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045 浏览:21147
论文导读:
唐代孔颖达在《正义》中说:“褒贬虽在一字,不可单书一字以见褒贬……经之字也,一字异不得成为一义,故经必数句以成言。”该段文字意即今天所说的上下文语境关系,文本中,一个字的语体色彩,也将取决于在文本中的具体位置(环境)。时至今日,在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中,更不可抛开具体的语言环境。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关注语境、理解文本、习得语言呢?
关注上下文语境,帮助理解文本
教学中,在对文本解读时,必须将具体的词句还原到文本之中,通过联系上下文以求得整体把握该词句的内涵。张志公主编的《现代汉语》也专门开辟了“语义与语言环境”一节进行了详尽阐述,文中指出: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因此,分析语言现象,必须把它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品味。一旦离开了具体的语境,把一个个语言片段孤立起来分析,就难于确定其蕴藏的深刻作用。
如《半截蜡烛》这篇课文中,有一句:“烛焰摇曳(yè),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对于这句的解读,如果离开了上下文语境来读,就不能读出文中的“它”到底指的什么?就不能读明白:为什么说它成了“最可怕的东西”。又如在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时,文中有“蓬蓬勃勃”一词,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了“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地……”这就是对蓬蓬勃勃的最好理解。教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关注文中的这些语段,让学生体会。这些语段也可以为教师所用,成为引导学生开展阅读理解活动的策略和途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合理设想、情景再现、揣摩人物心理活动、朗读对比等策略去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在对文本的心境互动中,不断理解话语的含义及言外之义,体会话语表达形式的作用,从而习得言语智慧,发展自己的思维品质。
关注外在性语境,帮助感悟文本
语言习得的外在环境十分重要。其范围也是较广,如作者的个人情况、写作背景等,这些因素都是潜在的影响学生对文本感悟程度的综合因子。特别是在一些借景抒情、以物咏志、有典型写作背景的文章里,在对此类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就一定要联系其外部语境,正确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对文本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如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时,我们通过搜集资料,理解文本分析得出樟树象征着宋庆龄,这是一种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的写法。要真正理解文章的写法,就必须关注一定的背景知识。再如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读到“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时,也需要体会司马迁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知道他遭受的巨大打击,从而感受司马迁的坚强,理解“发愤”的含义。学生在对语境的把握中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从而才能产生认知和情感的共鸣。
考虑到“作者”和“背景”的因素,对文本的理解就不会发生偏差,文本所传递的信息就能被阅读者很好地接受,文本如何传递信息的也不会被阅读者,从而达到“反诸作者之心”、习得表达技巧、获得言语智慧的目的。
关注实践性语境,帮助升华文本
只有善于关注实践性操作,才能帮助学生在运用中提升对文本的认识。因此,在正确解读文本时,教师要善于从具体的语境出发发展学生言语智能,从可以习得言语智慧的部分进行挖掘和取舍,并发现文本中具有“语言文字运用教学价值”的部分,然后,从学生的理解程度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如于永正老师在教学《燕子》这篇课文中,面对描写燕子外形特点的语段时,让学生先自读两遍后谈感受,再根据课文描述师生共画燕子图,据图复述第一节;回答为什么没写燕子的眼睛、嘴,明确写物要抓住主要特征。整个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过程关注上下文语境,用悟读教学法,调动学生自读、积累、感悟的积极性,如行云流水,生动自然。又如在《草》这篇课文的复习巩固阶段中,可以学习“文包诗”《春晓》的写作方式,也可以通过扮演奶奶来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意识到交际对象“奶奶”对“学生”的影响和制约,这就为下文中奶奶的一系列提问和学生的必须回答提供了合理解释,显得真实自然。
任何知识的习得及其内化过程,都必须在实践中有效应用,因此,通过语境创设,不仅清晰地传递了文本的信息,还揭示了文本是如何传递信息的秘密;不仅教者头脑清晰,学者也收获丰富。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了语言表达实践,培养了言语能力。
新课标要求教师们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走进文本,充分领悟语言的丰富内涵,去感受语境、体会语境,并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审美想象和审美创新能力,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遵循和运用语境理论来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会使语文教学的手段与目标相协调,使课堂教学更加自然,更加真实。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新坝中心小学)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yuyongxlw/lw36104.html上一论文:谈“偶像诞生”:从80后文学到网络的艺术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