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当代科研文化异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200 浏览:142166
论文导读:
所谓大学科研文化,是指根植于师生员工心灵深处,并影响他们思想言行的关于科研的认识、理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规章制度和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守的各种道德规范,包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执着坚韧的钻研精神、严谨自律的人格风范、慎独坚持的治学品格、怀疑探究的批判精神、兼容并包的意识、从容淡定的理性品质、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敏感锐利的思维品质、客观公正的政策制度和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及科研人员自觉遵守并身体力行的一切符合道德规范与科学规律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
这种积极向上的大学科研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广大教职员工的科研实践,是当代大学科研文化的主流。
然而,身处复杂社会环境的现代大学,在各种不合理的制度体制作用下,多元的思想观念交集和碰撞,使大学科研文化偏离正常的轨道,衍生出种种异化现象。

一、科研动机的异化

兴趣、好奇、释疑、解惑,从来是人类学习、钻研和探究的动力。牛顿因看到苹果落地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起巨大的探究动力,发现了万有引力;陈景润身居斗室,演算哥德巴赫猜想并取得成功,完全是兴趣和好奇使然。然而,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兴趣、爱好和好奇心激发研究动力的成分和作用已然大大减弱,代之而来的是争取课题、发表论文、取得成果以晋升职称、提高职级,大学科研动机具有浓厚而明显的功利色彩。

二、科研目标的异化

人类科研的目标来自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理由。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解决人们的吃饭理由,袁隆平研究出了高产杂交水稻。钱三强、邓稼先、王淦昌等一大批科技精英扎根戈壁滩,转战大西北,为的是研究出“两弹一星”,加强和巩固国防。当今大学科研目标受上级指令性课题左右,课题指定什么目标就是什么目标;什么课题能够“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就选什么课题,确定什么目标。

三、科研思维的异化

科研思维是个体运用一定的科学策略进行深思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两个基本要素:事实与逻辑;两个基本要求:真相与真理,即以事实为依据,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从形式逻辑方面进行合理缜密的推理,步步衔接,揭示真相,接近真理。大学科研的课题化和功利化倾向使科研人员的思维框架掺杂进许多不正常的元素。人们对既有事实的态度,往往不是尊重与求证,而是选择性地利用。在路径选择上,不是朝着揭示真相和接近真理的方向,而是朝着课题的结题与完成任务的方向。路径不再合理,推理不再缜密,逻辑不再严谨,科研思维扭曲,久而久之,渐成惯性。

四、资源配置的异化

大学教师都希望争取课题,开展研究,然而能够获得课题争取到经费的毕竟是少数。校园里无课题、无经费、无论文而陷入科研困境的“三无”教授并非个别。科研资源为少数人所占有的不公平现象,极大地挫伤了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五、科研评价的异化

大学科研评价异化的典型表现是量化评价的泛化。大学都在追求论文数量,SCI论文被视为大学的GDP,近些年甚至成为衡量大学和科研人员学术水平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评职称、申请经费、评奖乃至评选院士,几乎都与此挂钩。量化评价制度的导向畸形地推动了我国论文数量的增长。2006年,我国论文发表数量居全球第

二、论文质量却没有同步提高,按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序,我国仅排在第14位。

六、科研作风的异化

上述各种异化现象的发生,必定催生和衍化出科研作风的异化。科研动机的异化让大学的研究和学术不再纯粹,乃至充满铜臭;科研目标的异化让人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式微,价值实现的高层次心理需求强度减弱;科研思维的异化让研究过程效率降低、难度增加,使人心存畏惧而难以坚守;资源配置的异化让人心生不平,不平则鸣,鸣而无效,自然心生懈怠,无心再搞研究;科研评价的异化让人们急功近利追求数量,抄袭、剽窃、成风,学术诚信、学术道德荡然无存。科研课题招标评审、科研成果结题评审很多时候都要拉关系、讲人情,充斥着权力寻租和利益交换,腐朽、庸俗之风在高校学术界如幽灵般飘荡。
综观当今大学科研的种种异化现象,无一不与制度和体制有关。好的制度体制科学合理,符合实际,能让大学科技界的人和事物好的更好,坏的变好,起码不敢或不能变坏;坏的制度体制保守僵化,脱离实际,能让大学科技界的人和事物坏的更坏,好的也会跟着变坏。纠正大学科研文化的种种异化现象,也必须从改革现有的制度体制入手,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形成长效机制,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当今我国大学科研值得高度重视的特别课题。
(作者系南方医科大学教育研究与督导评估中心教授)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yswhlw/lw43925.html上一论文:研究读懂大时代里的我国文化