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英语作文篇章结构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及教学策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377 浏览:110797
论文导读:篇分析学者认为,英语语篇思维模式有三种:理由-解决型;一般-特殊型和匹配-比较型。在王墨希的研究中,他发现中国学生的英语语篇思维模式极缺乏“一般-特殊型”语篇思维模式,也就是“先概括后举例或先给廓后述细节”的模式。这符合西方人由一般到个别演绎,由结果寻根溯源的线性思维习惯。

2.2“衔接手段”中的理由

摘要:本文就大学英语作文在主题句,衔接手段以及结论段中出现的母语的负迁移现象作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旨在对英文写作中运用英语思维以启迪作用。
关键词:英语作文;篇章结构;母语负迁移
引言
在多年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 笔者发现: 中文的负迁移是大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主要针对中文的负迁移在篇章结构方面出现的理由的予以分析及提出教学策略。
母语迁移
母语迁移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对比分析理论中提出的。“迁移(traner)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起推动作用的影响,其效果是正向的,被称为正迁移;起干扰作用的影响,其效果是负向的,被称作负迁移”。如在英语学习中,指学习者不自觉地把母语的形式和规则套用到英语中, 产生生硬的不自然的表达。
篇章结构方面出现的理由及教学策略

2.1 “主题句”中的理由及教学策略

以下是一篇以 “Men Are Different from Women” 为题的学生作文的一个段落:
例1): Men are usually tall and strong while women are thin and a little shorter than men. Men grow beard on their faces, on the other hand, women he larger breasts than men.
这个段落在语篇上的明显理由是缺少了起概括作用的主题句。国外英语语篇分析学者认为, 英语语篇思维模式有三种: 理由- 解决型;一般- 特殊型和匹配- 比较型。在王墨希的研究中,他发现中国学生的英语语篇思维模式极缺乏“一般- 特殊型”语篇思维模式, 也就是“先概括后举例或先给廓后述细节”的模式[1]。这符合西方人由一般到个别演绎, 由结果寻根溯源的线性思维习惯。

2.2 “衔接手段”中的理由及教学策略

例2):In the last twenty years or so, some undeveloped countries he increased their food production. Their population he at the same time grown faster. The standard of living has not been improved. The increase in food production has been achieved at the expense of using up marginal lands. There has been no gain in the pro大学英语作文篇章结构中母语的负迁移现象及教学策略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ductivity of land labor.
这个段落,如果让中国学生来评判的话,大部分学生都无法找出其在“衔接手段”中存在的理由。因为在汉语中,语义的衔接靠意会,篇章理解使用直接思维,即使找不到关联词语,读者也能通过下文和各种意向参透作者的意思[2] 。直觉思维表现在中文的过渡衔接上, 则要求不露接榫的痕迹而达到文意连贯。正所谓/语不接而意接, 血脉贯续, 天衣无缝, 正是衔接的精妙所在[3]。中文重形合,但英语重意合,也就是说英语需要形式的完整统一来实现逻辑的严密性。如果希望仅通过语义的照应来论述中心思想的话,从英文的角度看,文章就会存在缺乏衔接手段,作用不连贯,逻辑松散的理由。
针对学生不能有意识的使用衔接手段, 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策略解决。首先,在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所采用的各种衔接手段。例如通过衔接词或短语,重复关键词,使用同义词或代词等的衔接手段实现文章的“形合”;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收集整理论说文展开策略中所使用的衔接词或短语,如使用”对比” 的手段展开段落时常使用similarly/likewise/ in the same way等衔接短语;第三,教师给出缺乏衔接手段的段落,如例2),让学生填充衔接词或短语,加强英语篇章重“形合”的意识。

2.3“ 结论段”中的理由及教学策略

在文章的结论段中,这类口号式的表达“I think/ We must/ You should/“Let’s …”,相信教师和学生都不会陌生。中文的语句表达,通常是人或者有生命的物体做主语,也就是“有灵主语”。但在论说文中使用这样的语句,语气强烈,有把自己的观点意见强加于人的意味,显得主观性很强。而西方人认为, 使用“无灵主语”也就是“非人称主语”的陈述更客观, 不带个人偏见。英文文体常以客观的态度、令人信服的论据和严谨的推理来征服读者(周丽娜2 0 0 6 )。文章的结论建立在之前严密的分析论证的基础之上,而不是通过喊口号来引起读者共鸣。
针对这一常见理由,笔者认为,首先,教师可以将出现相同理由的结论段显示在多媒体课堂的屏幕上,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观察并指出理由所在;其次,给出不同的范例,引导学生总结英语文章进行总结的策略。
结语
本文就大学英语作文在主题句,衔接手段以及结论段中出现的中文的负迁移现象作了分析,以及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提供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笔者认为,在教学当中,多收集有关母语思维模式负迁移的范例与资料, 适当地作些汉、英对比分析, 使学生明白造成负迁移的理由, 逐步地克服汉语思维的负面影响, 有助于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英语思维。
参考文献:
[1]王墨希,李津.中国学生英语语篇思维模式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 (4).
[2]李静宇, 李丹莉.论汉语思维方式在英文写作中的负迁移[A]. 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C], 2008.
[3]吕长兹. 圜道综合与直觉顿悟: 从中国学生英文作文管窥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6):332 一336.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yyfylw/lw7327.html上一论文:研讨论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