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医联体形势下全科医生培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43 浏览:15175
论文导读:科,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五官科学、中医学、遗传学、心理学、行为学、流行病学、统计学、预防医学、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医学各学科中的基本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胜任全科医疗工作都是不可缺少的。医联体,顾名思义,就是医联体形势下全科医生培养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代
摘要:在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全国多个地方尝试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大型公立医院和基层医院“抱团”发展,目的是引导患者分层次就医,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尽可能让社区解决居民的基本医疗理由。然而,从各地试验效果看,存在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关键在于全科医生服务能力不高。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区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为例,结合广州正在推进的医联体工作,谈医联体模式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全科医生。
关键词:医联体 全科医生 培养
2014年6月3日,广州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意见》及其三个配套文件出台。该“意见”及配套文件提出,从2014年起7个试点区组建14个医联体(区域医疗联合体),旨在扭转因无序就诊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看病难的局面。
然而,从北京、上海、武汉及江苏镇江、淮安等地医联体的实践来看,普遍存在叫好不叫座的现象。究其理由,首诊在社区,目前还不具备条件,群众对社区目前还不够信任,主要是全科医生缺乏且水平低。在医联体实践中,即使医院的专科医生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他们还是专科医生,不是社区居民需要的全科医生,因此,医联体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彻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理由,全科医生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及实践

1.全科医生培养模式为“5+3”。2011年7月7日,《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指出要将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推行“5+3”模式,为基层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合格全科医生。根据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全国各地也结合实际,先后建立的全科医生制度,以广州为例,广州市于2012年11月23日出台《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实施意见》,提出在“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全科医生制度,全科医生由“5+3”模式规范培养,基本形成“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
2.广州市番禺区的试行效果。作为广州的一个区,番禺区在全科医生的培养方面,早在2008年就试行“5+3”模式,在2008-2010年与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先后有3批共115人毕业并取得了全科医师资格并根据实际需要分配到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根据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反馈的情况看,全科医生均能胜任岗位职责,但群众的信任度却不高。理由有三:一是全科医生太年轻,看上去不容易被信任;二是全科医生虽然经过“5+3”培养,但整体服务能力不强;三是群众用专科医生的标准衡量全科医生的工作。因此,尽管2013年上半年度门急诊人次数 75.9万人次,同比增长14.7%,但同时大医院门急诊依然“高烧不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未能起到有效为大医院分流的作用。如番禺区中心医院日门诊量8806人次,创历史高峰,儿科门诊普遍维持在1500-2000人次,最多的一天达到2200人次;番禺区妇幼保健院也创了历史高峰,为6418人次,儿科门诊也是人满为患。

二、医联体下培养全科医生的倡议

医联体组建的目的就是优化医疗资源,让全科医生真正成为居民信赖的医生,从而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康复在社区”的目标。借鉴发达国家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医联体形势下全科医生的培养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选好培养对象。由于全科医生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这要求全科医生应当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业务技能、强烈的人文情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出色的管理能力以及执著的科学精神,这与发达国家对全科医生的要求是相一致的。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都是通过继续教育即通过对医学院校的毕业生进行若干年的全科医生培训,再考取资格证的形式来培养全科医生的。从读医科院校起到取得全科医师资格,通常需7-11年,这样培养出的全科医生,均为医疗界的精英,成为社区居民信赖的“健康守门人”。因此,选苗子必须选择品学兼优、有志于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医学本科院校毕业生,为将来建设一支精英式的全科医生队伍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2.选好培养方式。全科医学涉及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各临床学科,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五官科学、中医学、遗传学、心理学、行为学、流行病学、统计学、预防医学、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医学各学科中的基本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胜任全科医疗工作都是不可缺少的。医联体,顾名思义,就是医联体形势下全科医生培养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由一所医院,联合若干所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要充分利用、二级医院的资源,将培养对象放到相应的医院进行至少3年的规范化培养。在熟练掌握各医学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再安排到医联体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学习,学习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相关专业的知识。由于都在本地区、本医疗联合体内学习,对本地常见病、流行病就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3.建立淘汰机制。对接受规范化培训的学员,每培训一个学科的内容就要及时进行考核,考核不过关,进行复训,复训考核不过关,就要进行淘汰,所有培训科目过关后,还必须取得全科医师资格证书。淘汰出的学员,则根据其志愿,作为专科医生进行培养。
4.定期轮换进修。在医联体内,全科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一段时间内,要有选择性地到、二级医院进修,但进修应主要选择在门、急诊进修,多接触一些门、急诊病人,定期巩固基本医疗技能。
总之,在医联体内全科医生的培养要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内部各机构优势,整合好资源,才能培养出一支优秀的全科医生队伍,真正做好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实现组建医联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凯.激辩医联体[J].中国医院院长,2013(11):34-36
[2]任伟,姚岚,冯友梅.国内外全科医生制度目前状况及启迪[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4):509-510
[3]赖小玫等.澳大利亚全科医生培养使用策略对中国人才队伍建设的启迪[J].卫生软科学,2009,23(4):470-473
[4论文导读:]线福华,路孝琴,吕兆丰.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及其实施中相关理由的深思.全科医学教育研究,2012,15(8A):2498-2501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http:///html/2014-06/05/content_2649709.htm上一页12
]线福华,路孝琴,吕兆丰.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及其实施中相关理由的深思[J].全科医学教育研究,2012,15(8A):2498-2501
[5]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http:///html/2014-06/05/content_26497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