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客家传统文化与“我国梦”实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410 浏览:95474
论文导读:不仅有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也有畲、瑶等少数民族的文化成分,还混杂着赣粤闽等地域文化的元素。据罗勇考察,客家服饰、客家民间信仰等都呈现出多种文化交融的现象。罗勇强调客家文化的主体成分是中原传统文化,“一体多元”是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P112-114)。从内涵上看,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既有知足保守一面、又有开拓进
[摘要]客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域、其他族群的特质。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实现有诸多契合点,可在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中推进“中国梦”实现。
[关键词]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梦
[]A[文章编号]1008-6463(2014)04-0075-04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就“中国梦”展开阐述,随后他又相继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梦”进行深入阐述。“中国梦”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从老子“无为说”、孔子“大同说”,到近代孙中山“共和梦”、粱启超“启蒙梦”,梦想虽不断破灭,但追梦过程中的财富不断积淀、滋养着“中国梦”。悠悠五千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梦”伴生的文化因素,也是促使梦想实现的文化精神[1]。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中国人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曾哺育、激励、影响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挖掘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海峡两岸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对于 “中国梦”的最终实现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一、客家文化特质

客家,是历史上由于战乱、饥荒等理由,中原汉民渐次南下,与当地畲、瑶族等少数民族融合而逐渐形成的一个独特而稳定的汉民族支系。客家文化既是一种地域文化,又是一种族群文化。客家文化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域、其他族群的特质。

1.山林性。

从地域上看,客家人聚居地远离中原核心政治区域,多分布在边缘地区,今天的赣粤闽地区历史上都曾是蛮夷之地。这些地区以山林为主,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之说,与中原地区的幅员辽阔相比,这里土地贫瘠,山峦重叠,水流湍急。客家人在这方包容他们的土地上,辛勤劳作,自强不息。高耸的大山、飞泻的河流铸就了客家人果敢质朴、勤劳率直、刚毅耿介、剽悍不羁的性格,他们凭着自己的勤劳和勇敢在山谷大川之间顽强地存活着。谢重光将之归结为客家文化特质的山林性[2](P482-483);林晓平也认为山区文化是客家文化特质之一[3](P88-90)。

2.儒家性。

从渊源上看,客家人始终不忘自己是中原之后,具有强烈的追根思源的情愫和对中原文化的尊崇之情。儒家文化中的尊祖崇宗、崇文重教等传统被客家人充分继承。客家祠堂集中体现客家人对祖宗的崇敬。客家宗族无论大小,都会建立本族的祠堂,以供祭祀和崇颂祖先。客家人大多自称来自宁化石壁,宁化石壁就是客家人建构宗族历史、确立中原正统文化观念中选择的一个文化符号。[3](P484-485)儒家文化中重本抑末、“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也深深影响客家文化。“蟾蜍罗,哥哥哥,晤读书,无老婆”,从儿时的童谣开始,客家人就不断向后代灌输读书的作用。客家人对儒家文化的尊崇,也被学者称之为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向心性”[3](P484-486)。

3.多元性。

从发展进程上看,客家文化具有多元性。从构成上看,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也有畲、瑶等少数民族的文化成分,还混杂着赣粤闽等地域文化的元素。据罗勇考察,客家服饰、客家民间信仰等都呈现出多种文化交融的现象。罗勇强调客家文化的主体成分是中原传统文化,“一体多元”是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4](P112-114)。从内涵上看,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既有知足保守一面、又有开拓进取一面;既有造反抗上,又有精忠报国,俗与雅、文与野不断交织。谢重光强调这种多元性是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在演变发展过程中,内部力量各因素间的此消彼长造成的,客家文化正是在不同文化的涵化、制约和辩证统一中不断丰富发展[3](P486)。

二、客家文化与实现“中国梦”的契合点

“中国梦”承载着亿万中国人的梦想和追求。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千百年来客家人在追逐梦想过程中的智慧和经验。从太平天国时期的洪秀全,到革命时期的孙中山;从骁勇善战的朱德、叶剑英,到实业起家、不断回馈社会的曾宪梓、田家炳,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成功帮助一代代中国人实现了梦想。在伟大“中国梦”实现的历史进程中,客家文化责无旁贷。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客家文化中的优秀基因与“中国梦”都有着诸多契合点。

1.自强不息、开拓创新。

客家人在一次次的颠沛流离中,与故土越走越远,面对穷乡僻壤、高山恶水,他们没有放弃梦想和未来,而是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从大自然中获取宝贵的物质财富,在人与人交往中获得珍贵的精神财富。“月光光,好种姜。姜毕目,好种菊。菊开花,好种瓜。……”这虽是客家儿童的童谣,但客家人不忘教育自己的子孙要勤劳进取、自强不息。“学韩学杜学髯苏,自是排场与众殊,若使自家无曲子,等闲铙鼓与笙芋。”粤籍客家才子宋湘《说诗》中强调创新意识。黄遵宪在“诗界革命”中,大声高呼“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高扬开拓创新旗帜。客家人在经济与社会发展其他方面也表现出积极的开拓创新意识。
“中国梦”过往历程中,时时闪现着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人文精神。从战争开始,帝国主义的铁蹄不断蹂躏着中华大地,掠夺财富、荼毒生灵。一百多年灾难深重的遭遇,敲响了“中国梦”最沉重的历史警示[5]。中华民族在沉重的打击和灾难面前奋起抗争,为“中国梦”开辟沧桑正道;65年艰难曲折的斗争、探索,拉开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序幕;36年坚持不断的改革开放,将“中国梦”的实现带入新的历史高度。中国从未被打倒。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始终陪伴着、激励着国人,一场场战争、一次次改革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勇气和决心,也引领中国人一步步接近梦想。

2.崇文重教、耕读传家。

客家文化中有“崇文重教、耕读传家”传统,在客家传统教育中有大量的歌颂“秀才郎”“秀才娘”的篇章,也有“不读书、无老婆”的俗语。客家人提倡晴天耕作,雨天读书,强调读书的重要;设有专门的“学田”“学谷”用于资助和奖励客家子弟读书;有条件的地方,还设有“社学”“义学”,甚至开办书院。读书,被客家人认为是“宗族兴旺之本”。特别是近代,以梅州为代表的客家地区论文导读:文风极盛。美国《国际百科全书》记载:客家“教育普及,在全国为最”。此外,客家地区还广泛设有文庙、供奉孔子、魁星崇拜等民俗,在建筑中石旗杆等也是客家地区“崇文重教”习俗的体现。客家后代人才辈出与重视教育密不可分。上一页12
文风极盛。美国《国际百科全书》记载:客家“教育普及,在全国为最”。[6]此外,客家地区还广泛设有文庙、供奉孔子、魁星崇拜等民俗,在建筑中石旗杆等也是客家地区“崇文重教”习俗的体现。客家后代人才辈出与重视教育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