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会计稳健性对债务与权益融资成本影响差异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295 浏览:23492
论文导读:8)等人发现会计稳健性削减了贷款交易的买卖差价,降低了与债务契约相关的信息成本,因此债权人要求更低的酬劳率。国内研究方面,钟岳松(2009)从理论上分析了提供稳健性会计信息的债务人需要得到债务成本降低的补偿。毛新述(2009)通过实证得出,盈余稳健性与公司的债务成本显著负相关。李琳(2010)却得出了与西方截然相反的实
【摘 要】 文章以2007—2012年沪深两市湖北省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会计稳健性对债务与权益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提高会计稳健性不仅能降低债务融资成本,还能降低权益融资成本;但相比于债务融资成本,权益融资成本对会计稳健性的波动更加敏感。
【关键词】 会计稳健性; 债务融资成本; 权益融资成本
1004-5937(2014)10-0054-05
一、引言
稳健性是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之一,要求在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时谨慎确认资产或收益,及时确认负债或损失。近年来学术界涌现出大量研究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性和影响因素的成果,而与其产生的经济后果相关文献却屈指可数。仅有的几篇文章也只是从单方面分析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成本的关系,或者从单方面论证稳健性与权益融资成本的关系。国内尚未见到会计稳健性对这两种融资成本影响程度差异的研究。但理论上债权人和股东在获取信息能力与规避不对称信息风险的能力上存在差异,会导致这两种融资成本对稳健会计信息的敏感度出现差异。另外,陈旭东、黄登仕(2006)采用1993—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中国的会计稳健性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其中制造业最明显。而湖北省作为中部的制造业大省,最具代表性。湖北省资本市场建设工作会议宣布,湖北上市公司数量居中部地区首位,已有境内上市公司82家,其中有48家属于制造业,占比高达58.54%。
因此,本文以湖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实证分析会计稳健性对债务与权益融资成本的影响差异。旨在为“债权人和股东二者中谁更在乎上市公司是否遵循了稳健的会计政策”这一课题提供经验数据,为完善稳健性经济后果的实证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二、文献回顾

(一)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成本

国外研究方面,Ahmed,Billings,Morton与Stanford-Harris(2002)最早发现,债权人与股东双方在红利分配方案中的利益冲突越激烈,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反而越高。他们通过实证分析,首次证明了债务融资成本与会计稳健性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Zhang(2008)更深入扩展了Ahmed,Morton等人的研究成果,检验了债务契约中会计稳健性对于债务人与债权人的事前效用及事后效用。结果表明,稳健性使得契约中的双方都受益,因此降低了债务人的借款成本。Moerman(2008)等人发现会计稳健性削减了贷款交易的买卖差价,降低了与债务契约相关的信息成本,因此债权人要求更低的酬劳率。
国内研究方面,钟岳松(2009)从理论上分析了提供稳健性会计信息的债务人需要得到债务成本降低的补偿。毛新述(2009)通过实证得出,盈余稳健性与公司的债务成本显著负相关。李琳(2010)却得出了与西方截然相反的实证结论,即会计信息的稳健性与债务融资成本存在正相关关系。

