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扎实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路径深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75 浏览:17961
论文导读:
[摘要]文化强国应具备扎实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径深思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4个特质:文化精品力作持续涌现,文化精英巨匠不断产生;主流文化旗帜鲜明,核心价值体系作用尽显;国民文化素质整体较高,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文化创新力强劲,文化影响力强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采取上下结合、内外兼修、软硬皆备的方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人素质,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鼓励全员参与文化活动和文化创造。
[关键词]文化强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创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论述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强调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这是继十七届六中全会后我们党又一次把文化强国列入党的行动纲领,充分说明领导层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需要深刻理解文化强国的内涵、深刻把握文化强国的实现路径。目前,关于文化强国的理论研究多集中于对文化强国的内涵阐释、作用分析,推进文化强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其实文化强国不仅体现在文化经济价值的彰显上,更体现在其精神层面吸引力、感召力的升华上。本文拟在阐释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文化强国的衡量标准、探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原则和途径。

一、文化大国与文化强国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文化强国的论述勾勒出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彰显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坚定决心。
何为文化大国?笔者认为文化大国有三层面的标志:一是文化资源丰富。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我国当今文化发展的基础。二是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异彩纷呈,流传深远。现在,我们的文化表现形式更加多姿多彩,展示着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三是文化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吸引别国主动学习、模仿和传播。
文化强国何以凭借文化而强盛?实现强国目标的文化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文化强国不可能仅仅靠一种文化来实现,只有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繁荣,才能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也就是说,文化强国的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的集合。实际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个集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化“三位一体”的复合型文化。我们要发展的“文化强国”之文化建设不仅包括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包括大力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并积极倡导、自由、平等、科学等西方文化之精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才有生命力、才有前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多元文化的共荣共生。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理由。
文化强国强调的是文化自身强还是文化助国强?党的十八大报告有这样一段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就说明我们所要建设的文化强国应该涵盖两个层面:一是实现文化自身的发展与繁荣,把文化作为目的,建成文化强国。比如,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比较完善,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活力进发、文化创新力提升等。二是发挥文化的积极作用,把文化作为手段,靠文化强国。比如,提高素养、更新观念、凝聚人心、振奋精神,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因此,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目的与手段的统

一、既要实现好文化自身的发展繁荣,又要发挥好文化的积极作用。

总之,文化大国与文化强国关系密切,但又有本质的区别。文化大国是走向文化强国的基础,但文化大国不等同于文化强国。我们不能以文化大国沾沾自喜,没有文化大国质的提升,很难走向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文化强国建设,正是基于文化大国与文化强国的这种内在关联,激发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梦想。

二、文化强国的衡量标准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建设文化强国做了这样的表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进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考察国外的相关情况,世界一些文化强国在构建文化评估指标体系多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设置一些衡量指标:一是关于环境改善的文化指标,反映了文化建设对自然与社会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二是关于个人福利与发展的文化指标,反映了文化造福人类,提高生活质量水平的能力;三是关于社会资本与社会建设的文化指标,反映了文化建设对社会财富创造及社会凝聚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四是关于经济发展的文化指标,反映了文化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动机”;五是关于文化活力的指标,反映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及全民文化参与度;六是文化行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指标,用来衡量文化事业及产业的运转状况。结合我国的建设和发展,笔者认为,我们要建设的文化强国应该具备以下特质。
第一,文化精品力作持续涌现、文化精英巨匠不断产生。一个民族只有创作出对世界文明带来深远影响的精品力作,拥有影响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文化大师或文化巨匠,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作用上的文化强国。例如,我国唐朝时期是古典诗歌的极盛时期,被誉为“诗国”,名篇佳作影响至今,诗坛巨匠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享誉海内外,唐代的中国不愧为那个时代的文化强国。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如果缺少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化经典和文化大师,就不是真正的文化强国。第

二、主流文化旗帜鲜明,核心价值体系作用尽论文导读:

显。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多元性,任何国家的文化都是一种多元复合的文化,所有国家都有代表本国特质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当一个国家的文化表现出比物质更加强大的力量,当国家的政治经济更能体现出这个民族的文化品格,这个国家就能成为一个文化强国。所以,文化强国必定要拥有旗帜鲜明的主流文化,以表明自身的文化态度。一般来说,主流文化主要表现为一个国家的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特质。古今中外,任何一种文化的构建,其价值观念都居于核心地位。鉴于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旗帜鲜明的中国特色的主流文化、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的发挥。
第三,国民文化素质整体较高,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一方面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文化强国的重要表现,另一方面,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是文化强国的显著标志。文化发展是为了人民、文化发展离不开人民。只有全体国民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具有较强的科学、、法制意识等现代意识,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目的,才能更好地助推文化的发展繁荣。文化的终极是社会文明。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不是在思想上强大、观念上超前、价值上先进、道德上高尚、素质上优秀、精神上凝聚,那就很难谈得上是文化强国。文化强国离不开高素质的国民、离不开高层次的社会文明。
第四,文化创新力强劲,文化影响力强大。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创新只有复制,没有精品只有仿品,是难以实现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的跨越的。我国一直以来是文化资源大国,也是文化产品生产大国,之所以还不算不上文化强国,就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创新活力有待激发。此外,一国是否是文化强国,还要看本国扎实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径深思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如果一国文化能够被其他国家的民众所欣赏、所喜爱、所认同甚至所追随,国家形象能被其他国家的民众所认可,那么这样的国家就是一个文化强国。

