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头孢地嗪抗菌活性及其药动学与临床应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132 浏览:97008
论文导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头孢地嗪的抗菌活性,以及相应的药动学情况,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策略: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整体动物实验、离体抗菌等相关研究进行分析。结果:头孢地嗪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特性,可推动人体免疫的恢复,半衰期较长,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值得临床应用。结论:头孢地嗪的广谱抗菌作用较强,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头孢地嗪;抗菌活性;药动学;抗生素
1672-3783(2013)12-0240-01
头孢地嗪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新型第三代头孢广谱抗生素,与头孢氨噻肟等相似,不但具有较强的抗G+菌活性,对G-菌也十分有效,对β内酰胺酶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本文对头孢地嗪的抗菌活性和药动学情况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抗菌活性
1.1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头孢地嗪与头孢氨噻肟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相近,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值得临床关注的是,来自于普通变形杆菌、脆弱类杆菌中的β内酰胺酶水解头孢菌素能力较强,可使头孢地嗪失活。同时,头孢地嗪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具有良好的活性抑制作用,进而降低其酶活性。
1.2体外抗菌:头孢地嗪对表葡萄球菌、金葡萄球菌等的抗菌活性不强,较低浓度的头孢地嗪能够有效的抑制肺炎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活性,且对苯唑青霉素敏感的肺炎链球菌耐药,临床疗效与头孢氨噻肟相近。头孢地嗪和红霉素对于莫拉菌属活性相近,但是其对混合型淋球菌的活性高于头孢噻啶、氨基青霉素[1]等。头孢地嗪对于不产酶、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的活性与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相似。
头孢地嗪对具有耐药性的流感嗜血杆菌具有较强的活性,同时对氨苄青霉素敏感活性较强,对于杜克雷嗜血杆菌(产生β内酰胺酶)同样具有较高活性。
克雷白菌家族主要有沙雷菌属、克雷白杆菌属、肠杆菌属,其与头孢菌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头孢地嗪对肠杆菌属的抑制效果不明显,可对肺炎克雷白球菌产生抑制,但是其效果不如拉他头孢或头孢氨噻肟。在临床菌株分离研究中对肺炎克雷白球菌进行研究,显示当头孢地嗪MIC90水平为1.6mg·L-1时,可证实其对头孢地嗪的敏感性。试验中使用50株克雷白菌进行研究,当头孢地嗪的抗菌活性为2.0mg·L-1时,略低于抗菌活性为0.5mg·L-1的环丙氟哌酸,高于羟氨苄青霉素(抗菌活性为128mg·L-1)。研究显示,头孢地嗪对于杜克雷嗜血杆菌的敏感性具有一定的差异,其MIC90水平在4-100mg·L-1之间[2]。
有相关文献对枸缘酸菌属对于不同头孢菌素之间的敏感性进行研究,研究显示,所有参与实验的头孢菌素均具有抗菌活性。其中大肠杆菌对头孢地嗪较为敏感,其抗菌活性为0.2mg·L-1,而头孢地嗪对于头孢哌酮的抗菌活性较之宋氏志贺菌[3]明显降低,其MIC90值分别为16mg·L-1和0.25mg·L-1。
研究显示,奇异变形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较为敏感,头孢地嗪对其抗菌活性水平显示为0.02-0.25mg·L-1,许多研究中均显示,临床中所分离出的普通变形杆菌通常较之奇异变形杆菌更为耐药,并且其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头孢地嗪可有效抑制普通变形杆菌活性。
1.3杀菌活性及其相应作用机制:头孢地嗪与其他相关的头孢菌素相同,对于大肠杆菌青霉素结合蛋白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当MIC水平较高时,头孢地嗪与大肠杆菌青霉素的结合会对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产生破坏作用,进而加快原生质体的形成,推动细菌的溶解。通常,当起始细菌浓度在104-105cfu·ml之间时,其对于G+与G-细菌的敏感性与MIC和MBC相近。加入药物1-2小时后具有杀菌活性,并可延长8小时。使用体内的含药血清行体外实验,其药物杀菌性在2小时候开始,并能够持续48小时。
2药动学特性
2.1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成年健康研究者单次使用im头孢地嗪后1-15小时能够达到药物峰浓度,即60-75mg·L-1:成年健康受试对象单次iv头孢地嗪1-2g后,其平均药峰浓度水平在215-394每个·L-1之间,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期间给予im1-2g头孢地嗪治疗,其平均Cmax值是49mg·L-1-75mg·L-1,治疗期间同时给予利多卡因肌肉注射不会影响其药动学结果[4]。im头孢地嗪的生物利用度在90%-100%之间,连续用药6天,且每12小时静脉给药2g,无体内药物积蓄情况发生。
2.2分布情况:蛋白结合情况:在12.5-100mg·L-1的血清浓度情况下,头孢地嗪与蛋白的结合率约为81.0%。且当其血清浓度>100mg·L-1时,其蛋白结合率也会明显下降,其主要结合蛋白即为白蛋白,因为白蛋白对于头孢地嗪的亲和力较强,研究推测,当血清浓度>100mg·L-1时,其蛋白结合情况会发生明显变换,进而影响Vss的结果。
组织分布情况:用药治疗后患者体内的许多体液和组织中头孢地嗪的浓度均明显高于其MIC,主要的组织和体液主要有子宫颈、骨盆内器官、输卵管、子宫内膜组织、胆汁、腹水、脑脊液等。通常给予头孢地嗪进行2-3小时的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治疗后,其药物浓度可达到最高峰值,用药治疗数时后,其肺组织、、胆汁、腹水等的药物浓度仍然>4mg·L-1。
参考文献
[1]黄建敏,阚全程,余祖江,周蓉.头孢地嗪在慢性乙肝并SBP的免疫稳态调节作用[J].医药论坛杂志,2011,18(07):109-110
[2]李荣,刘淑玲,苏如松,胡文芝.头孢地嗪在不同肾功能损害伴感染病人的免疫增强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13(04):198-199
[3]李光辉,张婴元,姬美蓉,吴菊芳,吴卫红,汪复.头孢地嗪的临床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12,15(14):106-107
[4]孙玉善,董典顺.芳代烷基肼类的化学 Ⅸ、抗菌活性与构效关系[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0(17):120-121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ywtjlw/lw33428.html上一论文:试议廉价药缘何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