(二)会计稳健性与权益融资成本

国外文献方面,Francis、Olsson、LaFond与Schipper(2004)率先对会计稳健性与权益融资成本的关系进行检验,但结果发现二者无显著的相关性。Lara、Oa和Penalva(2006)对稳健性的计量采用了多种组合的计量策略,首次证明了会计稳健性越强,权益融资成本越低。Li(2009)在世界不同国家间检验了会计稳健性与权益融资成本的关系。再次证明财务报告的高稳健性与较低的权益融资成本相关。
国内方面,关于二者关系的文献数量非常有限。李刚、王艳艳与张伟(2008)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会计稳健性对权益融资成本没有显著影响。张长海、胡国柳与吴顺祥(2011)的研究结论支持了会计稳健性能有效地降低权益投资者要求的必要酬劳率的论点。李骁寅、彭家生(2012)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在我国上市公司广泛存在,且稳健性程度越高,权益融资成本越低。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会计稳健性的最基本需求来自契约、监管、诉讼与税收四个方面(Watts,1993)。本文运用会计学术界引用频率最高的契约理论展开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1.从债务契约角度分析,与股东和CEO的利益冲突相似,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委托关系也会使二者产生利益冲突。在借贷关系中,债权人处于收益与风险不匹配的劣势地位。一方面,如果双方订立的债务契约没有限制性条款,债务人有动机肆意转变借款用途。例如,CEO将借款用于高风险项目的投资,加大了债务资金的风险。另外,债务到期时,债权人还可能承受债务人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另一方面,尽管债权人承受如此大的风险,得到的收益却只能是契约约定的本金和固定的利息。债务到期时,即使借款企业的价值有再高的提升,债权人也享受不到。而会计稳健性能缓解债权人收益与风险的不平衡。因为稳健的会计信息能及时把债务资金的风险信号传递在财务报告中,从而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提供稳健的财务信息需要付出代价,所以不是所有的债务人都愿意这样做。其一,被低估的当期盈余和净资产会遭到报表使用者较差的评价;其二,债务人对损失与收益确认的不对称及时性,使得财务数据未达到债务契约中的指标要求而承担违约风险。因此,债权人必须对债务人采用稳健会计政策进行补偿,而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就是最有效方式。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1: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
2.两权分离产生了股东和管理层(CEO)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从管理层薪酬激励的契约角度分析,股东为了监督CEO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会制定一系列与财务报表数据相关的经营业绩指标体系来考核。但由于股东与CEO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不完全契约的限制,CEO可能会提前披露“好消息”以及延迟确认坏消息来粉饰财务业绩。其一,如果接收到资本市场传递的上市公司业绩的好消息,CEO就有动机将不确定的正流提前披露在最近的业绩考核指标中。而当收到股东给的奖励之后,CEO将面对道德风险,即不努力促成好消息转化为实际的流入,从而损害股东乃至整个企业的利益。其二,如果接收到资本市场传递的上市公司业绩的坏消息,CEO会有动机延迟披露直至他们的任期结束。论文导读:
在此期间,他们可能将坏消息导致的损失传递给下一任或进行高风险投资来摆脱坏消息。为了防止CEO粉饰财务报表,股东们要求CEO在编制财务报告时将“好消息”谨慎传递,将“坏消息”更及时充分地披露。所以,提高会计稳健性水平能缓解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而减少了被市场赋予了的信息风险,即减少了投资者要求的酬劳率,从而降低了权益融资成本。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假设2:会计稳健性与权益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
3.通过前述分析,作为债务与权益融资的资金供给者,金融机构和股东们都对财务信息的稳健性有一定的需求。但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二者对稳健的会计信息的依赖程度有显著的差异。其一,应对信息不对称的风险能力上,金融机构比股东们更强。为规避风险,金融机构在订立债务合同时可加入限制性或约束性条款。例如债权人要求债务契约维持特定水平的净资产总值、营运资本、利息保障倍数等基于会计数据的约束条款。其他的限制性条款还包括依据债务人企业的经营业绩订立出与之对应的利息率、到期日、抵押物等条款。其二,在信息的搜索能力方面,金融机构也优于股东们。Bharath、Sunder(2008)认为,在获取企业的私有信息上,银行有更多信息渠道。我国的资本市场兴起较晚,发展不成熟。就是在这种特殊的制度背景环境下,这种差异尤为明显。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更愿意向数量较少的金融机构披露其私有信息,而不愿公开给大量的股东,尤其是中小股民。因此,执掌着信贷大权的金融机构获取信息的能力显著强于股东。

