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90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722 浏览:33954
论文导读:
摘 要: “90后”大学生已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准确把握“90后”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是高校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的前提。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情感教育
“90后”是高校新一届学生主流,准确把握“90后”思想、行为特点,是高校班主任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指出了新思路。

一、“90后”大学生的特点体现

“90后”大学生是指在上世纪90年代出生,目前年龄在19到23岁的高校学生。他们是在我国信息化高速发展之际出生、成长的一代中国公民。

(一)性格特征:自主自我,集体意识薄弱。

“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习惯生活物质独享,喜欢在各方面满足自我需要,表现与众不同,以自我为中心,造成“90后”大学生很难“拧成一股绳”。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使他们渴望得到他人关注,也使得他们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

(二)生活方式:标新立异,价值观物质化。

“90后”大学生出生、成长在我国信息化高速发展、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年代。他们心态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尝试新科技,崇拜文体明星;依赖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开展人际交往,喜欢“虚拟世界”,现实生活交流能力弱;依赖家庭经济支持,独立意识差。

(三)学习工作:勇于挑战但抗压能力较弱。

“90后”大学生多才多艺,他们喜欢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表现自我,如新闻专业学生在迎新晚会上展示吹拉弹唱、编排表演情景喜剧等各项特长,展现“90后”的自信与;在申报“挑战杯”等竞赛项目上,他们积极主动报名,参与设计课题和各种实验,依托专业特征和优势,展现个人能力。然而,一旦受挫,很难填补自我心理落差,不懂得如何排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障碍,往往小小的失败或者压力都可能导致他们一蹶不振,失去奋斗的动力。

二、针对“90后”大学生特点,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意见》强调:“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德,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90后”大学生心理理由多数表现在自我意识过强、承受挫折失败能力弱,不善于排解困扰,容易走极端。据此,班主任要在分析整体学生状况,关注特殊理由学生的基础上,做到以下几点。

(一)宣讲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心理保健。

“90后”大学生大多数生活条件优越,挫折承受力较弱;或是成长环境复杂,从小自闭乖张。当出现家庭、人际关系或学习压力理由时,缺乏与人交流,便会出现影响心理健康的理由。
因此,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有助于维护和推动学生身心健康。以班级、年级为组织的宣讲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同龄人的案例中得到体会;聘请专家指导学生,包括生理心理特征分析、性心理卫生知识、常见心理疾病特征及预防等,能够让他们通过科学的策略自我排解;班主任可为特殊理由学生请教专家,使他们逐渐摆脱心理理由的困扰。

(二)搭建咨询平台,开展心理健康咨询。

心理健康平台搭建最主要的是要做好保密工作。“90后”大学生自尊心强,他们善于掩盖自己的心理,当他们心理健康状况受到辅导员或班主任关注时,本身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排斥。班主任发现学存活在心理理由时,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如与学生谈话,注重学生信息反馈;通过肢体、表情等非语言交流,细心观察分析学生心理动向。

(三)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推进情感与理智同步完善。

“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矛盾心理,如独立行动却难以摆脱家庭依赖等。注入情感教育,不仅是班主任与学生心灵沟通的钥匙,而且是班主任走进学生心灵,为学生带去希望、植入梦想的关键。班主任要在与学生聊天、紧密联系家长、密切关注特殊学生的基础上,以理智交流的方式消除学存活在的心理不健康因素。
班主任是学生前进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充分了解和把握“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紧密联系家长、任课老师,通过多维度、有侧重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引导、教育,推动每个“90后”学生健康成长。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yxxlxlw/lw21153.html上一论文:阐释在无痛人流手术中药物使用和心理诱导的配合使用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