三、扎实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径探析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采取上下结合、内外兼修、软硬皆备的方略。一是上下结合。从国家、各级政府、领导者层面讲,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改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善文化微观运转机制,为文化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体制环境,焕发文化的生机和活力;从文化创造主体的角度讲,文化工作者应该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担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从人民群众的角度讲,应主动吸收先进文化,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质,积极参与文化创造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助推文化强国建设。上下结合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二是内外兼修。文化强国的衡量离不开纵向、横向两个维度的比较。从纵向的角度看,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强盛的时期;从横向的角度看,我们所要建设的文化强国是要能够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展现中华文化更深入人心和更持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为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内外兼修,一方面要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激发文化的创造活力,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另一方面提升文化的竞争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只有这样,我们才算真正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真正称得上是文化的强国。三是软硬皆备。从上文对文化强国的内涵分析中我们知道文化强国不仅包含文化“量”的增加,还有文化“质”的提升。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仅要看文化作品的多少、文化设施的多寡、文化产业园区的数目、文化产品输出的数量,还要看这些要素品质的优劣,更要看文化的繁荣发展是否带来社会风尚的好转、是否推动人们人文素养的提升、是否利于整个社会文明度的提高、是否有利于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所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既要注重文化“量”的扩张,更要注重文化“质”的累积。只有量没有质不可能成为文化强国。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具体路径在于坚持好一条道路、完成好一项根本任务、选择好一处落脚点、建设好一个支柱产业、利用好一个动力源泉、营造好一种良好氛围。
1 坚持好一条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开篇指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主题鲜明地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精神状态、朝什么目标前进的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4个核心理由,这也是我们做好文化工作的指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和精神产品,具有商品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曾经,我们过多地强调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制约了文化的快速发展;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我们不断转变以往对文化属性的看法,承认文化也具有商品属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我们更多地关注了文化的商品属性:文化产品、文化市场、文化产业、文化经济价值……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是否退居其次呢?我们该如何看待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实际上,不管到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样的国家,意识形态属性都是文化最鲜明、最本质的特征,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制约、引导、规范着文化的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西方学术界被称为是马克思文学理论批评家之“珍品”的特瑞·伊格尔顿明确指出:文化不仅仅是学术理由,而且是现实政治的理由。文化一旦为人们所接受,就会像一只无形的手,以一种无形的但又是强有力的力量,把人的行为拉人文化价值设定的制度规范的轨道。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论文导读:
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 完成好一项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看成是兴国之魂,并把它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中,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使其渗透进思想理论、文化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各个领域,倡导富强、、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3 选择好一处落脚点: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人素质
人民创造了文化,文化属于人民。我们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这一执政理念出发,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就是为了提升人们的素质,推动全体国民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其实,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强大动力。因为国民素质与文化强国息息相关。强国必须强人,没有高素质的国民,强国就像空中楼阁,缺乏坚实的人力基础和长久发展后劲。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物质匮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报告又特别强调要推动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并重点论述了如何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近年来许多模范人物的事迹感动国人,可歌可泣,但是价值失落、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的理由,亦令人触目惊心。因此,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提升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公民道德素质。而这需要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 建设好一个支柱产业: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发展快慢、文化产业竞争力强弱、文化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高低是衡量一国是否为文化强国的重要指标。目前文化强国大多是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我们提出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正是看到了文化产业对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作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标志是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3%,而一些发达国家这一比重早已超过10%,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激活两大动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文化科技创新;需要实施三大战略:文化精品战略、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文化走出去战略;需要构建四大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文化产业政策法规体系。
5 利用好一个动力源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中外文化发展史表明,任何一种文化要有活力、实力、竞争力,归根到底要激发创造力。创造力的涌现离不开改革创新。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艺术,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进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需做好4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培育合格市场主体;二是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三是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扎实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径深思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位的关系;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四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6 营造好一种良性氛围:鼓励全员参与文化活动和文化创造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民族的伟大事业,需要激发全民的创造活力和参与热情。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文化建设强大合力;另一方面为社会团体、民间力量和广大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和创造者提供广阔舞台,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和参与热情得到充分发挥和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