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会计独立实践课程教学浅探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826 浏览:69394
论文导读:
会计专业的办学特色是以培养会计学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突出会计人才培养的技能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理念。在人才培养中既强调会计及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又注重会计实务操作、会计信息系统和财务软件应用、会计制度设计等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多年来我校培养了大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会计人才,享有良好的声誉。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校独立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课程建设也与时俱进,结合实务中的财务会计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的最新发展,不断更新和充实会计主干课程的各类教学软件。在独立实践课程教学中我校注重每一个阶段的调研和开发,从培养方案开始,每年都会进行培养方案的研讨和修订,由任课教师提出对课程的修订意见,主要涉及到课程的增减、课时的调整以及具体时间安排、考核方式、课程软硬件建设及运转情况与课程具体内容等相关各个方面。经过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我校会计实践教学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会计专业独立实践课程基本情况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厚 从教学效果来看,独立实践课程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无论是手工记账还是借助计算机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业务处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认真操作。独立实践课程一般集中进行,每学期初的前4周和学期末的后4周是独立实践课程最集中的时段,每门课程根据教学计划安排1-2周的课程设计集中学习,在此期间,一般避开安排其他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专攻一门课程设计。教师会根据课程内容给学生定目标和任务,要求在课程结束时完成预定的任务。很多学生为了能够按时完成任务或者能够比其他同学提前完成任务,非常勤奋刻苦、废寝忘食,他们完成任务后也会有很强的成就感。
(二)案例学习增强感性认识,有助于课程内容的理解 通过接触实际案例和实习资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理论理由,提高学生分析理由和解决理由的能力。对于会计专业而言,大部分理论课程都比较抽象、枯燥,实务资料也非常有限,加之现在与每门课程理论教学课时缩短,学生学习过程中总是感觉匆匆忙忙、似懂非懂,缺乏对课程内容清晰和具体的认识与把握。通过课程设计,面对实际案例和资料,曾经模糊的内容变得清晰,抽象的理论也成为具体实际的应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得到了强化。如初级会计学中的凭证、账簿、报表,理论课程中学生对这些内容只局限于一些浅显的概念、分类等方面的认识,但在课程设计中,面对真实的凭证和账页进行填写时,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很快就一一得到了印证。
(三)师生交流顺畅,教学氛围融洽 课程设计时,教师和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随时回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理由,师生之间沟通和交流多,教学氛围热烈而融洽。由于课程设计中是以学生做为主,教师只起引导和协助的作用,因此,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自己动手,遇到困难或发现理由时能够随时寻求老师的帮助,教师也有时间和精力解答每一个同学提出来的理由。另外,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之间也能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与理论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不同,课程设计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这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理由和解决理由的兴趣。

二、会计专业独立实践课程教学的不足

(一)课程设计时间安排的困惑 按照教学安排,一般是先上理论课程,学完理论课程以后,就安排相应课程的课程设计。但课程设计的安排时点总是有些不妥,目前尚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由于大部分课程设计安排在学期初的前4周或者学期末的后4周,相比较而言,能排在学期初的课程设计学生能够静下心来,集中精力学习,学习态度和效果都相对较好一些;而若安排在期末,则与后几周的考试周重叠,导致学生总是一边复习其他课程,一边参加课程设计,遇到考试时间和课程设计时间冲突时,就得无条件给考试让路。因此,若将课程设计安排在学期末,学生一般会比较焦虑和浮躁,很难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课程学习中,使学习效果受到较大影响。但从理论课程和独立实践课程的安排来看,本学期上完理论课程,接着就进行独立实践课程则是最好的一种选择。由于刚刚学完理论课程,学生对内容的记忆比较清晰,通过实践课程能够使学生在知识体系上得到很好的衔接和锻炼,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相比之下,安排在学期初的课程设计往往都是针对上学期所学过的理论课程,经过一个假期的间隔,很多学生对前面学过的课程会有不同程度的遗忘,从而影响课程设计的效果。然而,独立实践课程时间的安排不可能仅从学生和学科角度出发,更多的会牵扯到其他课程安排以及学校的教学设施情况。即便仅从教学安排来说,由于独立实践课程较多,必须采取期初、期末都排课,才能满足目前所有的独立实践课程安排,因此,上述理由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独立实践课程教学考核方式流于形式,成绩评定标准不具有客观性 课程设计一般采取多种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出勤;平常课堂表现;发现理由、解决理由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最后完成提交的作业;答辩;实践报告等。成绩评定过程中综合考虑以上各部分内容,采取五级评分制,按照一定的比例最后确定综合评定成绩。在这一过程中,诸如学习态度、提问以及答辩等方面,很难有精准的计量标准,在成绩评定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主观偏差。所以,即使相同的课程,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师以及不同学生之间,可能都会存在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上的偏差。因此,如何能够使考核方式更合理,评价标准更客观,尽可能减少教师主观因素的干扰,成为目前课程设计中的一个难题。
(三)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个别学存活在抄袭现象 目前本科教学中最大的困扰就是少数学存活在不良的学习习惯,有抄袭现象。这不仅存在于理论课程中,而且在实践课程中更严重。理论课程中,只要是限定时间上交的作业,总有部分学生因为不会做或不愿意自己动手做,而参照别人的作业,有时候甚至一个班级中出现一种或仅仅两三种统一标准答案。对此,老师都煞费苦心想策略、讲道理,包括承诺学生不分等级、不打成绩,鼓励学生动手尝试。对于全程只有一个大作业的实践课程来说,相同的资料,集中而有限的时间,大量而琐碎的计算和业务处理,都成为课程设计中先天不足的诱因,导致总有一些学生借鉴和模仿别人的作业,在课程设计的最后阶段,这种现象更明显。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yyhjlw/lw33520.html上一论文:对于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