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风药在中医外科疾病治疗中应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746 浏览:33512
论文导读:为风药于脾胃治疗中,具有生阳、行风、发散积热、行经活血等功效,以柴胡、防风、葛根、独活等为代表,是脾胃治疗方剂中常用药种。直至今日,风药其定义与内涵也发生了变化,临床应用广泛,药品种类繁多,特别是针对中医外科疾病具有其独特的疗效,因此探讨风药于中医外科疾病诊疗特点,总结治疗经验,非常必要。1风药中医外用辩证
摘要:风药于中医外科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是常用的辅药,可起到通经活络、活血化瘀、升散风邪,以提高药效的作用。本次研究从风药于中医外科疾病中的辩证基础出发,阐述常见的几种中医外科疾病中风药的运用,最后总结几点用药注意事项。
关键词:风药;中医外科疾病;应用研究
风药是传统中医药理论重要药类之一,特指具有疏风发散功能的一类药,其概念最早见李东垣《脾胃论》,作者认为风药于脾胃治疗中,具有生阳、行风、发散积热、行经活血等功效,以柴胡、防风、葛根、独活等为代表,是脾胃治疗方剂中常用药种[1]。直至今日,风药其定义与内涵也发生了变化,临床应用广泛,药品种类繁多,特别是针对中医外科疾病具有其独特的疗效,因此探讨风药于中医外科疾病诊疗特点,总结治疗经验,非常必要。
1风药中医外用辩证
风药于中医外科疾病诊疗是由风药特点、中医外科疾病特点决定的。"风邪"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外界致病因素之一,为外感疾病的先导,故《素问》有云"风为百病之长"之说[2]。风邪致病起病迅速、变化性强,多伴有疼痛且随风而走、遇风则重;风喜上行,多发端于上部。风邪反应于外多见宣浮肿,色红,痛行甚速,可伴有头痛、经痛等全身症状。风药可作用于气血,具有行气、益气、调气,活血、止血、补血等作用,驱寒止凉,如四物汤加升麻、栀子等可治下血有热,加炮干姜、升麻可治血虚有寒[3]。风药可作用于经络,有温散经络的作用,而经络阻塞是中医外科疾病重要病因之一,可致气血瘀滞,肿痛化脓,毒邪扩散,而风药通过舒经活络可逆转病机,促病情转归。风药因生发宣散可调节脏腑,疏肝健脾、固肾助气,促脏器充实,改善预后;风药质轻味辛风药在中医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药性浮行,可发散毒邪,解表祛毒,促血脉畅通,配合其它各类药物各有其效。
2风药于中医外科常见病治疗
2.1痔疮中医认为"热毒、火毒"是痔疮病因,故清热祛火以解毒成为首选治疗方案,但临床实际应用中,多不单独采用清热祛火之苦寒之物,为防治寒凝致致气血经络阻塞,因此多以"风药"发散祛除表证,逆转病机,排汗祛邪毒,推动患者自我转归,故临床常以"风药"治疗初发、多发痔疮[3]。如倍受推崇的荆防败毒散、仙方活命饮等均有风药,以发散邪毒,逆转病机,提高治疗效果。
2.2皮肤病皮肤病是常见外科疾病,致病因素复杂,多为内外失衡所致,中医于此具有极大的优势。中医认为皮肤瘙痒应属于"风瘙痒"多因患者体虚,受风后,风入腠理,以致气血不调,风毒往来相搏于肌肤之间,邪气微而不致痛,遂成瘙痒。中医治疗以排风、祛湿、化瘀、补虚为主要治疗策略,如应用于尿毒症瘙痒止痒方剂加减(生黄芪、大黄、土茯苓、白鲜皮、当归、川芎、苦参、防风、蝉蜕、薄荷),其中防风、蝉蜕等具有祛风清热之效[4]。过敏性紫癜其肿痛游走、瘙痒不止,多以清热凉血方剂治疗,添加蝉蜕、防风等可活血祛瘀,抑制炎症,提高药效。
2.3外周血管性疾病外周血管性疾病,包括静脉曲张、静脉炎、动脉硬化闭塞等,多为邪气致淤、气滞淤血之症,且多由内而外,发于表,而风药可全身作用,起到活血祛瘀、通经活络的作用。现代药动力学研究表明风药具有抗凝、抗血栓、扩张血管、减轻血液粘稠、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可有效提高血管通透性,抑制血管炎性因子[5]。风药还可作用于脏腑,调节脏气,推动全身气机通畅,改善气血。
3应注意的理由
3.1用药时机风药多起到提高疗效的作用,其中又以抑制寒凝、发散药效为主,但并非任何情况下均适用,以病初之时伴有表证或湿浊者为宜,重症或溃烂后期慎用,稍有不慎者可致患处急暴,加重病情;此外,针对阴虚有热者应禁用以防虚上加虚。
3.2剂量与给药时间风药多作为佐药以提高疗效,因此用量不宜过大,剂量达到可治表证、促风邪发散即可。风药具有发汗、祛邪的功效,由里及表,不宜长时间使用,以防阴液丢失、体虚变证。
3.3配伍风药多具有温燥之性,因此配以苦寒药物以降燥,以防升散太剧。升散太剧会消耗大量的元气,甚至是灼伤肾阴,致肝胆郁结,一般辅以黄柏、知母等,以"降阴火、救肾火",或辅以人参、白术等益气补血药物以保留元气,或辅以当归、麻仁、五味等养阴润燥,以补津液[6]。
4小结
风药于中医外科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是常用的辅药,可起到通经活络、活血化瘀、升散风邪,以提高药效的作用。特别是针对中医外科疾病具有其独特的疗效,因此探讨风药于中医外科疾病诊疗特点,总结治疗经验非常必要。风药味辛质轻薄、药性升浮,因此具有活血化瘀、补气益气、温经活络等作用,可祛风解表,常应用于痔疮、外周血管疾病、皮肤病等中医外科疾病治疗,且多作为辅药,具有提高药效的独特作用。但使用时应熟悉使用适应证,掌握剂量与给药时间,科学配伍,保障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崔俊波.风药临床应用研究概述[J].江西中医药,2012,12(5):74-75.
[2]鞠丽,孙秩秋.孙秩秋教授运用风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经验简介[J].新中医,2011,43(5):164-165.
[3]于舒雁,苗明三.防治痛风药物筛选策略与药物作用机制研究[J].中医学报,2013,29(12):1875-1878.
[4]朱星,王明强.探讨朱丹溪论治杂病巧用风药之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4):1-2.
[5]王伟民,彭越,王磊,等.临床运用风药验案拾萃[J].辽宁中医杂志,2013,21(5):22-25.
[6]吴炜.疏风药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研究[D].江苏: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21-34.
编辑/哈涛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ywhxlw/lw30803.html上一论文:试述哪些药容易引起大便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