策略及知识,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最终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现代化专业人才服务。

一、《会计学原理》课程内容及其性质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的入门课程,该课程主要阐述会计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策略和基本技能。它也是大多数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学好其他许多专业课程的基础。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明确会计的对象、任务、原则和组织,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策略,理解会计工作在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重要作用,为学习专业会计及其他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理由

1、教学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从笔者所了解到的某些高校的《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上看,他们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笼统地定义为:《会计学原理》系统全面地介绍有关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策略,并以工业企业为例,指导学生进行基础会计业务处理,使学生初步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基本策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虽然在课程性质描述上区分了专业,但在教学目标中并没有体现出来。当然,也有教师认为《会计学原理》一般在大一开设,在这个时期所有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基础都是差不多的,体现不出专业差别,统一教学目标也没有关系。这便使得财会专业和其他经管类专业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目的大体是一样的,甚至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也一样。这样就导致了财会专业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时专业核心基础课的地位不能突出,甚至是学得太浅;其他经管类专业学生认为跟自己专业关系不大,学习积极性不高。

2、教材选用比较随意

很多高校为了迎合教学评估或为了提高宣传效果,对教材的选用一味地追求“高大上”。而且出现了同一本《会计学原理》教材适用到不同层次与不同类别的学生,即本专科使用同一本教材,不同专业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本科学生和专科学生由于基础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也存在差别,使用材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认识及学习态度也不相同,虽然是材,但对他们来说难易程度差别较大,最终导致教学质量良莠不齐。而且,“高大上”的教材虽然有着著名作者、著名出版社、国家规划教材、重点推荐教材等特点,但不一定就普遍适用于每一个学校、每一类学生。

3、教学策略过于单一

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策略体系。《会计学原理》课程对于初学者来说确实比较难,因为它有既定的规则、程序、策略,而且有很多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晦涩的会计学术语。教师如果生硬地把这些知识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强加给学生,往往只能事倍功半:一是学生难易理解,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直接影响下次课的听课效果,因为这门课的章节安排一般都是层层递进式、环环相扣的,如此下去,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丧失信心;二是即便学生能够接受,估计也在很大程度上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是教条地知道遇到这种理由应该怎样处理,但理由稍微一变就捉襟见肘了。

4、师资队伍建设缓慢

教师通常认为《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比较简单,往往不愿意花费太多的精力去深入研究。甚至有的学校该课程缺乏稳定的教学团队。这样就导致难以形成特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技巧等。有的学校有该课程的教学团队,但团队中的成员多是青年教师或是刚入职的新教师,他们忙于备课、职称申报等,未能有大量时间、机会参加进修、研讨会等,对该学科的发展状况、最新的研究动态缺乏了解,从而限制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

三、改革《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的思路

1、明确教学目标

《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即要区分专业又要区分层次。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的会计人才,而是要尽量使学生树立会计的思想和形成会计的思维方式;不是教会学生如何记账与编制报表,而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向会计专业人员索取会计资料并运用会计信息解决企业的战略管理理由,即把会计作为一种经营管理工具,并充分运用此工具。对会计专业高职类学生来说,教学目标应定位在“核算型”人才培养,即学会会计核算的策略、步骤,能够进行记账、算账、报账,明确会计循环的顺序,即凭证—账簿—报表循序渐进的过程;对重点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来说,教学目标应定位在“管理型”人才培养,即首先认识会计报表并明确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对决策者的重要价值,然后考虑如何生成报表以及如何通过会计程序制约并保证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

2、教材选用严格把关

《会计学原理》教材选用应遵循适用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先进性、制度化等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选用教材时,首先要考虑该教材是否符合专业培养及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否满足该课程教学大纲和学时的要求;教材的难易程度是否吻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能力。其次,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精神,高校应加强学生的应用与实践能力,因此教材内容不能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要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再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环境在不断变化、会计法规、准则制度也在更新,所以所选用的《会计学原理》教材的内容也应与时俱进。最后,教材选用应该制度化。《会计学原理》授课老师及学生一般都比较多,所以教材选用不能是某一个任课教师说了算,而应该是按照教材选用制度,让教授这门课程的所有老师在参考了众多不同的教材的基础上推荐,并说明推荐理由,再由教研室集中开会讨论、比较并最终择优确定。当然,如果市面上的教材对该校学生来说针对性不强,教研室也可以组织论文导读:任课教师编写更符合该校学生实际的教材,但一定要注意自编教材的质量,可以借鉴参考获国家、省(部)级奖的优秀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一五”、“十二五”教育部确定的重点规划教材、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但绝对要杜绝东拼西凑、复制粘贴等不负责任的现象发生。上一页12
任课教师编写更符合该校学生实际的教材,但一定要注意自编教材的质量,可以借鉴参考获国家、省(部)级奖的优秀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一五”、“十二五”教育部确定的重点规划教材、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但绝对要杜绝东拼西凑、复制粘贴等不负责任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