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立足课堂,深研课程,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素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204 浏览:134366
论文导读:
摘 要: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强调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积极开展语言文字教学,使教学目标和内容紧紧围绕“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个核心。面对课堂,面对学生,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做呢?简单地说,就是要立足课堂、深研课程,研究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素养。这是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必定要求,更是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定要求,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势在必行。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立足课堂;深研课程;对语文教师的要求;语言文字运用素养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立足课堂,深研课程,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素养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推动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

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新课标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综合性”、“实践性”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个核心。
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背离核心目标的做法。所以,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就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表达的实践上下功夫,应避开围绕知识条文、概念定义耗费精力。要培养这方面的实践能力,不能光靠反复做题,而是要立足课堂,深挖课程,设计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把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生活联系起来,和各种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根据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在运用中真正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认真对待这个理由。面对课堂,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做呢?在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想办法来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素养。

一、珍视新课标,深研课程,善于挖掘课程中语言文字教学的内涵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加重了课程的文化比重,文学作品占60%以上,加强了文质兼美的古诗文及现当代的名家名篇,选编进一步提高了语文学科的文化品位与价值。课文内容将视角广泛地投向家庭、社会,关注亲情、友情等真情,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悟种种人生哲理。面对不同学段的语文教材的多次改编,我们教师不要轻率地怀疑教材编写的科学性,而应主动去挖掘课文中语言文字教学内涵,由原来的“课堂指导者”变为“课堂推动者”,让语文课成为“大语文”的舞台,洋溢着文学的气息。
以鲁迅先生为例,鲁迅的文章在各学段的语文教学中占的比率最重,是选文最多的作家。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鲁迅先生,对中国旧文化有着深邃的洞察力,过去我们只强调其“斗争性”而忽略了其文化上的意味。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主动的从课文中探寻出鲁迅作品的文化色彩,在丰富学生头脑中的鲁迅的形象的同时,积极开展一系列关于“鲁迅其人”、“鲁迅其文”、“鲁迅的民族精神”、“我眼中的鲁迅”等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特点的研讨话题与研究主题,并循序渐进形成体系,既可以适时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思维方式上入手进行拓展训练,弥补学生认识水平等方面的不足,又可以实现在形式多样的探究性学习中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学生展现出一片新视野、新天地。

二、认真分析单元编排,大胆重组教材,善于利用课程中语言文字的教学资源

学生的认知存在着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单一到综合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单篇研读往往流于同一平面上的解读,为滋生各种形式主义提供了土壤,难以达到立体的、纵深的突破。如果能尝试着重组教材,进行专题式探究性学习,势必能将学生的解读能力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准。
阅读教学可以从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也可以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这里就以初中第六册语文新教材为例来谈“重组教材”。教学时我大胆把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的诗歌依内容和诗风特点重新组合,开设情诗专题、爱国诗专题、婉约词派、豪放词派等一系列诗歌版块式教学探究模式。以《诗经》为例,学习《关雎》健康明朗的诗风和《蒹葭》含蓄朦胧的诗风,通过比较阅读,领略诗歌源头的魅力导入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的诗歌学习;以苏轼的《江城子》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导线构成“诗人的爱国情怀与个人遭遇的美丽碰撞——浅析古代诗歌产生的根源专题”;以南唐诗人李煜的“亡国哀思”为核心,结合《虞美人》和《相见欢》为例作比较阅读,构成“探究李煜诗风的形成与人格魅力专题”等。

三、学生自主搜集材料,师生合作,积极开展语言文字教学的研究性学习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表达的实践上下工夫,精心设计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把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生活联系起来,和各种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根据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在运用中真正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能力。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一个高明的老师,不在于讲得多么精彩,而是在于会不会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深思。因为在人的一生中,获取处理信息,提高自身素养,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至关重要。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综合性的大语文学习。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重新构建,从而增进其深思力和创造力。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拓展知识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素养,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努力将以上策略广泛地应用于每一篇课文的讲授中。学生的阅读量大了,自主研究的兴趣提高了,想理由的深度也拓展了,每一个学生都愿意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在今后的教改实验中,我将一如既往地采用上述策略,并继续探寻更新的,更有效的策略,将新课程标准中的“全论文导读: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贯彻到教学中去。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学生塑造优美、高尚的人格,使他们将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骨干力量。参考文献: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28日,颁布)《语文建设》(2012年3月,总第279期)上一页12
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贯彻到教学中去。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学生塑造优美、高尚的人格,使他们将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年 12 月 28 日,颁布)
[2]《语文建设》(2012年3月,总第27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