(二)建立模型及变量定义

(三)样本选取、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7—2012年沪深两市A股湖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全省共有48家制造行业的上市公司。按下列标准对所得样本进行筛选:(1)剔除财务数据缺失的样本;(2)剔除股票交易数据不建全的公司;(3)剔除极端值。最终得到237个样本。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本文数据使用Excel2010软件进行加工处理。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由表3,所选取样本的相关变量大致较合理和稳定,除资产酬劳率与企业规模波动较大外,其他变量的波动较小。大部分变量的均值与中位数接近,只有采用权益市价比法计算的会计稳健性AC的均值与中位数有细小差别。因变量债务融资成本均值为0.037797,最大值为0.213007,最小值为-0.211198,标准差为0.062352,离散程度较小,说明样本的债务融资成本较平稳。另一因变量权益融资成本均值为0.850792,最大值为2.679901,最小值为0.072795,标准差为0.992444,说明样本的权益成本参差不齐,差别迥异。自变量AC采用应计项目法计量的均值为0.007528,最大值为3.049906,说明应计项目常年累计为负值,即会计稳健性在湖北省制造业普遍存在,但AC的最小值为-0.725982,说明还有少量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不稳健。自变量AC采用权益市价比法计算的均值为0.399761,最大值可达到1.731297,最小值只有-0.245658,说明仍有一小部分上市公司未遵循稳健性原则。制约变量中,公司规模SIZE的中位数与均值非常接近,但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较大。说明湖北制造业上市公司中,中小规模与大规模公司相差甚远。资产酬劳率ROA的均值为0.039074,最小值只有-1.186327,最大值却高达1.970811,说明湖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产酬劳率有较大的差异。贷款所占比例TR均值为0.689684,说明债务融资的主要渠道是向金融机构贷款。

(二)模型检验及分析

表4列示了模型1和2的线性回归检验结果。模型1可以看出,此模型的调整R方为0.7101,接近于1,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DW统计量为1.91,接近于2,说明线性回归方程无自相关。会计稳健性对债务融资成本的线性回归系数为-0.0297,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因此,在制约住其他影响债务融资成本的因素后,会计稳健性与债务成本显著负相关,本文的假设1得到证明。其他影响债务融资成本的因素中,权益乘数、资产酬劳率、固定资产比例和贷款所占比例这四个变量都与债务融资成本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呈正相关关系;公司规模、公司成长性这两个变量与债务融资成本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呈负相关关系。
从表4中的模型2可看出,此模型的调整R方为0.911,接近于1,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DW统计量为1.8561,接近2,说明此回归方程无自相关。会计稳健性对权益融资成本的线性回归系数为-0.0501,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因此,在制约住其他影响权益融资成本的变量后,会计稳健性与权益成本显著负相关,本文的假设2得到验证。其他影响权益融资成本的因素中,资产酬劳率、公司规模、股票换手率和成长性这四个变量都与权益融资成本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呈负相关关系;权益乘数和市场波动Beta这两个变量与权益融资成本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呈正相关关系。
从表5中的模型3(a)可看出,交互变量D1AC的回归系数为0.0039,为正值,并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1%的检验,这证明较之债务融资成本,权益融资成本对会计稳健性的波动更敏感。因此,本文提出的假设3得到验证。与模型3(b)中会计稳健性采用应计项目法计量不同,模型3(b)中的会计稳健性指标用权益市价比法来替代。D1AC的相关系数为0.0046,依然为正,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同样证明了本文的假设3。
五、结论
本文运用2007—2012年沪深两市A股湖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建立了三个模型:债务融资成本对会计稳健性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权益融资成本对会计稳健性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会计稳健性对债务和权益融资成本的影响差异的选择模型。通过实证得出三个结论:(1)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即上市公司采用更稳健的会计政策提高了债务融资效率。(2)会计稳健性与权益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论文导读:ts,RL.ConservatiinaccountingPartI:Explanationsandimplications.AccountingHorizons,2003(17):207-221.SreedharT.Bharath,JayanthiSunder,ShyamV.Sunder.AccountingQualityandDebtContracting.TheAccountingReview,2008:1-2

7.上一页123

,即上市公司采用稳健的会计政策促使权益融资效率的提高。(3)较之债务融资成本,权益融资成本对会计稳健性水平的变动更加敏感。这一方面说明了相对于债权人而言,股东们对高水平稳健性的需求程度和依赖程度更大。另一方面说明了股东主要以调整权益融资成本为规避风险的手段,而金融机构用以防范风险的主要工具并不是调整债务融资成本。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订立有弹性的软约束条款来限制上市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琳.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资本成本关系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 张敦力,李琳.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11(7).
[3] 张兆国,刘永丽,李庚秦.会计稳健性计量策略的比较与选择:基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2(2).
[4] 李骁寅,彭家生.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性及其与权益资本成本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4).
[5] 严骞.债务融资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14).
[6] Watts,R L. Conservati in accounting Part I:Explanations and implications[J].Accounting Horizons,2003(17):207-221.
[7] Sreedhar T. Bharath, Jayanthi Sunder, Shyam V. Sunder. Accounting Quality and Debt Contracting [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